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秘的就是外表,表面就是一切:在上海看亚历克斯·卡茨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498   最后更新:2020/06/09 11:34:20 by 叮当猫
[楼主] 叮当猫 2020-06-09 11:34:20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1950年代的纽约,抽象表现主义正如火如荼地发展,随后波普艺术的风靡更使纽约取代欧洲,成为战后世界的艺术中心。彼时刚从曼哈顿库伯联盟学院(Cooper Union College)和缅因州斯科希根绘画与雕塑学院(Skowhegan School of Painting and Sculpture)毕业的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却采取了与艺术风潮相悖的方向,以风景画和人物肖像作为自己绘画的两大主题,并发展出一种介于抽象与写实之间的独特风格。

《亚历克斯》,2013
亚历克斯·卡茨
图片由艺术家和G**in Brown(纽约/罗马)提供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2020年5月28日,亚历克斯·卡茨在中国的首场机构展览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拉开帷幕。该展展出了卡茨近20年来创作的30余件代表作品,涵盖绘画、雕塑和剪贴装置等不同媒介。他色彩简约、画面明快的绘画创作以大面积平涂为典型特征,既承袭着欧洲绘画传统,又体现着最为丰富的美国精神。

复星艺术中心“亚历克斯·卡茨”展览现场(上)
图片由复星艺术中心提供
亚历克斯·卡茨于缅因工作室,2015(下)
图片版权:Vivien Bittencourt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现年93岁高龄的卡茨未能出席展览开幕现场。他目前仍在纽约城外的工作室中创作不歇,并在工作室中录制了一段视频留给上海展览现场的观众。

无冕的波普艺术先驱

对美国流行文化与真人尺寸的持续探索


一提及亚历克斯·卡茨,那些超扁平化的人物头像、明快而简洁的色彩、去深度的大面积纯色背景便立即跃入眼帘。正是这些极具辨识度的绘画风格,使卡茨现在被普遍认为是波普艺术的先驱。20世纪60年代初,受当时电影、电视和广告牌等流行文化的影响,卡茨开始创作大尺幅作品,并开始对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进行大胆裁切。

艾达,2014
亚历克斯·卡茨
图片由艺术家和G**in Brown(纽约/罗马)提供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在二楼展厅入口处,卡茨的一张黑色背景自画像《亚历克斯》(Alex, 2013)成为整个展览的序曲。在这张自画像中,戴着黑色墨镜的卡茨对着观众微笑,其神态令人联想到8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男性角色。卡茨画中的绝对女主角,则是他的妻子以及数十年的缪斯艾达·卡茨(Ada Katz)。1957年,他们在纽约画廊的一个开幕夜上相遇,此后的60多年中,卡茨共为艾达画了250余张画像。在卡茨看来,艾达“是一名经典的美国女性,也是一个欧洲美人”。在本次展览中,一张同样以黑色为背景的艾达画像在三楼展厅入口呈现,与卡茨的自画像遥相呼应。

艾萨克3,2016
亚历克斯·卡茨
图片由艺术家和G**in Brown(纽约/罗马)提供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在近10年的创作中,卡茨对人物肖像进行了更大胆的裁切,并采用类似幻灯片的构图,按照费时间顺序以及角度的变化,将裁切的同一人物的多个形象并置,给人以环境肖像的观感。在创作于2016年的《艾萨克3》(Isaac 3),卡茨便将画中人物三张不同角度的侧脸肖像拼贴,呈现出人物不同神态的细微差别。在创作于2014年的“分隔”(Split)系列中,卡茨受到广告中常用的明星与风景之间交替镜头的启发,将人物肖像与风景画进行了二联作式的拼贴。该系列中的三件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

分隔6(爱丽儿),2014

亚历克斯·卡茨

图片由艺术家和G**in Brown(纽约/罗马)提供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在多张大尺幅人物肖像画的环绕中,二楼展厅中央林立着艺术家创作于2013年的铝上油画系列剪贴装置(cut-outs)。在这些铝制的U型镂空装置中,或全身、或半身、或以脸部特写呈现的人物交相错置,如同来到现实世界的卡通人物,仍无法摆脱二维的绘画平面。“雕塑的宗旨是体积和质量,这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意思。”卡茨如此解释。


我想做的是将雕塑去物质化。以绘画作为一种假象,物质便不再重要。


Alex Katz


薇薇安,2013(上)

文森特和薇薇安,2013(下)

亚历克斯·卡茨

图片由艺术家和G**in Brown(纽约/罗马)提供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这一标志性的系列作品可以追溯至1959年的一场“创作事故”。1959年,卡茨在销毁自己不满意的画作前,将其中两个人物的轮廓剪下来贴在木板上,便成为了他的第一件剪贴装置作品。“我的第一组(剪贴)创作与传统雕塑和尺寸有关;我开始意识到并没有真正的‘真人尺寸’,一切都关于距离。一个看起来2英寸高的人可能在四分之一英里之外,而特写看起来就像在电影屏幕上一样。这些都是真人尺寸。在第二组剪贴作品中,我对肖像进行了更为激进的剪裁……我想做的是将雕塑去物质化。以绘画作为一种假象,物质便不再重要。” 卡茨在《艺术新闻/中文版》的专访中表示。

舞者3(轮廓),2019
亚历克斯·卡茨
图片由艺术家和G**in Brown(纽约/罗马)提供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介于抽象与写实之间

表面就是一切


虽然被看作波普主义的先驱,但卡茨与沃霍尔之间的本质差别是不言而喻的——卡茨的创作深深植根于欧洲的绘画传统。卡茨曾表示,他在斯科希根学习到的外光派画法(En plein air painting:外光主义起源于印象派,指直接在日光下作画,回到画室内亦不作出修改)成为了他“将一生贡献于绘画事业”的理由,这种画法的影响在其风景画创作中尤为明显。


亚历克斯·卡茨于缅因的工作室,2015(上)
图片版权:Vivien Bittencourt
亚历克斯·卡茨与艾达于缅因州,1990(下)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工作室


卡茨在50年代初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即使他在50年代末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具象画,但他也一直画着风景。90年代起,他开始创作一种他称之为“环境式”的风景画。这些绘画尺幅更大,似乎将人环绕其中。本次展览中的《桦树和松树》(Birch and Pine, 2002)、《田野1》(Field 1, 2017)和《草》(Grass, 2018)便是这一类型的代表。画中,具体的景物被抽象为线条与色彩,瞬时间进入视野的光与外部的具象世界被呈现在画布之上。


现实主义画家不理解我在做什么,抽象派也不理解。我介于两者之间。我想要远离内容。我绘画的语汇是抽象的,我的基本目标是创造出看似现实的景象。


Alex Katz


日落8,2018(上)
草,2018(下)
亚历克斯·卡茨
图片由艺术家和G**in Brown(纽约/罗马)提供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我最初上的是一所现代艺术学校,深受包豪斯、布拉克和毕加索的影响。当我从艺术学校毕业之后,我想画一些看起来比较新的东西,于是我诉诸‘涂抹’的绘画方式。我当时对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涂抹颜料的方式和波纳尔(Bonnard)对色彩的运用很感兴趣,这让我进入了风景画的领域。”卡茨表示,“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些画到底好不好,但我知道它们并不传统,这很重要。现实主义画家不理解我在做什么,抽象派也不理解。我介于两者之间。我想要远离内容。我绘画的语汇是抽象的,我的基本目标是创造出看似现实的景象。”

桦树和松树,2002

亚历克斯·卡茨

图片由艺术家和G**in Brown(纽约/罗马)提供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一种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风格,这也许是大部分观众会对卡茨的创作给出的定义。而对于卡茨而言,重点本不在于抽象抑或是具象,绘画的表面才是他的关注点,他在画面上呈现的便是他的风格。“画画一定要努力捕捉最神秘的东西,而最神秘的就是外表。”他曾多次表示,“对我而言,表面就是一切。”

田野1,2017
亚历克斯·卡茨
图片由艺术家和G**in Brown(纽约/罗马)提供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而如何捕捉?卡茨选择从艺术史的长河中寻找自己的答案,而非投身单一的艺术风格。他在专访中如此说道:“我从1954年开始做硬边画(hard edge painting),那是在极简主义运动兴起之前的很久以前;而我将流行文化引入创作的时间也早于波普艺术的诞生。但是如果你只专注于这些术语,你会遗漏掉很多其他的东西。我当时的兴趣在于与委罗内塞(Veronese)、马奈、莫奈和波洛克产生联系,他们并不互斥。如果你想学习怎么画人物姿态,那就应该去看乔托,他笔下的人物姿态精妙绝伦!你也可以去看华托的姿态。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艺术观点。”


海滩风光(艾达),2013(上)
查理和黛安,2013(下)
亚历克斯·卡茨
图片由艺术家和G**in Brown(纽约/罗马)提供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在架上作品与雕塑之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一部时长21分钟、名为《五小时》(Five Hours)的影像,呈现卡茨描绘风景与人物的创作过程。该影片由卡茨的儿子、诗人与艺术评论家文森特·卡茨(Vincent Katz),及其身为摄影师的妻子薇薇安·卡茨(Vivien Katz)制作,记录了1993年亚历克斯·卡茨在纽约工作室创作作品《1月3日》(January III)的五小时全过程。在一组三联框架的独立面板上,艺术家塑造了自然生长的树枝,以及其众多绘画的主题——他的妻子艾达,生动展现了艺术家“湿盖湿”(wet on wet)的绘画技法。在梅雷迪思·蒙克(Meredith Monk)的音乐中,卡茨迅疾而精准的画笔在画布上游走,既展现出艺术家精湛、熟稔的绘画技巧,也让人窥见他的笃定与自信。


当下即现实,瞬间亦永恒

因为新冠疫情,卡茨未能出席展览开幕现场,他在工作室中录制了一段视频,阐述自己作品与中国书法的共通之处、其剪贴装置的创作灵感、和他对于“真人尺寸”概念的探索。在二楼的展厅入口处,观众可以看到以“真人尺寸”出现的艺术家形象不断述说着:“我相信我的作品在中国很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其一是因为绘画简介明了的主题,其二则是因为我的绘画手法与中国书法相似,所有的笔触都是特定且一气呵成的,不会毫无章法……区别于机械绘制,不同的笔触间可以看出细微差别,这一切都和中国书法很相似。”

无标题的橙黄色习作2,2019
亚历克斯·卡茨
图片由艺术家和G**in Brown(纽约/罗马)提供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三重奏,2015
亚历克斯·卡茨
图片由艺术家和G**in Brown(纽约/罗马)提供
图片版权:亚历克斯·卡茨


卡茨在60余年的创作中一以贯之,使其作品难以被归为任何一种艺术风格,却又与它们中最精彩的部分相通。正如他在接受泰特现代美术馆的一次采访中所述,他的画和莫奈的作品一样“仿佛是被预先安排好的”,借鉴了伦勃朗作品中灵巧的构图,再加上当代的元素,就是他呈现出的作品。或许正是对于瞬时当下的精妙捕捉,使得卡茨的绘画不再受到时间和风格的约束,而存在于永恒的当下。(撰文/何佩莲,采访/童亚琦)


亚历克斯·卡茨

Alex Katz

复星艺术中心

2020年5月29日至8月9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