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熙:别来无恙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499   最后更新:2019/07/11 13:35:51 by 毛边本
[楼主] 毛边本 2019-07-11 13:35:51

来源:当代艺术调查局  文:宋振熙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紧张于一个pk掉世界冠军棋手的“智人”来到这个世界?与其说这种焦虑来自于数百年来我们一直对人工智能的意淫与想象逐步成为“现实”,还不如说,我们根本还是个有血有肉有欲望的人罢了。


对于AI的到来,人类的心理建设准备了很久。通过创造人工智能,我们仿佛获得了造物主的身份,站在了神的视角去把控万物。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系列华丽操作,让我们获得了快感的同时,也带来了所谓的焦虑与不安。我们害怕什么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我们猜测AI会走向和我们一样的处境,所以我们自身的原罪属性就注定了人对“非人”的想象带着恐惧的色彩。既然人类要把自己送上神坛,那么作为“非人”的自己还如此关心人的事情是否已经成为了某种悖论?


我们总是想象站在人工智能的对面与其对话,建立一套规则系统和他们划清界限。但其实,人总是在自己的建构史中用“自作多情”来丰富我们的现实。AI的能力逐步完善,他们会下棋、读书、绘画、写作等等,简单的逻辑就是让人工智能无限接近我们的世界。与此同时,我们作为人却希望不断超越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无限接近于一种新的生命体,这种进化的终极仿佛又是在向AI的无限靠近。这让我想起了米开朗基罗那张著名的画作,《创世纪》。谁是神,谁是人在这个“人和AI”的故事里其实并没有被描述。



荷马史诗中的诸神在不断干预特洛伊战争的过程中,看似完成了一系列的主宰人类命运的操作,却不知不觉的在整个世间完成了自我的进化。人类创造神话和宗教,是建构了人类自己的一面镜子,人和神相互参照,彼此成全。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完成了对宗教信仰的迭代,却并没有忘记人类所需要这样的一面镜子。科学在人类世界的推延时常是单向而不可逆的,我们接受它的逻辑和后果,却找不到自我的位置,被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在这时出现或许给了人面对自己最清晰的一面的机会。我们时隔数百年才又看到了我们自己的模样,AI的每一次更新和突破,我们都会感到激动和不安,但是没有什么理由不去让他走向我们的未来,因为我们需要的正是另一种现实去照射人类的进化。



大可不必,诚惶诚恐。AI的创造与革新,并没有改变这个世界的本质。人类不会走向所谓的灭亡,而AI也不会对人类有更大的兴趣。或许在他们的世界中,思考宇宙的问题要比灭亡人类的想法重要的多。在当下的每一步,最温存的是让我们和AI共同成为彼此的另一面,我们会因为读到他们写的诗而动容,看到他们画的画而愉悦,听到他们唱的歌而激动。这种关系正如这个平如流水的世界中泛起的小波澜一样,无足轻重,却荡漾远方。




在这样一个混合的现实中,人和AI需要穿透的不是彼此,而是这个现实中被“物化”的现实。AI走进艺术,不是娱乐消费时代的代言,不是IP时代的话语权的争夺,不是功利主义者手边的素材,更不是机会主义者嘴边的诱饵。我们给到的其实应该是波澜不惊,给予AI作为艺术爱好者的应该是“你好,别来无恙”。


(此文为“小冰'绘'有期 微软小冰@当代艺术跨界展”撰)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