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手》到《移民》,李怒以身体介入社会结构的“自由”与“不自由”
发起人:愣头青  回复数:0   浏览数:1473   最后更新:2020/01/06 14:28:47 by 愣头青
[楼主] 愣头青 2020-01-06 14:28:47

来源:NCA当代艺术  Goss M


“身体处于社会世界之中,而社会世界又处于身体之中。”

——皮埃尔·布尔迪厄 (Pierre Bourdieu

李怒,《解手》(Relieve Myself),2019,柏林。©李怒


“艺术如何成为渗透社会的力量?”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 Joseph Bouys,1921-1986)的“社会雕塑” ( plastische)曾作出过示例,行为艺术( action art) 、装置艺术( installation art) 、观念艺术( conceptual art) 、偶发艺术( happening art) 等,都在突破过去艺术与生活的界线。透过个体意识解放,参与社会变革的公民行为,强调个人介入社会、政治、文化的姿态让艺术的价值超脱了形式审美的范畴。


在李怒2019年的作品《解手》与《移民》中,同样展现出透过个人行动表现,确立对所属社会结构秩序的介入,呈现出艺术与社会两端的互动性。两个看似即兴的行为作品,实则是长期社会凝视中犀利的一瞥。

李怒,《解手》(Relieve Myself),2019,柏林。©李怒


“巴黎的地铁通道里充斥着尿骚味,柏林的大街小巷随处见到狗屎,这是我喜欢的两座城市,骨子里都有点野,一个透出浪漫,一个透出严谨。”李怒在《解手》的作品自述中这样写道,“对尿野尿我有种天然的向往,那种与风和阳光交合的快感不知道是不是人的天性。” 2019年九月初他在柏林多处公共场所实施了“解手”的行为,围合多把黑色雨伞以作为隐蔽个体身份的工具,是从消解个体特征到消除个体身份的进一步扩张。遮蔽物原本的功能是消除个体身份、保护个体安全,但当其成为群体共同使用的标志物时,突出着统一的群体意识,又成为一个更大群体中的“个体”特征,从而“消除”与“突出”、“遮蔽”与“暴露”、“安全”与“危险”,再次构成悖论。

李怒,《解手》(Relieve Myself),2019,柏林。©李怒


1917年杜尚以“R.MUTT”的名义,使“小便池”这一现成物进入艺术场中,变身成被命名为《泉》的作品,从而引发对当代艺术的诘难,物的使用功能目的被阻断,能指与所指间稳固的关系破裂,日常生活中的惯性思维被打破,人们从窥视变成正视私人空间引起观者道德的波澜。李怒的《解手》同样将隐私空间的行为置于公共区域,“可我的手握着伞,我也尿不出来。虽然这里没有竖立‘禁止大小便’的牌子,但可笑的是我已丧失了享受风和阳光的本能,丧失了这种天性。”李怒坦率道出的无奈,实质上指涉了某种潜在的震慑力,也暗示出个体在追求个体权利意志时不得不假借群体的身份和力量,他试图在公共空间中探讨情境之外现实的关系,或者说是在一个由文化符号叠加产生的具有一定标示性的空间寻找到日常生活情境的可能性。

(图片来自网络)


而“解手”一词在中国人的语境中,又具有独特的含义——即上厕所的代名词。关于其用法的来源可以从诸多文本中得以追溯,可以肯定的是在明代洪武、永乐年间之后。最著名的阐释是源于明代洪洞大槐树移民说,即明朝初年,明政府为恢复和发展经济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迁山西民到华北等地,强制性的移民所呈现的景象即押解官吏将人们绳捆索绑,挽结串联,移民在途中需要便溺,便呼喊“我要解手”。这一传说广泛流传于四川以外的各地区,唯独只有四川地区将其归于清初,有研究认为是由于混淆了发生在明、清历史上两次“ 湖广填四川” 运动的性质, “ 附会” 历史的结果。但无论如何,其背后隐藏的追求自由与移民内涵不言而喻,李怒也在作品中感慨 “对于解放的要求有多低,对于方便又该多迫切。”

李怒,《解手》(Relieve Myself),2019,柏林。1'32''


从某种程度上讲,《解手》和《移民》又构成了互文关系。

移民问题作为全球化的重要产物之一,正在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也逐步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尽管关于移民问题的多边合作和对话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移民问题全球治理的程度仍然较低。2019年11月1日至3日,李怒身穿有手绘车牌号“川A.D444S”的棉袄在北京六环以内车道上不限时段、不限地段奔跑三天。打破交规则的限制,在匆忙的车流中,艺术家本人和周围的车辆形成强烈的冲突和潜在的危险,这暗示着移民所包含的极高风险——以生命为代价。

(图片来自网络)


“屏住呼吸。......5950万,3695,39,70万,41......”李怒提到的数字是近年来全球动荡不安事件中的一些碎片。2015年全球有近5950万人流离失所,其一年中走海路的难民就有3695人淹死或失踪;2019年10月23日,英国警方在埃塞克斯郡截获的集装箱货车内发现了39具偷渡者尸体,11月4日,希腊警方又在高速公路上截获一辆藏匿41名移民的冷藏车;自2019年11月1日起,在京的70万辆外地“移民”车举步维艰;……即使有惨痛的代价,诸如此类的数字仍在不断变化也在不断增加。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国际移民更是相对自由的状态。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国家主权概念以来,欧美等国逐渐引入移民法、**并设立通关障碍,人口跨境迁徙不再自由,移民问题也由此产生。文明发展带来的不自由在“移民”中显得尤为突出:难民、无国籍者、非法移民和寻求庇护者等现象一方面根源于传统安全问题,如军事战争、种族冲突和政治暴乱等; 另一方面,移民问题又会造成极端种族主义、排外主义甚至恐怖主义等社会危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让移民与发展紧密相联系。


地中海难民潮  (图片来自网络)


一如博伊斯的雕塑理论( Plastischen) 所强调社会是混乱与秩序能量的结合体,混乱的能量代表对生命的感知,而秩序性的能量具体于时间与空间的概念。李怒以身体为媒介,将具有丰富质地的综合体,由人类共有的“ 物”变成了更具个人特质的艺术品。“重要的是,要有逃跑的可能性,要一下就跳出那不容触犯的规矩,发疯地跑。跑,就可以给希望提供种种机会。当然,所谓 ‘希望’,就是在街道的某处,奔跑之中被一颗流弹击倒在地。”李怒引用加缪在 《局外人》中的描述道出了他作品指涉的方向,身体内部蕴藏的力量和可能性在以“自由”为目标的语境中被激发出来,而艺术家“存在”的自由和权利也在身体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实现,正如布尔迪厄所说:“身体处于社会世界之中,而社会世界又处于身体之中。”(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第 71 页.)


李怒,《移民》(Migration),2019,北京。8'05''


李怒,艺术家。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2015年荣获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Bursary大奖。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