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住在谁的模拟人生里?| 郑曦然“使者”三部曲
发起人:灰常灰  回复数:0   浏览数:2143   最后更新:2019/05/17 11:33:45 by 灰常灰
[楼主] 灰常灰 2019-05-17 11:33:45

来源: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最近有一张网友上传的租房照片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照片中的房间从格局到细节都和游戏《模拟人生》中的场景极其相似,有网友评论说:

所以我们是不是在谁的模拟人生里?”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看看如今人们热衷的虚拟游戏,

我们的世界会不会也只是个App,

而人们口中的“上帝”实际上是个程序猿?


这个想法听起来太疯狂也太可怕了,然而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到电影《黑客帝国》再到现在,人们从未停止追问生活的真实性。


对于栖息在世界数据信息涌流中的现代人来说,真实和虚拟的边界也变得愈发模糊。这一次将要介绍的MoMA的新馆藏,来自华裔艺术家郑曦然(Ian Cheng)的“使者”三部曲,就虚构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又或是,世界背后的世界。

郑曦然,完美使者福克斯,2015-16


“使者”三部曲在2017年就曾在MoMA PS1作为郑曦然在美国的首个个展展出,三部曲“众神小屋的使者”(2015)、“完美使者福克斯”(2015-16)、“使者的自我黄昏”(2017)中,郑曦然设计了一套“虚拟生态系统”——在开放的叙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类或动物角色在他的虚拟世界中互相影响、干预再重生,在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复杂模拟中不断演变成为一个自足的生态系统。“使者”系列思考了有关进化、人类意识的起源以及混乱的存在方式的永恒问题。


数字技术,哲学问题,这么一听“使者”肯定很难懂了。实际上,郑曦然创造“使者”的灵感多是来自于流行文化,像是综艺《家庭主妇》、动画《悬崖上的金鱼姬》和游戏《模拟城市》;所以你在他的作品中,总有种似曾相识。

郑曦然,完美使者福克斯,2015-16


设定:40%的有序故事

和60%的纯粹混乱

思索生活的真实性,

很多时候是在追问生活的意义。


有时艺术家会否认他们作品中的叙事性,而郑曦然的每一部“使者”中都有一个主角,需要去完成某个使命。仅仅是模拟一个混沌世界对于观众而言是毫无意义的,郑曦然意识到,也许我们拥有的最强大的意义来源就是故事,而这一灵感就是来源于美国真人秀《家庭主妇》。十季家庭主妇的情景剧,“比弗利娇妻”、“纽约娇妻”等每一季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过去和故事,电视放大了每个人的行为以及彼此关系产生危机又修复的过程,收看这档节目的郑曦然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使者”的感觉。


我想要这种特质,你可以欣赏正在发生的瞬间变化,然后知道这个使者角色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他们将要走向哪里。这就像40%的有序故事和60%的纯粹混乱。我真的想要那种感觉。”

郑曦然,完美使者福克斯,2015-16

演变:重复的每一天都是不同

故事的强大意义能够抵消毫无意义的混乱,但是郑曦然并不想要在他的作品中像电影一样叙述曾经,他想要看到正在发生的事情。激发他灵感的就是“模拟城市”。在“模拟城市”里,玩家是这个城市的市长,但没有化身或角色,而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虽然你可以控制这座城市,影响他们的生活,但你不在其中。


“使者”故事中,也会有一个叙事代理人——就是“使者”。在“众神小屋的使者”中,使者试图让整个社区离开一座活火山。在这个过程里,有时会迷失在沿途风景中或是被卡在某个地方,或是放弃说服其他角色等等,任何一种情况都会让故事变得不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是使者死去,这一切都会重生并重新开始。就像电影《土拨鼠之日》,无数次地,无限地来到同一天尝试这个故事,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结果。


郑曦然作品中最吸引人的便是这种进行中的不断学习的能力,他只是设定了非常简单的基本行为,通过复杂的编程设定,这些人或动物的行为将会自行改变并共同创建越来越复杂的行为。他曾在乔治·卢卡斯的特效工作室工作,还同时有着认知学学士和艺术学硕士的学习背景,三种学科的语言和技术在他的作品中汇聚。

郑曦然,完美使者福克斯,2015-16

图像:用少来换取更多可能

但是,仔细看“使者”,这些角色的形象更像是某种生命形式的抽象素描,不像许多艺术家作品中那么逼真写实。郑曦然作品中的角色,是模拟实时生成的图像,每30秒就会调整变化,从技术层面看,他的角色的细节应该尽可能少来换取更多复杂行为的可能,只需要足够让观众看出并理解的程度就好,从个人角度来说,郑曦然也并不关心外观。


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就是宫崎骏的《悬崖上的金鱼姬》,和他的其他电影不同,在这部里他故意采用一种比他过去更简洁的风格。当我看着波妞,我看到她充满生机。”

郑曦然,完美使者福克斯,2015-16


“使者”就是这样的一个三部曲,混乱的,戏剧性的,不可预测的,不停变化和扩大,没有看似真实的外表但充满真实的活力,这样永恒地运转着,探索着意义与无意义。


当代社会里,我们都是某种意义上的“使者”,在一套被设置好的“算法”里演变着自己的生活,在虚无的边缘小心试探。郑曦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意义,否则我们就会充满焦虑。” 一旦直面某件让你害怕的事情,你就已经可以开始改变它。


“使者”系列正在MoMA二楼展览

《新秩序:21世纪的艺术与科技》中展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