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中的“配置”是什么?
发起人:之乎者也  回复数:0   浏览数:1359   最后更新:2020/05/21 13:03:59 by 之乎者也
[楼主] 之乎者也 2020-05-21 13:03:59

来源:绘画艺术坏蛋店II


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辉煌酒店》(Pynchon Park) ,2015


“我把任何以某种方式能够捕捉、引导、决定、拦截、塑造、控制和稳固姿态、行为、观点和话语的东西称为配置 (Dispositif) 。”

— 乔治·阿甘本 (Giorgio Agamben)


词源
“Dispositif”一词最初由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 提出,并成为其经常使用的术语。“Dispositif”的概念通常被用来思考权力与知识并存的有形和无形的结构。它指称一种制度性空间,这种制度空间以机器的方式让人看和让人说。一般情况下,这一概念包括话语和非话语的实践,这些实践可能是一套制度,也可能是建筑的布局、科学式陈述或哲学式命题等。

福柯所提出的“Dispositif”定义是异质的,因此“Dispositif”一词的翻译也是复杂的,即使是在一本书中,它也会翻译成不同的词语,比如设备 (Device) 、机械 (Machinery)、仪器(Apparatus)、部署(Deployment)、建造物(Construction)。“Dispositif”一词在中文的思想领域中常被翻译成“安全配置”或“装置”一词,但该词的涵义与艺术领域中现有的“装置”一词涵义并不相同。艺术领域中经常使用的“装置”一词对应单词“Installation”。但从词语构成的角度看,单词“Dispositif”由词缀“Dis”和词根“Positif”两部分组成,其中词缀Dis往往表示否定、分开、差别、缺少的涵义,而词根“Positif则表示确实的、实效的、积极的、肯定的的涵义,考虑到“Installation”和“Dispositif”的差异性,所以我们以中文“配置”一词代称艺术领域中的“Dispositif”。

通过对这个概念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两组关于这个概念的定义方法,它们是不同且相互关联的:第一种与一种常见的用法有关,有时是非常物质的用法,而第二种则更理论化,特别是与哲学有关。

在第一组定义中,它是纯粹的实际用途,可以将“Dispositif”的定义看成是构成机械,机器,设备的一组零件。这一定义显然适用于工业世界,它介于机器与人的接触领域。这个词也可以运用在军事背景下,这种背景下它常与根据计划或战略目标制定的一套手段或措施有关。最后一个常见的用法是将单词定义为元素的排列方式:布局、方法或流程。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应该指出的是在新技术的背景下,特别是自1960年代以来,“配置” (Dispositif) 的一词在西方媒体话语中习惯性地出现。

第二组定义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哲学辩论。尤其是福柯的致力于分析的监狱、医院和性有关的权力和知识手段。同样重要的还有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Jean - francois Lyotard) 在力比多经济学 (L’économie libidinale) 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冲动配置 (Dispositifs pulsionnels) 方面的工作。和吉尔·德勒兹 (Gilles Deleuze) 的反俄狄浦斯 (L’Anti-Œdipe) 工作。我们也可以引用乔治·阿甘本 (Giorgio Agamben) 在《什么是配置?》(Qu’est-ce qu’un dispositif) 一书中对该词的词源学分析。他从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 的定义开始,提出了自己的“配置” (Dispositif) 概念,这些文字指出了一个处理问题的特殊时刻,即“结构” (Structure)概念开始让位于新的设备理论 (Appareillage théorique),例如仪器 (Appareil)、流程 (Flux)、机器 (Machines)、机制 (Mécanismes)等概念。因此,在每一种情况下,我们都必须问,在何时仪器 (Appareil) 变成了配置 (Dispositif)?结构 (Structure) 变成了配置 (Dispositif)?因此,这一概念成为了概念化我们社会中制度问题的基础,尤其是涉及安全、控制、对信息技术的不信任以及城市的组织安排和规划的问题。

当代艺术中的配置

在当代艺术中,这一概念更准确地指的是为达到目的而设计的各种物体或物体之间的关系:装置 (Installations)、交互品 (Objets interactifs)、视频配置(Dispositifs vidéo)、电影配置 (Dispositifs cinématographiques)。它也适用于展览中的各种情况,如整合展览的配置、场景学 (Scénographies) 或媒介的配置。艺术家们也在使用这个词语从而避免自己的作品被称为“艺术作品”,以此摆脱“艺术作品”这个词语的历史含义。配置 (Dispositif) 是要超越物品或人工品 (Artefact) 的条件去整合布局,布局则意味着排列 (Disposer)、协调(Coordonner)、策划 (Combiner)、组成 (Composer)、建造 (Construire)、布置 (Agencer)、装配(Monter)。所有这些操作都表明,不可能将物品、人工品或作品与空间或环境隔离开来,而空间或环境往往是制度性的,这必然使参观者的位置 (Situation) 被纳入其中。通过这种方式,配置 (Dispositif) 在观众和人工品,个人和体制之间创造了一种连接中介。

强调“配置”和“艺术配置”的联系是有趣的:空间环境的配置构造了一种氛围,该气氛有时旨在影响观众,有时将其运送到另一个空间中,如沉浸式虚构式的配置。这种情况是由艺术家或策展人提出的,通常是在展览的框架内或在艺术干预城市发展的特定背景下提出的。这样理解的配置可以从装置的历史或展览的历史进行研究,也可以从艺术家在给定空间中安排的各种物体和表演中进行研究,这种情况考察的是当代艺术家如何考虑展览的场景和装饰效果的问题。因此,展览本身成为艺术家创作的材料。

因此,在展览的历史及其理论的情况下,展览以布局的方式对公众视觉产生影响,并以此被理解为了一种配置。根据让·达瓦隆 (Jean D**allon):“呈现一个展览,同时是在创造一种观众与物品的接触方法。它们从排列展览的“物品”之中被构思和实现(展板、窗口、物品、照明、视听、隔板等)。这个地方未被分化(一个简单的容积,一个“场所”),并且制造一种形式,展览安装的构思者和实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造型者——造型空间。”因此,对他来说,举办展览不仅是将物品与观众联系起来的行为,也是接管一个地方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让·达瓦隆  (Jean D**allon) 认为安置的“事物”(Chose) 变成了物品以及通过展览操纵我们与物品之间关系的行动

然而在今天,展览、出版物、网站等作品的呈现形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例如,展览场景学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到了内容变为次要的程度。在现代时期,博物馆学 (Muséographiques) 的元素呈现出透明和自然的样貌。而如今,展览配置显示出更加出人意料和壮观的形式。这种艺术的转变也迫使机构重新思考必须适应新形式的作品和展示的场所。因此,艺术场所(博物馆、艺术中心、画廊等)有时变成了壮观的造型建筑,其空间在白立方 (White cube)、黑盒子 (Black box) 和参与式平台 (Plateforme participative)之中进行混合。


参考
1978年,米歇尔·福柯在法国高等学院的研讨会上首次使用了Dispositif这个词。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安全、领土与人口》,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钱翰、陈晓径译。
乔治·阿甘本 (Giorgio Agamben),《什么是配置?》(Qu’est-ce qu’un dispositif ?),2007
让·达瓦隆 (Jean D**allon),整个宇宙:展览布局 (Claquemurer, pour ainsi dire, tout l’univers  : la mise en exposition),1986
安吉莉卡·冈萨雷斯 (Angelica Gonzalez)《配置:介绍》(Le dispositif  : pour une introduction),2015

名单

瑞恩·甘德 (Ryan Gander ),《连通套房》(The Connectivity Suite ),2016

菲利普·帕雷诺 (Philippe Parreno),在军械库公园大道,2015

罗斯玛丽·特洛柯尔 (Rosemarie Trockel),《在宇宙》(A Cosmos),2012-13

保罗·麦卡锡 (Paul McCarthy)《水下世界,来自加勒比海盗》(Underwater World, from Caribbean Pirates),与达蒙·麦卡锡 (Damon McCarthy) 合作,2005

皮埃尔·于热 (Pierre Huyghe),《未来生命之后》(After Alife Ahead ),2017

曼弗雷德·佩尼斯 (Manfred Pernice),《要有光》(fiat,lux),1997

豪尔赫·帕多 (Jorge Pardo),华丽 (Flamboyant),2019

迈克·凯利 (Mike Kelley),《艺术家工艺形态流程图》(Artist Craft Morphology Flow Chart),1991


埃里克·范·利肖特 (Erik van Lieshout),锤子项目 (Hammer Projects),2007

埃里克·范·利肖特 (Erik van Lieshout),G.O.A.T.,2017

埃里克·范·利肖特 (Erik van Lieshout),《佣金》(Commision),2012


托比亚斯·雷伯格 (Tobias Rehberger),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2015

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品钦公园》(Pynchon Park),2016

托马斯·赫赛豪恩 (Thomas Hirschhorn),《永恒火焰》(Flamme éternelle),201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