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呈献首届“希克奖”入围艺术家展览,50万港元将花落谁家?
发起人:号外号外  回复数:0   浏览数:1663   最后更新:2019/12/02 15:33:57 by 号外号外
[楼主] 号外号外 2019-12-02 15:33:57

来源:artnet


胡晓媛,《石疑》,2019年,钢筋、大理石、木、绡、木棍、海水侵蚀的石灰石、玻璃杯、肥皂、铸铁秤砣、砖块、水泥、鸟巢、热情果,尺寸不一,香港M+委任创作,展览现场照片(2019),摄影:Winnie Yeung @ iMAGE28

香港博物馆M+将呈献首届“希克奖”展览。展览将展出六位入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分别为:胡晓媛(生于1977年,现居住及工作于北京)、梁硕(生于1976年,现居住及工作于北京)、林一林(生于1964年,现居住及工作于纽约)、沈莘(生于1990年,现居住及工作于明尼阿波利斯及阿姆斯特丹)、陶辉(生于1987年,现居住及工作于北京)及杨嘉辉(生于1979年,现居住及工作于香港)。

梁硕,《山顶里》,2019年,竹、塑胶网、人造树枝,尺寸不一,香港M+委任创作,展览现场照片(2019),摄影:Winnie Yeung @ iMAGE28


展览汇聚了艺术家们过去两年来的新作:胡晓媛的装置作品《石疑》,以名为“绡”的生丝及各种现成物为素材,探讨悄然流逝的时光以及现实的本质;梁硕的场域特定作品《山顶里》是搭建在M+展亭展览厅外的竹棚结构,凸显太平山顶与M+大楼在视觉和空间上的联系;林一林的影像作品《台风》记录了艺术家在故乡广州的一场行为表演,建构出一种意料之外的都市空间体验;沈莘则在其影像装置作品《夜莺的挑衅》中,透过故事主人公探讨身份与创伤的问题;陶辉的九频道影像装置作品《你好,尽头!》反映了对于死亡、终结等不同议题的诘问;杨嘉辉在影像作品《消音状况#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呈现一场管弦乐演奏,艺术家将演奏乐章静音,让观众的注意力转移至一些经常被忽略的声音上。

林一林,《台风》,2019年,录像(彩色、有声),33分33秒,香港M+委任创作,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希克奖”由M+于2018年在香港设立,其前身为乌里·希克1998年创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刘栗溧自2011年起担任该奖总监。CCAA是内地首个为当代艺术而设的奖项,历年来,共有25位艺术家(或艺术家团体)及九位评论家获得奖项。经过20年发展,CCAA蜕变成希克奖,由M+主办和管理。

沈莘,《夜莺的挑衅》,2017年,四频道影像装置(彩色、有声),53分钟,M+,香港。王兵捐赠,2018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希克奖”面向在大中华地区出生或工作、作品与该地区内息息相关的艺术家们,入围艺术家由国际评审委员会选出。首届希克奖由华安雅和刘栗溧担任联合主席,评审委员会成员包括:伦敦泰特美术馆馆长Maria Balshaw、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Bernard Blistène、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台北策展人赖香伶、香港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瑞士收藏家兼M+董事局成员乌里·希克,以及艺术家徐冰。2019年希克奖展览由M+视觉艺术希克资深策展人皮力策划。展览期间,希克奖评审委员会将选出本年度获奖者,获奖艺术家将获得50万港元的奖金,其余五位入围艺术家也将各得10万港元奖金,以鼓励日后创作。最终评选结果将于2020年3月公布。

陶辉,《你好,尽头!》,2017年,高清影像装置(彩色、有声)40分钟,艺术家、京都艺术中心、上海外滩美术馆、麓湖·A4美术馆借出,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陶辉,《你好,尽头!》,2017年,高清影像装置(彩色、有声)40分钟,艺术家、京都艺术中心、上海外滩美术馆、麓湖·A4美术馆借出,展览现场照片(2019),摄影:Winnie Yeung @ iMAGE28


“希克奖2019”展览举行期间,M+也将于2020年3月19日至22日呈献两个现场表演,作为M+一直举行的“M+艺活”系列的一部分。表演内容与入围艺术家沈莘、杨嘉辉的作品有关,二人以此表达各自的艺术语言,并与他们的展出作品结合。与此同时,还将举行一系列包括放映、参展艺术家对谈、策展人导览等活动。

杨嘉辉,《消音状况#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2018 年,高清影像、八频道声音装置、地毯,45分钟,艺术家借出,展览现场照片(2019),摄影:Winnie Yeung @ iMAGE2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