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型艺博会如何?它不过是植物人的心跳!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526   最后更新:2020/03/23 13:00:00 by 点蚊香
[楼主] 点蚊香 2020-03-23 13:00:00

来源:文艺捣弹  刘化童



由于疫情肆虐,香港巴塞尔居然死马当活马医地被迫接受互联网化了。据说画廊销售业绩不错,你信吗?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更让我相信的是,哪怕销售成绩斐然,画廊也不会真正叫好。


因为在这种模式下,购买来自熟客,几乎不可能是新客,甚至就连新客都没认识几个。


不管是线上或是线下,参加艺博会不为了获客,那我要你香港巴塞尔有何用?


话说回来,作为新型的传统行业,以及看似时髦的保守行业,艺博会始终是互联网经济泼不进油、撒不进盐的一块铁板。


1995年,这个遥远的年份却跟眼下方兴未艾的商业模式密切相关。它被誉为全球的“互联网商业化元年”。


然而,从未出现过能让所有行业都雨露均沾的商业模式。


不同行业自身商业模式的迥异,导致了它们的互联网化程度严重失调。就比如艺博会,互联网化程度低到令人发指。


对于互联网经济而言,最显著的优势在于三个方面:


1)减少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消费者只需要花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时间,就能知道哪里有他所需的商品。

2)取消信息不对称,实现比价机制。消费者不仅知道这里有卖,更知道哪里卖得更优惠。

3)缩短缺乏愉悦感的消费行为路径小孩被父母发配去打酱油是没有愉悦感的,除非能有买雪糕的小费;老公愿意去便利店帮老婆买面膜,多半也只是为了出门抽烟。


非常不幸的是,对于当代艺术品销售而言,互联网经济的三大优势荡然无存。


首先,当代艺术行业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就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本来就没有减少的空间和必要性。


如果说,日用品的消费者人数规模以国为计,那么全球的艺术品消费者人数规模至多以村为计(全球当代艺术品的品类和数量规模,也不过勉强达到农村生产合作社的级别)


在村子里,即便是最古老的口耳相传就已经足以获取信息了,连报纸、广播都不需要,何况互联网?


其次,当代艺术本身既没有也不需要有比价机制,根本没有引入它的必要性。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代艺术作品的定价大多由价格系数决定,而非根据市场供需关系而实时调整的浮动价格


一级市场出售的当代艺术品就犹如计划经济时代的商品。在这种状况里,没有人会有比价需求,只有比货需求(食品公司比烟纸店的客流量大,那里的酱油更新鲜)


然而,艺术品本来就没有比货需求。在没有客观参数的前提下,只有好恶,没有优劣(这无异于比较苹果和香蕉哪个更好吃)


最后,越是低端日用品,它的消费行为越是缺乏愉悦感;越是高端奢侈品,它的消费行为本身就自带愉悦属性。


这也是为什么某宝和某多多成为网购领域独角兽的原因所在。


当代艺术品是高价的超低频消费,网购没有验货环节,容错率太低,出错导致经济损失又太大,而且非但节约不了消费行为的总时长,还增加了沟通的时间成本。


由此可见,当代艺术的互联网化程度极低,至今只逗留在发布消息的广告阶段和资本炒作的营销阶段,从未也不可能会真正触及销售阶段。


所以,在过去几年全球互联网经济强势崛起的时候,作为上市公司MCH集团旗下的全球艺术会展业巨头的巴塞尔艺博会,始终抵制互联网化。


这里只可能存在两个合理的原因:

或者是,互联网无益于艺术品销售。

或者是,互联网有益于艺术品销售。它没有商业和技术上的壁垒,独角兽企业如此转型无异于自掘坟墓。


并且,根本就不存在第三种可能性——巴塞尔艺博会想不到要做,或者想到要做却做不到。


从形式上来看,艺博会的原型是农业社会的市集或庙会,以及商业社会的百货公司。


前者早已不复存在,最多只是旅游景区的景观化存在。


后者即便不出现亏损倒闭的现象,利润率恐怕也在逐年下降。


那么为何巴塞尔艺博会还能持续盈利呢?


原因就在于获客成本。高昂的地租以及费效比欠佳的人力成本,这些获客成本过高加速着实体经济的没落。


由于互联网化程度更高,更加古老的市集、庙会和百货公司反而更容易获得获客成本低的优势。


相反,在无法提高互联网化程度的前提下,艺博会是当代艺术行业里最容易通过规模经济来压低获客成本的方式。


举例来说,香港巴塞尔展位费普遍在10万元以上。


假如你在自家画廊办展,很难叫来10个此前不认识的重要藏家。就算叫来了,10万元也根本不足以支付他们的机票住宿费。换言之,单个客户的获客成本至少大于1万元。


而在艺博会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不完全的客源共享(重要藏家的时间都耗在相熟的画廊身上,到陌生画廊转一圈的时间极为有限)


香港巴塞尔有几百个画廊参展,各自都有****,均摊之后降低了单个客户的获客成本。


一旦从线下艺博会转型为线上艺博会,共享客源受制于网络界面增加的用户操作的路径限制,非但优势荡然无存,还因此抬高了获客成本。


展位的物理空间是没有视觉壁垒的。假如你是A画廊的客户,你可以直接看到边上有不熟悉的B画廊。操作路径简单到只要“没病走两步”。


赛博空间则完全不同。你在A画廊的页面上是看不到B画廊的,而且也不存在“边上的”这个概念。


即便要从AB,操作路径至少也要“有病走三步”——退出A页面,到主页找到B页面入口,进入B页面。


由于看不到不熟悉的画廊,而且进入它页面的操作并不方便,这就导致客户只会去他相熟的画廊。共享客源的实现率会变得极低。


对于A画廊而言,既然是我的老客户来我的页面,那我何须参加艺博会。我画廊官网上就有这功能,它不香吗?


对于B画廊而言,既然A画廊的老客户没来我的页面,那我何须参加艺博会。我画廊的官网不也没人来吗,它不香吗?


最后,大家迟早会发现,特殊时期的巴塞尔艺博会线上销售并无实际用处,它就相当于植物人在脑死亡之后还残存的心跳。


这不会让命活得更好,唯一的作用不过是向资方和客户表明——我还有生命体征,我还活着!你可千万别放弃抢救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