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之名-邱志杰访谈
发起人:piupiupiu  回复数:7   浏览数:2411   最后更新:2008/11/14 23:02:21 by guest
[楼主] piupiupiu 2008-11-01 09:53:01
以公共之名!——邱志杰访谈

来源:邱志杰blog

Moment:关于艺术家的身份问题。你的头衔有: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教育工作者等等。你在艺术领域里无论是作为哪一种身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那么你自己是怎样看待你的身份呢?

邱:这个问题我回答过多次,聊起来也是轻车熟路。从大众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上讲,我是美术学院的教师,从经济结构的角度上讲,我是职业艺术家。而我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吧,职业艺术家并非我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从主观上讲,传统读书人兼有治世和修身的责任操行,治世是主流社会的公器意识,修身除了自身道德修为和知识结构建设的主线之外,在诗意传统和世俗世界中流露的恣意练达又在营造另一条潜在的线索,既有治国安邦的知识分子情怀,又暗藏着放纵不羁的感性美学,横亘在所谓的“风流”与“才子”的两极之间。
传统中国社会是没有职业艺术家这个身份或阶层的,只有读书人和工匠之分。读书人是思想、哲学、文学、书法、绘画、音律不分家的,文人画的作者在正史上的身份往往是在朝为官之人,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们的大任,诗文和绘画往往是不经意的神来之笔,生活和艺术也没有明确的分野。老中医写药方,和尚抄经书,都会有那种灵光一现的瞬间,很多传世之作都是随手的草稿。这种状态是我喜欢的。我一直认为我是传统艺术家与当代艺术家之间的一种。
除了类似传统读书人的公共知识分子,还有一种艺术家是有着手工快感和技术崇拜的,类似古代的工匠。工匠的意义在于精湛的手艺及世世代代的传承所积攒起来的一种威严的有厚度的独特文化。比较讨厌的是一种中间的假装状态,就是双向的自我欺骗,这种状态其实是:似乎也进行思考,也在演知识分子,同时也在演工匠。工匠是一种生产行为,当然就有资本运作,有投入和产出的问题,有产品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他们事实上在用工匠的行为方式在弥补他们本身在思维和知识能力上的缺陷,同时又从读书人的思想里得到一些表面化的话语,不是真实的思想,用这些来充实和支撑他的产品,弥补他们手艺本身的不足。他们断章取义地裁剪关键词或抽取一些符号化的概念,用这些概念来支撑手艺。手艺虽不精湛,可是由于有了这种符号化概念的支撑,手艺似乎被附体上某种价值。
这是两种情况:拿手工造型产品去图解某种概念,或者是用概念来支撑拙劣的手艺。这两种情况都是双向的自我欺骗。真正处在两个极端——动手的人和动脑的人,他们两个阵营互相是不矛盾的,他们会互相欣赏,甚至这两种极端会落实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很像是歌尔德蒙与纳尔奇斯。我中学的时候和一些同学一起读赫尔曼黑塞这部小说的时候就和他们一起讨论过这个话题。在艺术界里,我可能显得像纳尔奇斯,是以理性思考、精神和脑力活动为主的,但是在其它学科领域的朋友眼里,我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歌尔德蒙,最浑不吝、最接近酒神、最放浪形骸的感性生活的一个角色。但是最后这两个人是殊途同归的,而且到了最后,纳尔奇斯还认为歌尔德蒙走得比他远,虽然歌尔德蒙长久的在原野上流浪,不断地勾引农妇,摘食路边树上的果实,过着酒神一样的糊涂日子,但是他达到了一个神学家毕生追求却不能达到的某种神性,因为他真的去生活过了,而且他对生活感受的敏锐性和厚度都是修道院的高墙里的纳尔奇斯所不曾体验过的。因为生活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具有最强的说服力。

Moment:今年齐逢中国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和南京三年展三个重要的展览同时开演,你能谈谈对它们的看法吗

邱:我想,每个展览的使命各自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为不同的使命而做的展览。比如说,我们以前做的最有名的展览是96年的录像展、99年的后感性,和05年的南京三年展。96年的录像展目的很明确,要帮助中国艺术,专门推出一种新的媒体——video,那里面的艺术家其实没有什么新面孔,大多数都是一直在用传统媒体在创作的老艺术家,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做录像作品,大家有愿望有热情就一起做了。这个展览就是要推出这样一种媒体。优先要推出录像这种媒体,因为在当时所有的前卫艺术的探索都还属于地下艺术行为的情况下,这是最有可能帮助中国当代艺术获得合法性的最有效的一种媒体。
当然,我个人对这种媒体非常感兴趣,不过更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性的考虑,就是说,如果中国主流社会和中国官方能够接受一种当代艺术的话,最先接受的一定是录像艺术,或者说新媒体艺术。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在上海、在巴黎、在全世界都有电子艺术节,这类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官方艺术形式,极权政府当然期待本国的艺术家都呆在电脑面前玩程序做游戏,不要去关心敏感问题……那么当时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以推出录像媒体为目的的展览。当时,大家都在一起讨论但没有找到具体的办法。比如黄专在《画廊》杂志在审视中国艺术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因为当时已经开始有海外市场出现,也有西方的展览来找中国的艺术家,也出现了海外军团打中国牌和中国人打中国牌的问题,虽然打的是不同的中国牌。海外军团打的是唐人街中国牌,国内的政治波普艺术家打的是红色中国的形象:毛、天安门等等。要扭转这种单一僵化的局面,当然一是要建立国内市场,二是要建立国内公众跟当代艺术接触的渠道,还要破除官方的误解,这种误解其实是一些冷战思维,明明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却非要看作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桥头堡。结果就成了:使馆越接纳,警察越查封;警察越查封,使馆越接纳——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表面上他们在讨论与国际接轨、中国牌这类的问题,实质上是在讨论合法性、公开性的问题。
但是当时大家都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如果我们期望中国的美术学院能够建立当代艺术的专业,或者中国官方机构能够接受当代艺术的展览,那么第一个突破口一定是新媒体艺术。在我想到以媒体分类的时候,与新媒体艺术并列的还有两个思路:实验水墨和环保主题。后者很显然是错误的思路,因为我当时很幼稚的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与政治、科技、经济利益息息相关,环境问题甚至可能推翻一个政府。我当时忽略了这一点,以为无论何种政治意识形态都必须保护环境。除此之外的两个思路都是正确的,尤其是新媒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无论姓资姓社都要发展高科技,神七总得上天,所以新媒体应该是能够优先被中国官方接受的,事实也确实是这样。这就是96年的录像展的使命。
99年的后感性这个展览,以及05年的南京双年展的目的都是要推出一批人。每个展览表面上看有各自的标题和前言,其实各自潜在的目标是不同的。有的展览是为了推出整体的展览本身,有的是为了推出一批人,有的是为了推出一个话题来引起讨论。
今年的广州三年展很明显是为了推出一个话题“向后殖民说再见”,话题本身是这个展览最重要的产品,所以它不需要新艺术家,选的是国内的大牌艺术家和国外的无名小辈,目的直指整合话题。“广三”推出的话题是很重要的,虽然大家有各种各样的质疑,但是这个话题是值得讨论的。由于展览的产品在于话题,所以展览的核心也放在了论坛上,在之前之后的数十次的论坛上,而不在展厅里,大众应该不会喜欢这个展览,因为展厅里全是文献,但是圈内人仔细去阅读还是可以发现有意思的作品和思路的。作品的水准比上海双年展和南京三年展要好,可是这个展览里的艺术家太多,良莠不齐,特别是几个堵在门口的重要作品的水准不高,以至于拉下了平均水准。所以,它的核心是画册和论坛,最后还出版了论文集。他们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论坛和文献上。这个话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存活下来呢?我想一个展览是不够的,应该在未来继续这个话题,用更小型的展览,不需要这么多行政投入的展览,因为行政和执展行不是这个策团队所擅长的,他们三个策划人都是thinker或talker而没有一个maker,缺一个我或者卢杰这样的身经百战的maker,所以他们在空间使用和行政执行方面能力比较弱。如果做十几个人小型的展览也许会更好的把这个话题进一步的进行论证,因为这种论证不会是一次性的,必须经过多次推敲和琢磨。我对广州三年展就是这一个小批评。如果我策划的话,我不会弄一百多个艺术家,顶多20个,而且我会把一楼展厅拿出来做一个波伊斯的回顾展,让全亚洲的艺术青年都去广州朝圣。
今年的上海双年展的目的应该说仅仅是为了延续展览,我想最强的策展人在06和08年都没有出手, 2010年的上海双年展显然更吸引人,所以今年和06年的双年展一样只是一个平庸的罗列和延续。而这次南京三年展的延续性的使命更强过上海双年展,因为上海双年展是官方性质的,而南京三年展是民营资金在维持和延续的,今年是第三届,民营主办方葛亚平必须坚持下去,不能虎头蛇尾,不能销声匿迹,某种程度上是为做而做的。所以其主题“亚洲”根本不重要,这个展览与亚洲也没有特别本质的关系,也没有对亚洲这个话题提出新的概念。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对南京三年展的评价并不低,这个展览里看到了若干好作品。虽然钱不够,虽然展厅不理想,虽然混乱,在展览里可以看到各种不靠谱的问题,但是整体还是呈现出一种来自民间的精神力量,呈现出鲜活的草根气息,甚至有一些挺邪恶的作品,很多是在今天的艺术市场比如博览会里见不到的东西,挺不可思议的混蛋作品。作为一个以延续展览番号为使命的展览,两个国外策展人、两个之前交情不算深的中国策展人,在资金紧张、展厅不理想等不利条件限制下,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可以说是超级赠送的额外惊喜了!性价比还不错!
今年的上海双年展既不如广州三年展也不如南京三年展。既没有广三的深度,也没有南三的草根革命气息,只能看到资本的运作。有钱的艺术家在占领空间和炫耀体量,像井士剑那种火车头,一个几乎是平生第一次做装置的画家,缺乏最基本的对装置语言的把握能力,完全靠卖画积累的资本来堆积材料和物质,来制造奇观。这就是中国近几年的装置艺术的一种倾向,我前几年批评过装置的工艺品倾向,这几年就是奇观倾向——大家都有钱了,投入巨大的资
[沙发:1楼] guest 2008-11-01 23:33:48
靠,老邱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你所批判的那一种,你自己难道不也属于其中吗? 你或许以为自己懂了艺术,但实在看不出你也懂了人生啊
[板凳:2楼] guest 2008-11-02 03:02:07
楼上的被评为本年度最懂人生者
[地板:3楼] guest 2008-11-02 16:43:25
站着说话不腰疼啊????????????????呵呵......................
[4楼] 嘿爷爷 2008-11-02 16:56:51
1楼的人生大师,我能约你聊一下人生吗?
我好困惑,我的人生一塌糊涂
[5楼] guest 2008-11-02 18:44:46

[quote]引用第4楼嘿爷爷于2008-11-2 16:56:52发表的:
1楼的人生大师,我能约你聊一下人生吗?
我好困惑,我的人生一塌糊涂
...[/quote]

你只配去跟邱老师聊艺术
[6楼] guest 2008-11-02 23:38:06

求你老邱老师你该推修啦,你的脸皮在薄些吧
[7楼] guest 2008-11-14 23:02:21
HAO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