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美术馆读盐田千春:“灵魂的颤动”与装置的平面化
来源:澎湃新闻 孙一洲
“通过展览,我将与我的灵魂相对话,将其展现、裸露在这个世界上。”纠缠不清的丝线,淹没了整个屋顶,淹没了极具象征意味的小船,也一点点将观者的思绪搅动……即使不知道盐田千春在准备展览的时候癌症复发,带着对死亡的恐惧与治疗的痛苦创作了这些作品,走进森美术馆,看到“盐田千春(Chiharu Shiota)展览:颤抖的灵魂”,足够震撼人心。这场展览虽已经在10月底结束,但其带来的震撼却在延续:
展览海报
从艺术生涯的开端,丝和线一直是盐田千春作品的代名词。在进入展厅的第一个装置空间《不确定之旅》中,她像在空间中作画一样挥舞着手臂,让线条构成一个个交错的平面,进而逐渐填满整个空间。虬结、纠缠、扭曲、绷紧,线的关系当然也无限种可能,也如作者所说,可以影射人心和关系,但这些含义或指称都不是理解其视觉性的重点。在进入这次展览的第一个展示空间中,繁密的红线在两个方向上延伸出了平面之外的观赏效果——从视觉上,作品整体构成浓淡相宜的色块;而从造型上讲,这些红线又形成了疏密有致的动态效果。整个空间的色调自下而上,像水汽一样一丝丝地抽离出船体,挥发,然后层层盘踞在展厅上空。
盐田千春装置作品《不确定之旅》
在2002年时,盐田受庄周梦蝶这一典故启发而创作的表演装置艺术作品《睡梦中》获得了菲利普·莫里斯K.K.艺术奖。表演者们沉沉睡着,而白色的床榻周围却缠绕着无数黑线。显然,盐田是借用线-思路的这一隐喻讨论虚实之间关系。从九十年代开始挖掘丝线这种材料开始,盐田就只使用红黑两色的丝线来进行创作,据艺术家所说,前一种颜色的灵感来自血液,后一种则出自她九岁时邻里的一次火灾。这两种颜色也实现了表现效果的需要,免得其他人造颜色的实体网线给置身于其中的观众造成不真实的异质感。
在本次展陈的《静穆之中》这件作品中,钢琴和听众的座位被黑线罗织的网络所吞没,观众便仿佛在目睹一个火燎钢琴室的现场。这就是取材自盐田本人的真实记忆。在邻居家的火灾次日,一架焦黑的钢琴被抬到了路边。这个意象在艺术家本人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确实,没有比被焚毁的钢琴更能体现逝者昔日之美的意象。在盐田手中,这一切都凝固在了若干年前那个黑烟腾空而起的时刻。
盐田千春《静穆之中》
展览现场
盐田千春《内与外》
盐田千春《集聚——寻找目的地》
多年在德国学习创作的经历也让艺术家只将自己界定为一个旅人。在最后一个展厅《集聚——追求目的地》中,盐田用红线倒悬起上百个行李箱,呈现出平缓的阶梯状。这显然是无数在外负笈求学者和辛苦打拼者的写照,包括艺术家本人在内,她们的前进之路是以踏在无数次拖箱原型上。可值得每一位观众注意的是,这些箱子全都是轻盈的,还会在晃动下彼此敲打,发出悦耳也略显沉滞的叮咚声。这当然有承重上的考虑,却更能引起意象上的反思。行李箱固然应该是重的,可提行李的人却是轻的。即使在汉语中,漂泊也是一个缺少分量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