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展“炼法社” 3月21日刺点画廊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713   最后更新:2020/02/24 14:34:44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20-02-24 14:34:44

来源:刺点画廊BlindspotGallery


杨沛铿,《晚菇群(6)》,2016,夜灯、转换插头,25 x 20 x 23 厘米

杨沛铿,《蝴蝶先生》,2012,散尾葵、烟雾机、LED灯及转动装置,尺寸不定


炼 法 社
Anonymous Society for Magick
2020.3.24 - 5.2

策展人:郭瑛
陈维郝敬班林东鹏王拓杨沛铿

开幕酒会
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一日,星期六,下午4时至6时30分
艺术家将出席开幕酒会。


“炼法社”是一个混合媒体展览,展出五位视觉艺术家的作品。魔法暗示了幻象、幻想和思维戏法,启发我们想像原本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19世纪初的神秘学家和仪式魔术师阿莱斯特·克劳利首先使用“magick”一词,将其实践与表演魔术区别开来。根据克劳利的定义,“magick”是一门“了解自己和自身状态的科学”和“以行动实践这了解的艺术”;这定义同样适用于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在这多层次的语景下,展览将如梦似幻的现实与社会批判交织在一起,引发惊奇,同时揭示隐藏于我们周遭环境的真相。

杨沛铿,《蝴蝶先生》,2012,散尾葵、烟雾机、LED灯及转动装置,尺寸不定

陈维,《蘑菇》,2016,收藏级喷墨打印,150 x 187.5 厘米,版本:6 + 2AP

郝敬班, 《Opus One》, 2019 (截图)


(图片由艺术家及刺点画廊提供。)


关于 陈维(1980年,生于浙江省)

陈维在2002年于浙江传媒学院毕业。他在工作室以现成物和道具精心构建具私密感的场景,撰写有关个人和社会的叙事。这些图像化成一个个具情节的故事,唤起不停重现的意念 、回忆和梦境。当中的虚构场景由物件、室内空间和夜间城市风景组合而成 ,刻画出当代中国的社会特质和精神结构:向前的集体精神、消费主义承诺的幻灭、以及对在动荡中被抹掉的过去的缅怀。陈维近期的个展包括澳洲墨尔本当代摄影中心的“Chen Wei: The Club”(2017); 杭州JNBY艺术空间的“午间具乐部”(2016) 及上海 chi K11美术馆的“在浪里”(2015)。陈维参与的群展包括韩国的第12届光州双年展(2018);美国休斯敦德克萨斯亚洲协会的“We Chat:对话中国当代艺术”(2016);德国埃森弗柯望博物馆的 CHINA 8 项目“Works in Progress”(2015);挪威斯塔万格美术馆的“表演与幻想:中国摄影1911-2014”(2014);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 “ON | 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2013);韩国首尔美术馆的“第四届首尔媒体艺术双年展”(2006)。在2011年,陈维获颁 SH Contemporary 的 Asia Pacific Photography Prize。陈维的作品被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新加坡美术馆、美国Rubell Family Collection、瑞士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瑞士希克藏品及澳洲白兔藏品所收藏。陈现于中国北京生活和工作。


关于 郝敬班(1985年,生于山西省)

陈维在2002年于浙江传媒学院毕业。他在工作室以现成物和道具精心构建具私密感的场景,撰写有关个人和社会的叙事。这些图像化成一个个具情节的故事,唤起不停重现的意念 、回忆和梦境。当中的虚构场景由物件、室内空间和夜间城市风景组合而成 ,刻画出当代中国的社会特质和精神结构:向前的集体精神、消费主义承诺的幻灭、以及对在动荡中被抹掉的过去的缅怀。陈维近期的个展包括澳洲墨尔本当代摄影中心的“Chen Wei: The Club”(2017); 杭州JNBY艺术空间的“午间具乐部”(2016) 及上海 chi K11美术馆的“在浪里”(2015)。陈维参与的群展包括韩国的第12届光州双年展(2018);美国休斯敦德克萨斯亚洲协会的“We Chat:对话中国当代艺术”(2016);德国埃森弗柯望博物馆的 CHINA 8 项目“Works in Progress”(2015);挪威斯塔万格美术馆的“表演与幻想:中国摄影1911-2014”(2014);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 “ON | 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2013);韩国首尔美术馆的“第四届首尔媒体艺术双年展”(2006)。在2011年,陈维获颁 SH Contemporary 的 Asia Pacific Photography Prize。陈维的作品被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新加坡美术馆、美国Rubell Family Collection、瑞士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瑞士希克藏品及澳洲白兔藏品所收藏。陈氏现于中国北京生活和工作。


关于 王拓(1984年,生于长春)

王拓2007年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于生物学系,于2012年在北京清华大学油画系获硕士学位,及于2014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视觉艺术学院获颁艺术硕士学位。王拓曾于多个机构和美术馆展出作品,包括纽约皇后美术馆、纽约的HVCCA、台中国立台湾美术馆、埃及开罗Gezira Art Center、北京泰康空间、费城的Vox Populi、纽约NARS基金会等等。于2015至2017年间,王拓为纽约皇后美术馆的驻场艺术家;而于2018年,他获得第十届三影堂摄影奖大奖。王拓现于北京生活及工作。


关于 林东鹏(1978年,生于香港)

林东鹏是香港当代艺术界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这一代的艺术家经历了从君主立宪殖民统治,到效忠中国的急剧变迁。林的创作游走于绘画、装置、声音和影像之间,以具玩味和充满好奇心的想像力,重新组合传统图像和本土素材,融合拾得物和现成影像衍生实验性的创作 。他的作品大多以集体回忆和稍瞬的愐怀为主题,审问我城交错覆叠的现实。在他寓言式的风景中,山水和旅程是时间、距离、愿境和失去的连结。林东鹏的个展包括香港王屋村古屋的“邂逅!老房子—林东鹏 x 王屋村古屋”(2017)及美国三藩市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的“好奇匣”(2013)。他曾参与的联展包括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7)、德国杜塞尔多夫NRW Forum的“CHINA 8”(2015)和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的“不出卖灵魂 — 独立艺术节”(2010)。林于2012年获颁亚洲文化协会艺术助长金。林东鹏现于香港生活和工作。


关于 杨沛铿(1988年,生于广东省东莞)

杨沛铿于2010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他采用植物生态、园艺、摄影和装置来隐喻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得到舒怀。杨以亲密和个人的经历为创作灵感,再将之转化为图像和大型装置作品。他沉迷于结构和制度,并通过创造不同规模的系统,对系统中出现的生物、植物、动物,甚至观众施加控制。杨沛铿近期参加的双年展和群展包括中国UCCA沙丘美术馆的开幕展“后自然”(2018)、第16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 “Cruising P**ilion” (2018)、第38届爱尔兰EVA国际双年展 (2018)、第4届孟加拉达卡艺术峰会 (2018)、韩国光州亚洲文化艺术中心的“The Other Face of the Moon” (2017)、澳洲4A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sian Art的“海珠白云” (2016)、中国OCAT深圳的“他/她从海上来” (2016)、 德国Osthaus-Museum Hagen的CHINA 8项目“Paradigms of Art: Installation and Object Art” (2015) 及第10届中国上海双年展 (2014)。他的作品被Kadist艺术基金会和香港M+所收藏。杨沛铿现于香港居住及工作。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