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尼尔森如何创作物品的“感官记忆”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1572   最后更新:2020/03/16 13:12:22 by 另存为
[楼主] 另存为 2020-03-16 13:12:22

来源:ArtBasel巴塞尔艺术展


“我可能是个以重建建筑、构建虚拟空间而闻名的艺术家。”迈克·尼尔森(Mike Nelson)这样介绍自己。这位曾两度被提名享有声望的透纳奖(Turner Prize)的英国艺术家在20世纪90年代末便声名鹊起,创作了一系列沉浸式的装置作品,并多带着神秘的色彩,包括迷你出租车、摄影实验室、以及汽车影院等允许观众走入并亲身探索的装置。尼尔森创造不同的虚构场景,用真实的材料去营造熟悉却又虚假的氛围,令人不寒而栗— 四处都是曾被人使用过的痕迹,却空无一人,犹如现实生活发生了故障一般。

迈克·尼尔森工作室内部


虚构空间纯粹是为了观众而构建的,故意而为之。他坐在位于伦敦南部水晶宫区的工作室里,认真地剖析自己创作的作品:“你通过眼睛所观察到的一切,其实都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完全复制品。我们都明白这一切都不曾存在,而是为了让“你”走进而特地创造的。”那些造物的过程都带着尼尔森强烈的个人情绪,但虚假的真实场景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恼人的不真实感。

2019年,迈克·尼尔森在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呈现的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委托展览“The Asset Strippers”


在迈克·尼尔森看来,创造虚构故事的过程是多面的。它让大家可以安坐家中,神游七海,或仿佛置身于史诗战争场面当中,把这种虚构故事的元素投入雕塑的形式里何尝不令人兴奋?于是尼尔森近年来开始探索这个可能性,开始以他惯常运用的日常物品创作更多的雕塑作品。

迈克·尼尔森工作室内部


从跳蚤市集到网上商店,他开始收集身边各类易被忽视的物件,以用于创作有意义的作品。“物品本身就充满能量,而这股能量蕴藏在他们的真实现状中。我们被这些物件环绕,又逐步被它们的能量渗透。人与物件之间有一种复杂的关系,我在创作之中无法控制,却努力让这一切变得有意义。” 当谈及观众将如何理解他的作品的时候,尼尔森直言道对于他自己而言,他愈发得想要以一种体验的角度去看待他的作品。他的野心不仅仅局限于雕塑本身,而是期盼作品能呈献一种如电影或是戏剧一般的效果,让人在理解作品时充斥着关乎材料的“感官体验”。

2019年,迈克·尼尔森在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呈现的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委托展览“The Asset Strippers”

从机械、圆环、轮轴到石头、磅秤以及木头,原始的材料及物品被他用来构建如梦一样的场景,最后让作品蕴含内在物理性。迈克·尼尔森通过这些看似卑微而琐碎的材料与人们沟通,同时这些作品同样以奇特的方式触动着人们,“我为此而感到非常自豪。”他说道。

迈克·尼尔森工作室内部


在略显杂乱的工作室里,尼尔森被无数材料环绕着。工作室里的物品看似随机,却被他视若珍宝。“对我来说这个工作室更像一个心理意义上的空间,而不是人造的或实体的空间。”尼尔森很享受收集那些可能成为作品的材料的过程,而这些暂时储存在工作室里的物品,用他的话说,“仿佛是旅行伙伴一般的存在。”

《L’Atteso》(2018),迈克·尼尔森,作品于2018年在意大利都灵OGR - Officine Grandi Riparazioni展出


什么时候物品可以被视为雕塑呢?以及我们又将如何区分这两者呢?对于迈克·尼尔森来说,是不是雕塑其实不重要,却也重要:“正是在这两种状态之间的来回摇摆以及演变使得这一切的探究变得有趣。这不取决于物品,却又是它最重要的属性。”

迈克·尼尔森工作室内部


迈克·尼尔森通过筛选现代生活的碎片,用物品和材料营造能够联结人内心的“虚构”。他的装置以及雕塑同样涵盖文化领域,通过参考文学创作以及政治运动,他启示自己去不断探究通过社会边缘现象以及专注自己在材料上的处理。迈克·尼尔森让观众沉浸在他所塑造的世界里—从表面上看外来是虚假,却揭示了内在的真理。废弃物品经由他的双手变成了独立的雕塑,赋予这些物品犹如“前生记忆”一般的感官物质— 它们仿佛是过去世代的见证者,又如未来世界的哨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