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莫干山路M50的困境
发起人:小智障  回复数:0   浏览数:2340   最后更新:2008/10/22 11:59:05 by 小智障
[楼主] 小智障 2008-10-22 11:59:03



作为一个建筑群,位于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莫干山路50号的M50也许有点儿破:露在楼房外面的钢管锈迹斑斑,20多幢楼房鲜有电梯,仅有的几个电梯运行时还不时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有些地方黑灯瞎火,漆黑一片里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还有点儿惊悚……
  然而就是这个地方,却被近百位年轻的艺术家们奉为艺术的殿堂,这里不仅是他们的工作室,还是他们的心灵家园。在上海诸多创意产业园区中,M50,已是当仁不让的领袖。
  但就是这个处于创意产业园领袖地位的M50,从建成之初到现在一直没有脱离拆迁的传言,租金从建园到现在也上涨了10倍,不少画家选择逃离。
  租金上涨10倍
  10月中旬的一个早上,莫干山路50号4号楼B座一个画廊里,李先生一边百无聊赖地上网,一边等待着顾客来光顾,但一个上午下来他不仅没等到一个顾客,反而接到物业房租涨价的通知。
  李的画廊是2005年M50刚建成时最早一批进园的企业,进园的三年他见证了M50的变迁。“M50建成前,首批进园企业大概有40多家,当时,除了几家搞设计和广告的,其他几乎都是画家,随着后来园区商业成分的增多,租金的上涨,到现在这些画家剩下的没几个了。”这次房租上涨要从他现在的2元/平方米涨到2.2元/平方米,他已经记不清楚这是他进园后第几次涨租金了。李称,当时2005年其跟物业签的协议是1.2元/平方米,“由于我们是老业主,去年也才涨到2元/平方米,而新进来的企业房租都已涨到2.5元~3元/平方米了,几乎接近上海中心城区准甲级写字楼的日租金。”
  2000年起,位于苏州河畔的莫干山路50号仓库群为创收开始对外出租,最初以低租金吸引客户,几乎处于半卖半送状态,租金仅为约0.3~0.4元/平方米/天,而进驻的租户除了一些是眼光独到的艺术家,大多数都是个体户和小商贩。此后,这里开始不断吸引画廊、设计公司、国外机构的入驻,M50成为上海当代艺术社区的代表,而其租金也水涨船高,七八年时间租金整整涨了10倍。
  除了不断上涨的租金之外,M50的画家们也一直听到有关拆迁的传言,有一次还差点儿动了真格。
  那是去年3月份,当时很多艺术家发现在M50很多的楼上贴出了拆迁公告。当时,一直在呼吁保护M50的韩妤齐显得很是平静,这位供职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的副教授,对于这片老厂房格外地钟爱,在莫干山路19号楼的小楼上,就是她自己的影像工作室,她是最早把自己的工作室安在M50的人之一,她也一直在呼吁保住莫干山路这片老厂房。
  韩妤齐告诉记者,关于莫干山路50将要拆迁的消息,其实早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流传。2003年7月,紧邻莫干山路50号的莫干山路120号原福新面粉厂最先传言拆迁,这幢老厂房在一百多年前,曾经是全国规模最大、创建最早的面粉厂。为了能够引起政府对老面粉厂厂房的重视,韩妤齐立即召集志愿者赶制出了莫干山路文化保护规划建议书,有关部门在接到了这份规划建议书后,拆迁方案暂时被调整了。跟2003年这次拆迁风波一样,去年的这次传言,后来也不了了之,贴在园区的6份拆迁公告最终被管理人员揭下来锁在抽屉里了。
  画家逃离
  据了解,目前,租住在M50的画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比较有名的成熟画家,比如丁乙、王兴伟、薛松、张恩利、曲丰国等,他们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因此租金上涨对他们来说,压力不大。而且,厂方考虑到他们当年的贡献和如今的名气,也不愿意“流失”这些“优质业主”。另一类是还没有成名的画家。他们进来的晚,租金已经相对较高,而现在又要面临新的一波涨价。
  “我觉得,影响最大的是这么两种人:有些人是真的没有希望,艺术圈的竞争也是很激烈,作品不好就要被淘汰。还有一部分是那些有潜力、正在上升期的画家,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商业上的认可,迫于经济压力,他们也不得不面临搬走的境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画家介绍。
  现在M50内,很多画家都觉得现在园区发展的味道有些变了,甚至还违背了园区发展的“初衷”。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画家介绍,其实很多画家靠卖画根本赚不到几个钱,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他们出租房屋还能维持个生存。据他介绍,现在这里还有人做起了二房东,还有的人干起了场地租赁,那些二房东们一出手,100平方米的房子转让费就有10万~15万元,这还不算租金的上涨。那些租赁场地,收取租赁费也能赚不少钱。“没办法,关键是这里房子太抢手了,我们经常看到,墙上有贴合租的启事,甚至还有一些企业把墙面也进行出租。”
  在M50,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合同是一年一签,这也是M50租金逐年上涨的原因,而如今的租价已经让部分艺术家承受不起。由于租金上涨太快,部分艺术家们因成本问题面临搬迁。在毗邻《色戒》拍摄地的上海新场镇已建成3万平方米“大东方”当代艺术家村,吸引了500多位画家慕名前来,其中不少是从M50过去的。在上海其他一些租金较低的地方也经常可以看到从M50搬迁出去的画家。
  陷入两难
  “M50的房租涨幅是合理的,这些艺术家确实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转移出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创意园区目前还处在培育阶段,遇到这样的问题也是难免的。”提及上述一些问题,M50副厂长曾维臣也表示无奈,“但现在有些画家商业味道确实太浓了,方向也偏了,特别是那些二房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违背了创意园区的初衷,这些都给创意园区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实际上,逐渐升温的上海创意园区投资热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大面积闲置厂房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改造利用;另一方面,在回收成本的压力以及市场的作用下,真正需要创意产业园区的中小型创意公司开始因高房租而止步不前,这与政府扶植创意产业的初衷背道而驰。在“创意产业”成为“风尚”的今天,像全国许多同类的“创意产业”园区一样,M50在受到舆论密切关注的同时,也承受着强大的产业化压力。
  M50厂长金伟东向记者坦言,面对提升“创意园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种种压力,他也反对简单地提升租金,因为这样的提高效益的做法空间十分有限。关于“调整租金”的问题,金伟东介绍,他们的意图是让这个创意园区“流动起来”,使艺术家有进有出,在原合同到期时他们会对一些艺术家提出提高租金的要求。他解释,莫干山路因为历史的原因以及承租方的性质的不同,租金落差很大,但他们今后会考虑对艺术家的工作室采用较低的租金标准。他们希望借助租金的调整,继续塑造“M50”的品牌。



来源:中国经营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