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不能到场的艺术,剩下了什么?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383   最后更新:2020/05/14 21:46:27 by 点蚊香
[楼主] 点蚊香 2020-05-14 21:46:27

来源:Hi艺术 郭成


今非昔比,当我们关注艺术,我们关注的是主播、在线人数、点赞量和折扣。


线下展览陆续开幕,但收效甚微。不管是直播平台还是会议软件上,主持人反复惋惜“要是大家有机会能亲临现场,感受作品中的细腻质感会更有收获。”但问题就恰恰在于不能到达,那些现场在北京、上海、纽约、罗马,甚至是任天堂的游戏里开幕,通过图片、短片、直播、3D模型展示给我们。空间被压缩成二维,排布在线性(一维)的时间中,艺术剩下什么?

“翩翩佳公子 常玉版画展”直播现场,厦门宝龙艺术中心

木木美术馆在游戏“动物森友会”上的直播


“本体”去杠杆,具体而实际


2020年的全球金融必然会被浓墨重彩地载入史册,朋友圈少了无关痛痒的文艺批评,人们开始关注黄金、石油、各国央行和数字货币。乐观人士将这个趋势看作是全球经济的“去杠杆”过程,那些被无限放大的金融工具在此时成了双刃剑,石油宝用户此刻已泣不成声。艺术圈人士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内容是——发明新的形容词,加高杠杆。今年中国全民奔小康,小康阶层投身艺术品领域,从“看不懂”到侃侃而谈,中间只差几堂美学课,几次VIP活动。一定要警惕那种“看懂了”的幻觉,这很可能是成熟韭菜的标志性心态。

杠杆是如何被加上去的?是某一场VIP酒会上的时髦跟风,是某一堂美学课上主办方推介的生活方式,是某一次拍卖现场“叫高一口”的心气儿。今天,客观现实让艺术的发生不得不挪移到线上,当“现场”不得已用图像的方式呈现,“艺术”便开始变得具体而实际。这正是一个“本体”去杠杆的过程。自由资本主义“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消费者、收藏家在线上化的过程中变得比任何时候都理性,当他们的判断不再受话语、情境、甚至是动作、表情、神态的激发和引导,为之买单的就是艺术品去掉杠杆的、通过屏幕能体验到的价值。

在艺APP推出的艺术周“收藏课堂”


AITE Online线上艺博会的场景模拟和“艺术现实ART Reality”功能,可以根据每件作品的大小尺寸提供至少10个现实场景


线上被量化的社交肉眼可见


社交从来都是艺术品的重要属性。曾经,社交的场景是画廊的VIP酒会,是生活美学课堂,是拍卖现场的公开竞价;而今天,被量化了的社交肉眼可见,那些明确标识在屏幕角落里的阅读量、点赞数、直播在线人数就是艺术的KPI行与不行数字说话。

虽然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10年甚至更早之前就预言了互联网全面介入生活的场景,但是疫情期间看不到尽头的人员管控对艺术界来说仍是一道超纲题,中国的艺术机构们显然还没做好全面拥抱数字生活的准备,强行开幕的线下展览并不具备确切的互联网属性。整理展出藏品不失为一种低成本权宜之计,但是看看从Art Basel,到后来的线上开幕、线上直播,除了让观众手麻眼干之外,不产生任何欣赏艺术品的快感。这时候我们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总把做手机的乔布斯称作“艺术家”的缘由,苹果手机的质感和美感着实超越很多艺术作品。

高古轩画廊的曾梵志作品和贾蔼力作品,都标上了“SOLD”(已售)。巴塞尔艺术展官网,高古轩画廊线上展厅截图


这会儿线下展览无疑是在燃烧现有的客户和媒体资源,而接下来,如果实体空间在长时间内受限,那么现在就应该想想采取行动,做一些网络拓展了。看看画廊界大佬在互联网上做了什么?标记了#gagosian(高古轩)标签的推文在instagram上有18.3万篇,twitter账号上有38.8万人关注。好在UCCA微博粉丝36万,实力相当,并且在快手上又办一场音乐直播,直追世界顶级水平。

标记了#gagosian(高古轩)标签的推文在instagram上有18.3万篇

高古轩的twitter账号上有38.8万人关注


从社交派对到社交媒体,是挑战也是机会。也许潮流艺术领域的运作方式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灵感。村上隆的Kaikai Kiki工作室捧红了一票“超扁平”“宅文化”艺术家,而这些艺术家当中有的人就是工作室的员工,社交网站上的互相@、帮转成为一种有效的MCN(Multi-Channel Network即多频道网络)渠道。

UCCA在微博上的官方账号有近36万粉丝

UCCA在快手上举办的线上音乐直播观看量尤为可观


全面数字呈现下的收藏道德挑战


如何在手机屏幕上呈现一件大型作品?用数字标识出长宽尺寸,或者找一个参照物,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在5G时代全面到来之前,VR技术可能模拟不了视觉上的现场体验。当作品的体量和质地带给观众的包裹、沉浸、压迫感无法通过技术实现的时候,它就是一张巴掌大的图片。几十万美元的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和6.99美元的KAWS AR没有区别;甚至,KAWS的AR还能在东京涉谷的街景上拍照,poor Kapoor却不能。

东京涉谷街头的KAWS作品AR

安尼施·卡普尔201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个展现场


2019年2月,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在蛇形画廊展出了MR(Mix Reality,综合了VR和AR)作品《生活》(Life),并预告今年10月于伦敦佳士得拍卖,估价77.5万美元。这则消息在发布时并没有引起特别关注,近日重读则别具意味。即便面临着转型期强烈的痛苦和代价,经典艺术形式的创作者也不得不面对全面数字化的事实。不经历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中国也没有今天繁荣的艺术生态。

艺术的“虚拟化”“数字化”一直是困扰收藏的灰色地带。被反复引用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也还停留在工业时代,“数字复制时代”的艺术更加失控,约束复制的只有艺术家的道德吗?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作为对抗通货膨胀、标记交易记录的互联网加密技术,今天已经开始被艺术界用以确认虚拟作品的版本和流通记录。而与之同时显现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有机会以同样的品质欣赏到这件虚拟艺术作品,我为什么要付费买一个区块链地址标记的“正版”水印?

这够批评家们忙一阵了。

本雅明所著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


买它,首先得因为喜欢


艺术品经济有一个经典问题:花这么多钱就买“一张纸”“一块布”?我们拿区块链打个比方,如果“水印”没有价值,那么这个图像真的是一文不值。这么说比特币就没有价值(当然很多人这么认为),但是,为什么有人买比特币?因为有时候它涨起来比石油期货还精彩。你以为买到的是“这张纸”,其实是买了背后的故事。

2019佳士得香港秋拍现场

2019香港苏富比秋拍现场


在投资组合中,艺术品评级可以算得上是超高风险。即便网络上狂赚百倍的收藏故事不绝于耳,我相信,一个好的艺术经理人会在推荐作品时反复强调:如果说涨价,我不能保证。你要买它,首先是因为你喜欢。

远方的现场和眼前的图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艺术的机会:真艺术和形式无关,和市场无关;艺术家的生活、艺术生态所牵动的从业者与艺术市场有关;收藏和投资无关,很有可能负相关;收藏和幸福感绝对正相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