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媛 | “吃桃” 讲座实录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444   最后更新:2019/12/23 19:39:09 by babyqueen
[楼主] babyqueen 2019-12-23 19:39:09

来源:南山社  照夜白


南山社照夜白艺术影院艺术家讲座与放映项目最新一期活动“吃桃”胡晓媛影像放映、讲座、对谈,已于2019年12月14日晚7点在西安顺利举行,我们特编发胡晓媛讲座环节的全程录像,以方便没有参与到现场的朋友更全面和直观的了解。胡晓媛的作品有着一种细腻到近乎偏执的对完美形式的追求,在她的装置、绘画以及录像中,对艺术的重新审视以较为具象的方式被表达,从关于意义和概念的辨证里抽离出来,联系着她从日常事物中获得的微妙体验。


胡晓媛在讲座结尾的时候说:“从我刚刚毕业到现在好多年都过去了,现在回头去看的时候,07、08年对我来说是一个节点。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所有新晋刚刚毕业的年轻艺术家,其实都跟我一样,有这样的经验过程,所有的年轻艺术家在刚毕业的时候,其实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大量的使用自己的原生经验,这个原生经验可能包括个人的身份经验、阶级经验、你的知识系统经验、你的情感经验,以及你的原生家庭还有你与周边社会建立的这种个人关系经验,这些东西是你积攒了二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个基础,也是你之前没有机会去释放以及表达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很重,所以能让你在最初使用它们的时候,能以几乎像瀑布一样的流速,以这种倾泻的状况,一股脑地把它全部倒出来。往往这个时间点出现的作品是非常动人的,因为真、或者说这种真诚是你当初最有穿透力的,也是最容易跟观众产生共情的一种东西,它是一个基础。但是我觉得人是一个很典型的变化的一个东西,刚才说了,我认定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变量,它不是一个恒常的,物体、人都一样,我觉得人往往是这个变数最大的。所以说,在你进入这个系统之后呢,随着你的状态、生活、身份,所有这些东西的改变,一点一点的变化其实在吞噬你之前所有那种自己认为“真”的那个经验。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比如我们早年听摇滚,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好多音乐人在最初的时候出来一张专辑,听了之后觉得惊为天人,太牛逼了,特棒。但之后你就盼吧,十年八年也不出东西,好不容易出来一个就什么都再也不是了,觉得之前那个特别触动你的东西消失了。我觉得可能就是他没有更好的追求后面他自己说的一个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所表述的那个基础。然后我觉得我当时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在08年之前,就像刚才早期提到的那种作品,就比如画的盲文上的日记,包括去做的像《夏至》那样一个东西,来自于我早年接受教育和经验什么的,确实是我之前一直在使用,我特别迷恋的那种情感或者说一种原生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到了08年前后的时候,因为我个人的生活状态有一些变化,也因为我对一些事情的更为具体的思考,我开始对他们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原因呢我举一个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吧,我觉得之前的作品有点像是我特别感动,我坐在那里痛哭流涕,然后走过的人看到我哭的这么难过这么伤心,也勾起了自己往事,也觉得挺难过的,于是就坐在一起哭,哭完了之后大家觉得差不多到饭点了该吃饭了,可能站起来拍吧拍吧呼噜呼噜就各回各家了。到了08年之后,我觉得这个过程其实不是不动人,还是挺动人的,但是他的价值在哪呢?如果对于我自己来说的话,我自己的问题需要我去梳理它,甚至说去控制它,我应该去找到一种方法。甚至说以我个人的经验提供一个范本,提供一个可以去解决的解释的一个范本,那到了08年之后呢,我可能更倾向于以一种更为理智的方式,去更好的控制自我,以及控制自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然后你这种自我解决的方法就得出一种线索,这种线索在其他有需要的人那里就具有价值,这可能是我把这两个阶段分开的原因。


作品选辑介绍



石疑
2019
废钢筋、绡、大理石、墨、碳化木、海水侵蚀的石灰块、玻璃杯、用过的香皂、旧铁秤砣、碎砖、鸟巢、水泥、干瘪的水果、头发、小木棍、线
尺寸可变
香港M+美术馆委托作品

何谓真实?笃定相信的“眼见为实”说的是这一秒的真实,还是下一秒的真实,又或者是上一秒的真实?每瞬坚定认知的真实会不会是我们认清真实的本质实则是一个变动不定、毫无恒常的变量的最大障碍?
刚巧,石疑只是个“碍”字。


蚁骨
蚁骨 一
松木、墨、绡、漆、石、钢、铁钉
2015
488 * 520 * 35 cm


蚁骨 五

楸木、墨、绡、漆、铁钉
2015
191 * 81 * 186.5 cm

蚁骨是我自造的词,某个瞬间里我似乎看见了那细入毫芒却坚于钢针的一段段微小之物。
在这个所谓的现实之中,蚁无骨,因为骨已然被牢记成了某种模样,就如同我们也相信:力与限的相互约制是生成一切的根源。




草刺 一
花梨木、墨、绡、漆、丙烯、旧铁架、铁钉、丝线

2016

80cm * 60c*****0cm


草刺 二

杉木、松木、枣木、墨、绡、漆、旧铁架、丝线、铁钉
2017
73cm * 70cm *166cm


草刺 四

楠木、墨、绡、漆、旧铁架、丝线、铁钉
2017
55cm * 32cm * 102cm


草刺 五

松木、墨、绡、漆、丝线、铁钉、旧铁台、

2017
400cm * 25.5cm * 60cm

在所期望控制的物体中,用近乎偏执的细微,透过缓慢且不易察觉的塑造,来注入我的个人意志、思考和观看世界的角度。
《草刺》是在寻求控制与“自在”结构间隐含的一种“悄然的平衡”。一种既矛盾又隐隐稳定存在的平衡。

根处无果

2012

木、墨、绡、白漆、铁钉、丝线

不规则尺寸


将一些捡来的木头废料仔细清理后打磨光滑,覆上半透明的绡(生丝),用墨在绡上描画了这些木头废料的某些个面上的表面木纹,然后先将画好的绡取下,用白漆将曾被描摹过的木头表面完全覆盖,最后再用黑色铁钉将我绘制在半透明绡上的木纹绷在这些木头上。

这些木头原本是废料,甚至是废料上切下来的废料,我用自己的耐性和着漫长的时间去改造它们,使结果尽可能的不宜察觉。


2015
单频录像
02’09”
有声


套子里,一堆大大小小充满空气的气球、两个都很惧怕气球爆炸的人,套子外,几个被系在套子上的氦气球。

一切被要求从画面左侧滚入,然后滚动至画面右侧直至滚出画面。
为了更大可能性的避开会被挤爆的气球,两个人都将腾挪、翻滚的力度加大了,动作看起来已接近于挣扎、撕扯、推搡。但其实这对于微不足道的伤害的恐惧,才会让真正具有伤害性的坚硬水泥地面和混乱的肢体动作变得更具有杀伤力。
整个过程结束时,气球挤爆一个,两个人多处抓伤、擦伤。


你来的太早,你来的太迟

2016

单频录像

07'55''
有声录像

手动操控一只八轴八桨飞行器,带着一只白色公鸡在老山中幽秘深邃的龙洞里飞行,轰鸣的飞行器带鸡缓缓的飞离地面升入半空,在幽暗滴水的洞中环绕苔藓和原始蕨类丛生的洞内岩壁飞行,如同自如的近距离游览洞内景物,终时消失在洞深处的深暗之地。
人为的介入自然与原始的自然、进化与退化、进步与极速的消耗,在这里好像都转化成一种难以言表的暧昧关系。如同影像中艺术家使用着严肃又异常平静优美的镜头语言,却记述着一个充满了异象感和矛盾感的行径一样。
如同影像的题目“你来得太早,你来的太迟”一样,有趣的是,虽然该来的总会到来,但来的却又总是那么不合时宜。


艺术家  胡晓媛

胡晓媛1977年生于中国哈尔滨,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目前生活并工作于北京。她的创作涵盖装置、录像、雕塑和绘画,往往以具体经验来探讨时间、空间、意识和存在等抽象议题。她参加过的重要展览包括:“2014台北双年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2014)、第二届新美术馆三年展(纽约, 2012)、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德国, 2007)。她的作品曾在法国巴黎东京宫、斯德哥尔摩Bonniers Konsthall、Graz美术馆、美国坦帕艺术博物馆、美国圣彼得斯堡美术馆、美国加州橘郡美术馆、巴塞罗那胡安·米罗基金会、巴塞罗那胡安·米罗基金会、瑞典Bildmuseet美术馆、荷兰波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英国曼彻斯特华人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外滩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红砖美术馆等多处展出。她的作品亦被香港M+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美国哈默美术馆、中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公共机构纳入公共收藏。由Flash Art出版的胡晓媛英文专著《States of tension》也已于去年发布,其中收录了胡晓媛从2011至今的重要作品,尼古拉斯·伯瑞奥徳(Nicolas Bourriaud)为专著撰写了长文。2019年,胡晓媛被香港M+提名第一届希克奖。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