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身临其境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0   浏览数:1533   最后更新:2020/01/16 18:31:17 by 橡皮擦
[楼主] 橡皮擦 2020-01-16 18:31:17

来源:798艺术  王薇


刘月:化身
CLC Gallery Venture / 北京
2019年11月30日—2020年2月24日

刘月“化身”CLC Gallery Venture展览现场


刘月在CLC Gallery Venture的最新个展“化身”延续并拓展了“为极限值得唯一”系列的创作及思考脉络。艺术家在特定空间中通过不同物体所形成的力的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与时间维度紧密相关的现场,并将隐含在创作及展示过程中的某种能量加以呈现,从而探知主体与周遭之间的关系。


艺术汇:此次你在CLC Gallery Venture的个展“化身”延续了“为极限值得唯一”系列的思考及创作方式,这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系列项目与空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并且在每一次不同空间的实施中都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媒介方法。能否首先谈谈此次实践与其所在空间关系的思考?

刘月:“化身”是“为极限值得唯一”系列递进拓展而出的脉络。就和“缓坡”、“堆”、“鸮”、“体积”等其它的那样,把多年思考的某一个问题专题性深入展开,在创作中空间有它的必要角色,不同作品里空间的作用也会不同。从过往作品看过来,会感受到空间和线索之间的互相补充及依附,它们是环环相扣地把整体面貌充实起来的。当然,自己的现场作品并不是为了强调空间关系或依此作为终极诉求。这样考量容易顾此失彼,从而失去了作品本身的活力。空间只是构成主体里极其必然的一部分,有物体就会有空间,是很自然而然地带出的。当现场的条件和元素被调动延展后,那些物体的推导、对抗、阻挠,所有线索是因那个限定的现场而成立的。

作为这次作品条件要素的空间,并没有被单独抽离出来观测,而是作为时空中一切运动着的整体姿态来呈现,也并非迫切的二元比较下的诉求。这个和之前的作品又很不一样。比如“体积”会更强调空间作为主体的作用,因为讨论的无论是降维下的二维形态,还是拓扑出的三维体积本身,都是在反复观测空间给予我们真正有效自洽呈现的东西。这次空间是和时间维度紧密联系的。限定明确的倾倒和对不确定随机下去对抗的时空,最后呈现的绝不是一个标本意义上的结果,它是包含整个过程变量的四维认知。但无论如何,作品关注的还是作为主体的自己和周遭的关系,这能让我感受到除了语境之外的那些东西。而把这些具体的内容放大推衍到极限,把自己能挖掘出的最大阀值给萃取出来。我会特别好奇在这样的情况下呈现出来的东西。这是我痴迷于此的动力。

刘月“化身”CLC Gallery Venture展览现场


在我看来,这次作品也并非就是讨论时空中的最大推衍阀值。这里面更重要的是它们所呈现出的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感受。是一种隐含在整个创作乃至展览始终的巨大能量,我只能试着碎片化地去感受,而没办法具体体系化地来表述……整个现场强烈真实却又扑朔迷离;坚硬却又脆弱不堪;无形复杂却又具体直接;混乱肮脏而又崇高安静;凝固节制却又极其张牙舞爪。随着现场扑面而来的面粉发酵的气味,以及不停吞噬和对抗下的视觉感受,在这样的时空中让人感觉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现场所有元素都凝固僵持不下,但又缓慢地改变融合,释放着无限能量。这种无处不在、无以回避的现场足以让自己像是被筛选萃取下的一个影子——存在着,却消失殆尽。

艺术汇:在这个项目中你将水泥、石膏、自发面粉自上而下倾倒,并通过镜面(这一材料在你之前的项目中也曾出现)抑制、阻止其接触到地面。对媒介的选择传达了怎样一种观念?通过这种对抗,你试图探讨什么?

刘月:首先,在有限的空间里自上而下的倾倒有唯一起点。这是一个最大限度的至高点。根据画廊空间的实际情况,从整个空间中轴极困难地立起了一个6米高的金属柱子。以此高点启始拓展之后的一切变化。它是倾倒的起点源头,也是作品的最高点(这很重要),同时这个以自我为中心耸立而起的柱子也是整个现场中最坚固的部分。对我来说用了近一周时间将其竖起、固定直至稳固真的是挺困难和需要耐心的事。

在最高点的倾倒和那些为之对抗阻止的呈现都是由我们这个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力——重力(或吸引力)而生发。这个力的存在和动量是不会以我们的意志而改变的,它是一种纯粹的原始的能量。如此兴师动众的准备都是为了让整个作品的呈现能更大维度的体现这种抽象化的力拉扯出足够大的时空张力。这些水泥、石膏、自发面粉随着重力向下流淌是需要时间的,距离或者向下倾倒的点越高,那么缓慢向下的时间越长,它们走过的路径越难以控制,为之所做的引导、阻止、对抗的多样性和时空的落差变多变大了。这也使时空中用以对抗的线索维度一下子变得极度丰富。但有意思的是在排他性的重力下,这些阻挠被贯穿、化解和控制,以至于最终所有的能量被这重力吞噬和塑造。这真的是很迷人的事情。

刘月“化身”CLC Gallery Venture展览现场


最高处倾倒而下的这些水泥、石膏、自发面粉都有很强的不可控性。它们在塑造过程中永远不会按照既定结果去呈现,哪怕这种塑造已经很接近最后的结果,也会以出人意料的面貌呈现,并且还会一直有所变化。我根本无法确定那一刻既定的结果,也无法做到之后看到的就是最后的面貌,这些材料无时不刻都在缓慢地膨胀、消耗、甚至塌缩,散发着奇特的气味,也因为变化而产生热量…… 从材料本身来说,它们是无常、无形、抽象,却又是极其明确和具体的。它们不需要固定的形体特征来认知判断(这和看到一个被二次加工下认知的材料很不一样,比如一个杯子碎了后很难判断是否还是杯子,而它们始终都是它们自己)。从物质性看它们又可以融合、包容、吞噬其它事物(哪怕对方是以对抗的姿态呈现),以至于最终会和一切和它交手过的东西融为一个整体。它们既不是自身也不是其它任何东西,它们是一个混合体,混沌的集合。为此而融合的事物都是如此未知而新鲜,它们没有功能、没有现成的名称、没有明确的形态。在确认和塑造它们的时候,它们又是在变化中反判认知的,如同时空中无因次量的卷尺度量了世界一遍。

用以对抗的镜子有很强的排我性和反物质性。我们看镜子,看不到镜子本身,而是看到反射一个相类似的自己,但那种解读的自己也不是自己,因为从每一个采样点看都是相反的,或者说是由无数个不同组成的类似。它的形体是稳定、脆弱、坚硬、明确的。这和那些自上而下的流体完全像是两种来自不同时空的东西。以这样的物质去阻挠对抗那些无形而统一的重力材料,相信很多人都会明白这样的美妙和重要性,尤其站在现场,看到那些原本用以对抗阻挠的奇幻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自发面粉和水泥吞噬,太让人兴奋了。这种跨越时空的现实材料是真正能对抗的暗门。

这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感受,它包括了时空、能量(包含水泥在凝固过程中会发出热量)、气味和质感。是一种隐藏在其中的力量,缓慢地似乎无法察觉地运动着。我根本无法很清晰地说出来这到底是个什么怪物,更别说去讨论证明什么了。一但切入现场,自己就被抽空了,连周围弥漫开来的气味都是一种纯粹的预言,我感觉什么都在变化,而眼睛看到的却都是其中的一个片断。以至于现场都只是作品霎那凝滞下的每一刻的纪念仪式。此刻我只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能量扑面而来,它就是“化身”。

刘月“化身”CLC Gallery Venture展览现场


艺术汇:这个搭建物的构建方式依靠的是不同物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对这种自然力的突显是处于怎样的思考?不同物体的组合方式是事先预设的结果,抑或是在过程中逐渐形成?

刘月:自上而下倾倒的那些水泥、石膏、自发面粉是以唯一起点的最高点而发展蔓延到整个空间的。它们在面对一切引导、阻止、对抗的路径中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那些材料产生由重力而始的关系。这个过程既有对流向的预设引导,也有随着下落状态的即兴阻止。这是一个包含各种状态和时间维度的作品,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个作品是超四维的。至少在时间上看,之前的预设和之后的随机性都被混合错乱却又极其逻辑严密地归结在整体叙事中的作品里,这种叙事不是刻意的打乱时间维度,而是就这么长成这样,自然而然。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了这种能量本身的多层空间性。它既不是物也不是时间,它是所有的化身。

艺术汇:你作品中的材料运用十分多元,从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现成品,到自然界的光,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对物质性的强调,能否谈谈你的相关思考?

刘月:对这些材料的应用或许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方面是材料使用的必须性和唯一性,这是贯穿整个作品逻辑的因。这些材料的应用我觉得不只是可见的物或者光,还包括力等等一切存在于我们周边,在生活中本就与我们发生作用的素材。当然,这个被使用的材料一定是作品中生发的可能性,是有想象余地的。只不过在认知解读和深入开展的时候,它们成为提纯下被明确强调的线索。另外一方面材料的选择有大量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这次展览很多都是大家不要的垃圾废品,有的甚至是这个空间原来开饭馆遗留下的废烟管。这是贯穿作品整个现场的行动力和果。举个例子,当现场出现并没有必然联系的未知材料时,我们如果要使用它,一定会去想这东西该怎么用,这种考量预设的先验是站在结果设定物之上的。而那些被明确的必须品却不是这样,它的先验是建立在先验诱发思考的因上面的。这相当于这些偶然之得的材料是一种“填补”。

刘月“化身”CLC Gallery Venture展览现场


艺术汇:一直以来,你的创作聚焦于对“认知”的研究,其中涉及了二维三维之间的转换、对人自身感知力局限的提示等等,是否可以说你对认知的研究更多指向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

刘月:“对事物本质的揭示”让我感觉是挺困惑的说法,因为自己并不想让作品有个终点,揭示了之后呢?对我来说,这一切的原动力是来源于自己对很多问题的疑惑,有的会暗示一些本质问题,有的会导致更大更多的疑惑,这是很让人欣喜的线索。但如果站在本质设想的最高点,那成就的绝不是揭示了本质,而是套路下对自身体验敏锐性的愚迟和偏见。

认知周遭中必然带有本质的线索特征,这也是没必要刻意回避的,不然,和一心揭示而得本质的意思其实半斤八两。或许很多人会认为作品里揭示了这些能让作品深刻而有内涵……可能吧,但我的作品里不只是这些,它们伴随着更多繁杂而耐人寻味的结点。我想要的是置身其中并诚恳的身临其境所带来的一切反馈。这才是让我有存在感的元素。不想因为强调了一个大基调下概念似的死理而把更让我着迷的现场扔进了自大的笼子,那一个会产生习气的死胡同。当个体体验被弱化得可有可无了,那么体验下的所谓本质也就成了格式条款。这姿态死气沉沉,毫无体验中附带错误性以及信息不对等下推导的好奇心。如果是单纯为了揭示什么本质,那完全可以通过其它更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但至少自己的很多作品并非要把揭示本质作为终极目标。

物质和空间是一体的,此生故彼生,互为支撑,无论在怎么样的维度和怎么样的物质形态(包括反物质)。“认知”作为了解周遭和自己的必要手段无法回避。只是我尽自己的努力去把那些认知上的困惑给提纯放大了,这是我给自己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证明存在的途径。


图:CLC Gallery Ventur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