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啾小组谈起,关于Vanguard画廊的16年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497   最后更新:2020/03/24 14:42:51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20-03-24 14:42:51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林叶


文、采访丨林叶


我第一次去上海M50艺术园区是2014年夏天。当时Vanguard画廊的展览是“加油站”,展出的林博彦和许哲瑜的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便开始关注这个画廊的具体动向,不过很难用常规的标准去判断Vanguard画廊。他们挖掘了很多年轻艺术家,同时也和像奥诺黛拉·有机、阿琦·路迷、朴庆根、蒙塔达斯等一些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合作。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很多新锐的、极具实验性的作品;能遇到很多给人极大启发、发人深思的作品,也会看到一些难以理解、不得其门而入的作品。但这都体现了画廊主李力对当代艺术以及合作艺术家的理解、判断与支持。

从2004年进驻M50开始至今,Vanguard画廊已经经营了十六年,当初一起入驻这个艺术园区的大部分画廊,现在都已经停业或者转行,而自言不善经营的李力依然在凭借自己的热情与判断,坚持自己的艺术事业与发展方式。我们以Vanguard画廊正在展出的啾小组的个展“你的生活,我的梦想”为切入点,听李力进一步谈她与啾小组、年轻艺术家的合作,以及回看画廊16年的发展和上海艺术氛围的变化。

啾小组,“你的生活,我的梦想”展览现场


Q&A

/

李  力

Vanguard Gallery 画廊主:李力


Q:

首先先请你介绍一下Vanguard画廊现在正在展出的啾小组个站“你的生活,我的梦想”,这个展览主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由哪些作品构成?


李力:

2020年的首展是啾小组的个展“你的生活,我的梦想”,啾小组的三位成员(方迪、嵇昊和金浩钒)都来自深圳,他们创作的主要话题也都来自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试点城市,深圳曾经发生过的和正在经历着的方方面面都像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一个缩影、一个可以被作为研究对象的切片,所以他们选择了自己熟悉的城市作为话题,来谈古论今,提出并思考更为广泛的话题是很有当下和历史意义的。这次展览由四件作品构成:录像、机械装置和两个灯箱。围绕着六十年代发生在深圳和香港之间的人员流动以及香港早期繁荣展开的。最早期的某款洋酒著名的广告词“好事自然来” 在作品中的引用以及录像中人物翻唱的“东方之珠”等耳熟能详的信息,一下就让时光有些错乱。

啾小组(左起:金浩钒、嵇昊、方迪)

Q:

你是因为什么契机认识啾小组并与他们合作的?能谈谈你对他们作品的感觉吗?之前金浩钒和方迪都做过个展,他们成员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关系?你和他们的合作模式是什么样的?


李力:

我是在一次群展里看到方迪的个人创作的录像作品,然后通过方迪认识了啾小组,并且在2017年的画廊年度项目“加油站9-大起大落”中展出了方迪和啾小组的作品,开始了我们的合作。他们的作品初看时觉得带有广东文化中的幽默和无厘头,让人会联想到十年前开始的另外一个组合“双飞”。但是认真研究过会看到他们之间的明显的不同,可能这种不同既有时代的分别、更有来自文化背景的差异。啾小组的作品在表面的搞怪和无厘头掩饰下,有更为集中的主题和方向,感觉这两年的每个新作品都变得越来越有力量,用作品来表达他们所关注的方向和话题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三位成员中金浩钒和方迪都有作为独立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比如金浩钒目前主要是绘画,方迪主要是录像和装置,也许未来他们也会有其他形态的作品,也未可知。他们三位在一起作为啾小组进行创作时就不再有那么明晰的个人风格了,小组的风格会凸显的比较鲜明。我们分别代理了三位艺术家:方迪、金浩钒和啾小组。



啾小组,《你的生活》,双屏录像,16分09秒,2019

Q:

啾小组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讽刺、恶搞的成分,有点无厘头,和你们画廊现有的其他艺术家在风格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你是如何考量艺术家创作风格的问题?在这方面有你自己判断的标准吗?


李力:

首先,我们代理和合作的都是观念艺术家,所以艺术家们选择什么样的承载和表达方式并不是我们第一关注的点。但是无论怎样的方式表达,作品是否真诚是我们最关心的。其次就是我们都是做视觉艺术的,那么视觉的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啾小组的创作方式符合我们对于艺术家真诚表达视觉上要求,所以,我们没有觉得这个风格和画廊有什么违和感。其实画廊的艺术家们在内核上有很多相通的点,这个需要细细的想一下就会发现。

啾小组,《一场游戏一场梦-2》,灯箱,100×66.7×6cm,2019

金浩钒,《蜗牛有疑问 》,布面丙烯,180 x 120cm,2018

方迪,《塔乌鲁》


Q:

Vanguard画廊的代理艺术家大多数都是年轻艺术家,不过,其中也有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比如奥诺黛拉·有机和阿琦·路迷,还有去年举办个展的蒙塔达斯,能谈谈你是因为什么机缘,又因为什么样的考量与他们合作的?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与年轻艺术家之间有什么不同?


李力:

上一个问题里我提到过,画廊是代理和合作观念艺术家,而不是以年龄和性别或者其他属性来选择艺术家的,那么年龄在我们来说并不是主要的考虑范畴,过去几年我们在发现和合作年轻艺术家方面花了不少精力,但是我们也并不是仅仅将眼光放在以年龄为标准上面。比如Yuki和Aki,都是我们从2009和2010年开始合作和代理的艺术家。近两三年增加的艺术家,比如韩国的朴庆根、西班牙的蒙塔达斯、以及津巴布韦的Gresham 等都分属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国家。代理他们的作品首先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确实打动了我。其次也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方式和作品形态跟画廊的方向和风格很合适。比如Yuki和Aki的加入,让我们对摄影的理解以及对于如何跟摄影艺术家合作都从一个更为国际化的角度和视野开始,对于画廊推广和合作其他的艺术家的摄影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朴庆根的影像作品也是启发了我们的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待影像和纪录片以及影像艺术家的创作等。蒙塔达斯是西班牙早期的观念艺术中的领军人物,他的创作涉及的题材和形式大多没有什么时间性,即使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作品,拿到现在来看还是有现实意义的,这种艺术家的加入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

成名的艺术家们和年轻一代艺术家,在合作时肯定有很多不同,尤其是表现在一起处理具体的事情上。但是他们对待艺术的真诚态度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在考虑事情时可以在一个大的框架下思考。



蒙塔达斯,“看 见 感知”展览现场

Q:

去年是Vanguard画廊15周年,早年和你同一时期进入M50做画廊的据说有很多都已经不做了,感觉这个行业淘汰率也是很高的。能谈谈当初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进入这个行业的?当时你有为自己设定什么目标吗?有想过自己会做这么多年吗?


李力:

有关我为什么进入这个行业,大概总结一下就是:非常喜欢+无知者无畏。至于怎么能坚持下来,想了想,应该是:惯性+好奇心。觉得一个事情既然开始了,就应该努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并且让事情能活到它能活到的最老。而且我总是好奇我能把它做成什么样?所以你听了就知道了,这样的动因下,开始时是不可能有什么目标的,因为开始时是无知的。至于能做多少年也没有想过,就是尽我可能让它可以在一个品质之上活到它能活到的最老。

阿琦·路迷,《切片-城市》,布面拼贴,颜料,水墨绘画  ,190 x 150cm,2018


朴庆根,《天国的阶梯》视频,数字装置,30秒,2016

Q:

能不能从个人的视角出发谈谈这十五年上海艺术氛围的变化发展?

李力:

过去15年间上海的艺术氛围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个人的感觉是:形式上变得更加热闹。但是内容上略显单调。出现了更多的机构、艺术相关的各种新的形式;但是艺术内容上反而缺失了15年前或者说10年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有点未老先衰的感觉。


Q:

画廊发展到现在,你个人觉得是否符合自己的设想?有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李力:

刚才也提到,画廊开业之初并没有过多设想,因为那时对画廊是什么没有概念。但是还是有喜欢的画廊作为一个自己努力的方向,不过到目前为止应该还是离前方差了十万八千里。每年年尾想到一年的工作其实有诸多不满意,最大的不满意大概还是来自不擅长经营导致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画廊的发展。

童义欣个展“外星人“,展览现场 ,2017

许哲瑜个展“没有来自家的消息“,展览现场,2016

朱昶全动画作品《死亡岛》截桢,2018


Q:

这么多年来,Vanguard画廊已经做了大量的展览也参加了很多的艺博会,能谈谈其中有哪些展览让你印象比较深刻?


李力:

过去的近16年里大大小小的展览也有100个左右了,有的展览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比如2006年我和朋友一起策划的一个外围展览(那年有上双)“Satellite”,那时对画廊应该做什么并不是很清晰所以就跟朋友一起策划了这个跟商业毫无关系的展览,五十几位艺术家参加,我们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找资金、场地、联系艺术家、跟媒体谈等等,还有其他的跟展览相关的七七八八的事情,所有的事情就是我们两三个人在做,最后呈现的效果还不错。但是经过了这个展览之后,让我对画廊该做什么什么才是合格的策展人一个展览的准备都应该有哪些以及该用多长时间准备一个展览画册的设计编辑跟作品之间的关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突然间有了概念,几个月里学到了太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然后就是我们的一个长期项目《加油站》,这是一个画廊和艺术家之间相互选择的项目,2008年设立之初也是为了寻找新的艺术家,后来很多艺术家都是通过这个项目开始跟画廊合作的,回看过去做过的9期(2015年之前是年度项目,之后就改成了不定期的项目)可以看到我们在对画廊的发展方向以及自我定位的调整脉络。今年(2020年)我们将会做第10次,我自己很期待。

2019上海廿一艺术博览会,Vanguard Gallery展位现场

2019北京当代,Vanguard Gallery展位现场

Q:

经营了这么多年的画廊,能谈谈你个人的心得和经验吗?


李力:

其实画廊经营这么多年,也基本上算是马齿徒增吧。谈不上经验和心得,我这两天考虑了一下,大概心得就是:耐得住性子,保持自己的节奏。


Q:

你在经营画廊的同时也是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的总监,能介绍一下退火项目的情况和定位吗?作为总监,你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李力:

退火项目是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当代艺术项目。博物馆希望通过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让玻璃这个古老的材料焕发新的生命,并且触碰材料的边界,探寻玻璃的无限可能性。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跟博物馆一起为这个项目找到合适的定位,与合适项目的艺术家合作,沟通艺术家和博物馆之间、艺术家和项目之间的事情,让项目可以在一个好的品质之上运转执行下去。

毕蓉蓉玻璃博物馆个人项目现场,2017

刘建华,《碑》,玻璃博物馆个人项目现场,2018 (图片由刘建华工作室提供)

Q:

谈谈今后画廊的发展方向和定位。


李力:

未来很长,如果我们还活着的话。两三年内甚至五年里的方向应该跟现在在做的事情不会偏差太大,但是现在外部环境变化的非常大也非常快,所以,无法预知5年之后的事情。但是无论怎样,只要我们还在,内容方面应该都会在某个我自己觉得还可以的品质之上,当然希望能更好。

唐潮,《盐湖边》,视频,2017

廖斐,“广延”展览现场,2018


图片致谢Vanguard Gallery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