超人类主义,从Future Man-2030谈起
发起人:脑回路  回复数:0   浏览数:1249   最后更新:2020/07/01 13:08:31 by 脑回路
[楼主] 脑回路 2020-07-01 13:08:31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HUOHUO2050


“我对未来充满了怀旧之情。”


—— Future Man-2030


1970年代中期,未来主义哲学家、科幻小说家,世界上第一个transhuman,超人类主义者F. M.艾斯范迪亚里(F. M. Esfandiary)将自己的名字改为「****030」

一个完全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编号。
这是一种摆脱人类社会传统命名方式的实践。撕掉姓名中隐含的社会标签——血缘、性别、种族、身份
他认为姓名是人类部落文明遗留的产物,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体现。通过把自己的姓名完全数字化,否定社会层面的命名方式,以此来摆脱姓名背后隐含元素所建构的刻板印象、派系主义和社会规则。


FM是Future Man的缩写。2030年,他正好100岁,他预言,人类在2030可以完成物种意义上的永生。从而进入后人类的历史新阶段。
这些理念表明了他自己对超人类主义的坚定信念。这也使人联想到尼采的超人哲学。

超人类主义是一种哲学运动,****030是最早赋予这个词当代含义的理论家之一。


他定义了transhuman这个词,在英剧《years&years》中翻译为跨人机者

朱利安·赫胥黎


1957年,生物学家朱利安·赫胥黎(Sir Julian Sorell Huxley在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普及了超人类主义一词。


有意思的是,朱利安·赫胥黎的兄弟是作家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他将自己使用迷幻剂的超感官体验写成了《知觉之门》,他们共同的祖父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正是《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作者,就是严复翻译的人尽皆知的《天演论》。同时,托马斯·赫胥黎还是提出不可知论”的第一人。

这些思想家提出的想法在上世纪60年代的科幻电影和小说中得到进一步阐述,尤其是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
跨人机者的概念广泛流行开来。与此同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等作家和哲学家公开表明对超人类主义的反对。
他们认为试图改变人类生物学的尝试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还威胁着社会秩序。另外,他们认为,实施此类技术可能会导致社会等级的“自然化”、或将新的控制手段置于极权主义者的手中。

在政治上,****030摈弃了“左翼”和“右翼”的二元思想。关于“机翼”的隐喻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国民议会的座位安排,路易十六国王的支持者聚集在右边,而革命者坐在他的左边。

同时在拉丁文中,“左“是“险恶“的同义词。右则表示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右表示了对既定权威的信任。


****030在1973年出版的著作《UpWingers:A Futurist Manifesto》中预言了未来政治上左和右的无关紧要。世界将分为上翼客(Up-Wingers)下翼客(Down-Wingers)前者着眼于未来,后者着眼于过去。


在今天,机器人艺术家尼尔·哈比森(Neil Harbisson)等其他超人类主义者则使用技术来改善他们对现实的感觉和感知。哈比森的天线永久植入他的头骨中,使他能够感知到超出人类感知的颜色,例如红外线和紫外线。

尼尔·哈比森


相较之下赛博格的含义更加广泛。赛博格(Cyborg)一词,由控制论(cybernetics)及有机体(organism)拼凑而成,意为半机械生物。

赛博格最早由科学家曼菲德·克莱恩斯(Manfred E. Clynes)与内森·S·克莱恩(Nathan S. Kline)于1960年提出,代表着未来可能出现的一种人类,希望以科技拓展和增强航空人员的身体性能。


唐娜·哈拉维(Donna J. Haraway)1984年的论文《赛博格宣言》提出了“赛博格”更深层面的文化含义与社会隐喻,这是关于由超人类主义延伸出的后性别主义的重要著作。是探讨赛博格哲学和社会学影响的第一篇广为人知的著作。即破除性别二元对立,模糊界限。
她说,赛博格无所不在又隐而不见,我们的机器生动得让人不安,我们自己死气沉沉得让人恐惧


身处二十世纪晚期——我们的时代,一个神话的时代,我们都是喀迈拉(chimeras),都是被理论化了的、被制造(fabricate)出来的机器与有机物的混合体。简而言之,我们都是赛博格。
赛博格是以太,是精髓。

赛博朋克是科幻小说中的一个子类别,根源于1960兴起的新浪潮科幻小说运动,代表作有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1968年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1982年这部著作被拍成《银翼杀手》,赛博朋克的主题通常是反乌托邦的,立足于“低生活与高科技结合”的未来世界。
****030的遗言是: 我对未来充满了怀旧之情。
《奇点迫近》(2005)这本书预测到,2030年将有可能实现将人类的思想转移或下载到机器中。作者雷蒙德·科兹威尔(Ray Kurzweil)认为,最终,整个宇宙都将变成一台巨型计算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