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发起人:脑回路  回复数:0   浏览数:1625   最后更新:2019/06/12 21:04:00 by 脑回路
[楼主] 脑回路 2019-06-12 21:04:00

来源: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


安全屋,一般意指藏身之所,它为阻拦危险而生,而往往会将自我曝光于危险之中。在2012年丹尼尔·伊斯皮诺萨所导演的电影 Safe house 中,瑞恩·雷诺兹所饰演的“安全屋负责人”在遭到追杀后躲入了自己所负责的安全屋,但这一切都是阴谋,他遭受了更加严重的迫害。

2015年英国也曾推出同名剧集《安全屋》,所有的这类影视作品都想要向观众们传达一个概念:安全屋,不安全

Safe House的海报


人类用着千百年的经验向我们证明: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但如今的现实告诉我们其中所包含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是那么的不可捉摸,这其实就是一场赌博,一场满是侥幸心理的赌博。

而居安而思危,在一切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有多少的暗流涌动,这并不是被害妄想症,而是对现存当下自我的保护。

正如尼采所言:“活着就永远处于危险之中,真理永远是不可承受之重”。


昏暗的空间


一束光束


六个跟踪运动的眼球


一首黑色催眠前奏


对于你来说,这样的空间意味着什么?


艺术家张鼎,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座《安全屋#1》。

安全屋#1

张鼎


人类终其一生,一直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寻求“安全感”的庇护。

封闭自我、把自己放入“安全屋”、不与外界产生直接联系就真的可以获得安全感吗?随着一种与人类纪规模相符的全球数字监控环境的出现,安全感愈发变得单薄。

张鼎表示,“安全屋”的概念源于当今这个随处都是摄像头,以及被监控的世界:“我们处在摄像头很多的环境中,但我们是不是真的获得了安全感?”

“这是一面照妖镜”


当你走入《安全屋1#》内:倒地的城市路灯从顶部射出以到光线,经由展厅中央物体上的镜面反射,信息未得以传达;而靠近那物体,它通身布满的六只“眼睛”则跟踪注视着你,不论你走到哪里,它都会一直盯着你。

观众们于装置之间穿梭,窃窃私语着黑色背后的秘密,监视器捕捉着人影,人影又从无停歇。

“当你不凝视着它 它也会凝视着你”


曾有艺评人撰文问道:

对于你们来说,这样的地方意味着什么?

对于我们来说,除了重大且紧迫的历史性及社会性的任务或责任外,我们在此得到一种焦虑的安全感。

一种普通但不常能够轻易得到的安全感,来自于自我控制,来自于不被控制、不被侵入的自由,来自于自我禁锢以及负面自由的同时在场——在很多情况下,封闭自我、不与外界产生直接联系的目的便是获得安全感,但是安全感这一概念本身又重新将我们拉入与世界的关系之中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达到一种绝对的封闭,那谁又需要什么安全感呢?

“意图传达信息的光”


张鼎:“安全屋”就是一个虚构的东西,我觉得它是一个概念,现实当中我也只觉得它是一个概念。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概念。


睡吧,深深睡去吧,第二天的太阳和你家门口的摄像头,依然照常升起。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张鼎


张鼎,1980年生于中国张掖,生活工作于上海。张鼎的艺术实践主要以个人展览/项目的方式呈现,常包括录像、装置、绘画和现场表演等等。从《工具》(2007)开始,围绕着感官与意志的强度,项目现场构建起一个个荒诞而充满对抗性的场景,而这些场景常常又构成了一种深层的社会隐喻,它们可被看作一系列对舞台场域氛围的解构。场景的置换借力于我们与我们并不完美的感官意识之间的对抗,引发心灵的异置。当现场表演在《开幕》(2011)中首次出现,并延续至《一场演出》(2014),所有的因素混合而产生的化学作用使现场成为情绪氛围扭合而成的雕塑。《龙争虎斗》系列张鼎更开始尝试开放艺术家自我的工作方式创造更多可能——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2015)26组风格截然不同的音乐人受邀合作,在旋转镜屋中彼此即兴表演接受挑战;在上海chi K11美术馆(2016)这种挑战被空间的变幻结构及中国音乐人的加入一再升级并延续至新加坡。

2016年,《风卷残云》项目将外滩美术馆转换成金色监狱,直播了150位VIP晚宴的现场事件。同年,他成立艺术厂牌“控制俱乐部”,以极客、音乐、巨型声音视觉装置等等,建立控制与反控制的某种聚会方式,首个项目呈现声音装置群与传奇音乐人王凡的合作,在废弃的百年建筑中进行。2017年,张鼎再次回到画廊空间,在香格纳画廊上海制造一个巨大的《漩涡》。2018年的最新个展《安全屋》,他将同一概念于三个不同场域和层面予以呈现,在北京掩体空间、怀俄明计划、金杜艺术中心内共同构成《安全屋》所探讨的观念内核。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