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a 报告|台北当代期间亮点展览精选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506   最后更新:2020/01/15 11:06:14 by 服务员
[楼主] 服务员 2020-01-15 11:06:14

来源:Ocula艺术之眼  Tessa Moldan


张耀煌,Performa 19双年展,Performa Hub(2019年11月7日)。图片提供:Scott Rudd Events。


第二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Taipei Dangdai)于2020年1月17日至19日在台北南港展览馆举办。同期呈现的诸多亮点展览,确认了台北无疑是该区域最激动人心的艺术枢纽之一。


张耀煌:Cursive

有章艺术博物馆,新北市板桥区大观路一段59号台湾艺术大学

2020年1月18日至3月15日


在参加Performa 19双年展后,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的张耀煌携新展“Cursive”归来,展出其在纽约创作的作品。回应Performa 19针对包豪斯及其遗产的主题,张耀煌将流动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与8片垂悬丝帘的几何形式主义相结合,这一组合参照了太极中“以柔克刚”与“刚柔相济”的概念。同时位于台湾艺术大学内的有章艺术博物馆也会展现艺术家在台北所创作的新作,其中包括在1月18日下午3点半至4点半实施的行为表演。

于彭,《晨起》,1990。彩墨、纸本,70.4×66.6cm。图片提供:尊彩艺术中心。


桂荫芦,春色闹——于彭个展

尊彩艺术中心,内湖区瑞光路366号

2020年1月4日至2月29日


在已故台湾艺术家于彭的画作中,总有浓墨白描出裸女群像与自然风景。于彭生于1955年的台湾。1980年代的两次出国游历决定了艺术家对水墨的使用——结合了传统中国和西方的画风,一次是1980年行至美国和欧陆,一次则是1986年去往中国大陆。于彭的创作涵括水彩、木刻、瓷器和版画,但开启其艺术生涯的是水墨绘画作品,即1989年在香港汉雅轩画廊和台北的一系列首展。此次尊彩艺术中心展出的是于彭一系列水墨画作,由吴超然策展。

展览现场:“傅丹:Garden with Pigeons in Flight”,路易斯·巴拉甘自宅,墨西哥城(2018年11月5日至2019年1月13日)。图片提供:Estancia FEMSA与kurimanzutto。


傅丹:透视历史、放眼未来

文心艺所,内湖区民权东路六段180巷10弄6号

2020年1月16日至4月5日


这是生于越南、现居丹麦的艺术家傅丹(Danh Vō)在台湾的首次个展,作品均来自文心艺术基金会董事长叶晓甄的个人收藏。傅丹著名雕塑作品《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这座重达30吨的铜雕完整复制了自由女神像,于2011年完工,随后将其拆解为不同部件送往全球各个地点展出。此外,也展出近期创作作品《Garden with Pigeons in Flight》(2018),此作由傅丹与墨西哥瓦哈卡州的手工匠人合作,将烛蜡在阳光下晒白后染成洋红色,提示了天主教的信仰、前西班牙时期从胭脂虫中提取染料的方式,以及新世界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赵赵,《桃子》,2019。布面油画,70×60cm。图片提供:艺术家与大未来林舍画廊。


赵赵:恶人与诗

大未来林舍画廊,大安区东丰街16号1楼

2020年1月15日至2月29日


赵赵的最新系列绘画,因其初为人父的身份而有了新的转向。“父与子”、“恶人”、“笋”、“爷爷给你讲个故事”、“桃子”五个主题询问着人生流逝的轨迹。饱含情绪的笔触使简单的形状从深色背景中浮现,譬如《桃子》(2019)中数只橙红色的桃,和粉色、多穗、如同小麦叶片的《笋》(2019)。创作多元化的赵赵在本次展览中回归了对造型媒介的使用。艺术家生于新疆,曾任艾未未助手七年,2003年获得新疆艺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学位,自此以其大胆的观念实践成为80后中国艺术家中的重要一员。

陈昭宏,《沙滩126》,1996。布面油画。81.6×122cm。图片提供:亚纪画廊。


陈昭宏:瓦平松的浴女

亚纪画廊,大安区信义路四段156号

2020年1月15日至2月29日


现居纽约的台湾艺术家陈昭宏,创作经过剪切的摄影写实主义特写绘画——女性身体躺卧在沙滩上,是人类欲望的强烈远景。1968年,艺术家在巴黎见到了安格尔的绘画《瓦平松的浴女》(Valpinçon Bather,1808),导致了他从抽象主义到摄影写实主义的转向,同年他移民至美国并对后者做进一步的发展。本次在亚纪画廊的展览涵括陈昭宏移民美国后所创作、从未被展出的绘画,以及他自1970年代以来最为人熟知的摄影写实主义作品。

植田正治,《Four Girls Posing》,2019。图片提供:© Shoji Ueda Office。


植田正治回顾展

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正区八德路一段1号

2020年1月18日至3月1日


前身为酿酒厂的文化综合体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亚纪画廊共同策划日本摄影师植田正治逝世20年以来的首次个展。植田生于鸟取县——日本人口最少的县,以其广袤的沙丘而闻名,这些沙丘成为了艺术家超现实摄影的背景。照片中,植田的家人和社群成员身后,是光秃而起伏的风景。展览将呈现家族收藏中的140张手印版画,以及罕见的8厘米影片和摄影集。

苏笑柏,《映渌池》,2018。油彩、漆、麻、木,111×111×13cm。图片提供:耿画廊。


一池光井:苏笑柏画展

耿画廊,内湖区瑞光路548巷15号1楼

2019年12月7日至2020年1月22日


耿画廊呈现苏笑柏通过色彩和肌理的堆积、显现出柔软如枕头形态的涂漆作品。展览着眼于作品的形式及其创作条件,其中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的光线,苏笑柏依靠自然光召唤出这些永恒的物件。毕业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艺术家2002年回到中国后开始进行漆的实验,用亚麻、木、粘土和砖等作为支撑,将其早期对欧洲前卫艺术的兴趣转化为一种对传统中国美学的关注。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纳布亚魅影》(Phantoms of Nabua),2009。静帧截屏。图片提供:Kick the Machine Films。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狂中之静

台北市立美术馆,中山区中山北路三段181号

2019年11月30日至2020年3月15日


由格拉西亚·卡威望(Gridthiya Gaweewong)策划,“狂中之静”是泰国艺术家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thakul)的巡回展览,呈现短片与录像装置。韦拉斯哈古探索的议题围绕着阶级、劳动、性、科学与精神性,其影像作品存在于事实与虚构之间,似乎游移于不同的意识界中,同时揭示了其祖国的社会政治状况及海外对此的认知。此次在台北市立美术馆的展览一并展出照片、草图和文献资料,用以更加深层地进入艺术家的视角。

庄喆,《风景77-8》,1977。布面油画,89.6×123cm。图片提供:亚洲艺术中心。


如山之想60年——庄喆个展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中山区乐群二路93号

2020年1月15日至3月1日


大地的肌理与颜色占据了整个展览,宣告着庄喆“山想”系列于1960年的起点。《如山之想》(1960)是该系列的第一幅绘画之名,其它瞩目的作品包括《迷雾》(1977),将书法与油画颜料、丙烯相融合,宣告笔触的力量。山,在庄喆的人生和艺术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其父庄严曾任副院长)内接触到古代中国山水画家,如石涛、八大山人、徐渭和陈洪绶,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览现场:林冠名,“再见”,就在艺术空间,台北(2019年11月2日至2020年1月22日)。图片提供:艺术家与就在艺术空间。


林冠名:再见

就在艺术空间,大安区信义路三段147巷45弄2号1楼

2019年11月2日至2020年1月22日


林冠名的录像与摄影作品探索复制图像的性质,思考图像如何与现实逐渐错位。在《终将云消雾散》(2011年至今)等作品中,图像及其数据作为无法计量的内容云团而出现。投影在一面展墙上的,是象征着自2011年4月29日以来经过的每一秒的数字,随着数值变大,墙上的字号则渐渐变小,这一过程描写出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量变。

李然,《客旅生活》,2017。单频影像,黑白,彩色,有声,33分。静帧截屏。图片提供:艺术家,香格纳画廊和其玟画廊。


"Every Man is an Artist"—Talking About Artists' Social Engagement

其玟画廊,士林区中山北路六段2巷32号

2020年1月17日至2月27日


基于约瑟夫·博伊斯的名言“人人都是艺术家”(every man is an artist),展览呈现Chim↑Pom、加藤翼、李然、张立人的作品,以及林人中、Su Misu、余政达的现场表演,探讨艺术的人文与社会功能。每位艺术家都以博伊斯的“社会雕塑”概念为基础,即一切都是艺术,人人都可以参与。在展览开幕的周末,林人中和Su Misu的参与式行为表演将于1月17日下午3点至7点以及1月18日的下午3点至4点进行。

Chim↑Pom,“拆废和起旧”计划纪录片,2017。展览现场:“灾难的灵视”,台北当代艺术馆(2019年11月23日至2020年2月9日)。图片提供:台北当代艺术馆。


灾难的灵视

台北当代艺术馆,大同区长安西路39号

2019年11月23日至2020年2月9日


策展人黄建宏透过艾未未、安圣惠(Eleng Luluan)、王茹霖(Ikong Hacii)和周滔等16位艺术家/艺术团体的作品所组成的展览,检视国内与国际的环境灾难,这些事件引发了艺术的新想象。主要作品包括皮埃尔·于热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拍摄的“印殁丘”,位于展览的入口处;Chim↑Pom与周防贵之合作的大型装置检视了福岛核电站的余波,和东京举办奥运会将带来的城市变迁。

陈萧伊,《我们相遇的地方》,2017。展览现场:“宏大的事”,非常庙艺文空间,台北(2019年12月14日至2020年1月18日)。图片提供:非常庙艺文空间。


宏大的事

非常庙艺文空间,中山区新生北路三段56巷17号B1

2019年12月14日至2020年1月18日


与成都的千高原艺术空间共同策划,“宏大的事”呈现三名中国大陆艺术家陈秋林、陈萧伊和冯冰伊的实验性作品。展览中的作品折射了当今世界上“带来迷茫和忧郁”的事件,每件作品的形式美则共同衔接了多个主题与艺术语言。陈秋林的作品《如影随形》(2019)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了一出现代舞剧,众多移动的躯体反映了城市场景中的社会关系;陈萧伊的《我们相遇的地方》(2017)将月亮视作一个永恒的主体,抵抗着历史的不确定性。

石晋华,《广场上的五个行人》,2018-19。油彩、锡管、画布,41.4×62×16.3cm。图片提供:艺术家与安卓艺术。


石晋华:向大师致敬

安卓艺术,大安区和平东路一段180号7楼

2019年12月14日至2020年1月18日


观念与行为艺术家石晋华为安卓艺术十周年集结了一系列丰富的作品,“向大师致敬”回应了对其产生过深刻影响的艺术家。作为一型糖尿病患者的石晋华,自17岁起便持续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因此在作品中使用自己的身体来创作。本次展览的重心着眼于与身体、肉和死亡有关的艺术家,如贾克梅蒂、草间弥生和杜尚。

展览现场:“区秀诒:STILL ALIVE”,立方计划空间,台北(2019年11月28日至2020年1月19日)。图片提供:艺术家。


区秀诒:STILL ALIVE

立方计划空间,中正区罗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号2楼

2019年11月28日至2020年1月19日


在水源市场一侧的巷弄中,坐落着独立艺文空间立方计划空间(TheCube)。在这里,马来西亚艺术家区秀诒(Au Sow-Yee)呈现一场现场电影(live cinema)展览。她使用录像、观念和装置的混合艺术形式探讨影像制造、政治与权力,此次立方计划空间展出的近作包括《宫殿、山谷、岛屿和他们的月球之旅》(2017)。这件装置由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委任创作,虚构了主人公吉姆的神秘消失,以已故美籍丝绸大亨Jim Thompson的生平为原型——他曾在曼谷定居,1967年失踪,至今杳无音讯。

朱骏腾,《而它来去匆匆》,2020。五频录像装置、4K,14分30秒。静帧截屏。图片提供:艺术家。


来去匆匆——朱骏腾个展

关渡美术馆2F&3F,北投区学园路一号

2020年1月17日至4月19日

“影像中的每一秒,除了藉由蒙太奇与剪辑控制建构出幻觉,还有什么可能性?” 在过去15年间,朱骏腾的创作从影像开始,在不同时期经历了转折,最终回到影像创作。此次展览由王叡栩策划,呈现朱骏腾艺术生涯重要作品,以及新作《而它來去匆匆》(2020)。该作源自艺术家2019年在重庆驻地的经验,通过摄影机镜头的运动剥看这座城市与历史、文化、社会间的关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