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恶漩宝贝:一个生产的场所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2184   最后更新:2019/05/08 15:41:16 by 叮当猫
[楼主] 叮当猫 2019-05-08 15:41:16

来源:要空间


FAS第二季 第三期——《恶漩宝贝:一个生产的场所》于4月27日在要空间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14日。


展览现场


展览直播间现场


A展厅


直播间现场



直播展览海报售卖

艺术家签名售卖


购买了海报和相关商品的观众


停播期间的直播间




恶漩宝贝在展览期间创作的部分新作品







B展厅


线下网络商店的陈列




视频展品的入口(展厅内的海报与小卡片图样)

保存图片,用淘宝扫一扫即可观看视频作品


展览笔记:


从4月27日开展至今的10天里,展览《恶漩宝贝:一个生产的场所》迎接了各式各样的参观者,从专业观众到艺术园区里的普通游客,也包括一批批处于不同亚文化圈里的小众群体:他们以相异的姿态进入展厅,却最终使这场“糟糕的”展览在不断排演和迭代之后,开始变得美好起来。作为策展人,最令我兴奋的莫过于所有观众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尽管有的时候是被旁人撬动的,而这些想法又被大家投入了之后的实践中,同时也期待着新的批判。

早早等候在展厅入口处的四名观众


5月1日,四位观众早早蹲在空间门口,一字排开欢迎后续观众的到来。他们是恶漩宝贝的关注者,但在之前从没看过任何一场当代艺术展,以至于将空间的办公室称作“后台”或“仓库”,但对这些从未习得观展习俗的观众来说,当代艺术的“排演”概念却出人意料地容易理解。下午一点,这批提前到来的观众在艺术家的带领下浏览了一遍展览,但没有提前离去,而是自觉地充当起导览和迎宾,他们中有的是网店店主,有的是印厂业务员,但在这个空间里都成了展览的主角,并以自己对展览的认知为后来的观众进行讲解与说明,介绍互动环节与观看方法,最终使展览的核心概念逐渐传导了下去。在这场出人意料的自觉排演里,有位观众是被他们硬生生拉进展厅的,她原本只是碰巧撞上展览的游客而已,却在这种观众自发的推广之下,停留了2个多小时。

一同参与直播表演的观众们

正在协助直播拍摄的观众的手


当日展览在6点结束,留下来的一批观众和艺术家一起吃了晚饭,并对展览主题和细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在饭桌上分析起“排演”、“行为”、“介入”这些或许是他们才刚学会的新词。其中有人表示“当代艺术展览的排演就他看来,和网络服务的迭代过程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条让大家都满意的路子”,还有人则提出了他自己的作品方案,尽管之前从未接触过当代艺术。晚饭过后,有两位观众甚至约定第二天继续参加展览。

lo娘带来的大福甜点

蹲在直播间外观看展览直播的观众


从快手和知乎平台慕名而来的观众里,还有宅男、lo娘、私摄影师、动漫爱好者等小众群体,他们误以为这场展览与其关注的亚文化有关,因而选择了各有特色的方式“介入”或“排演”了当代艺术展览的观展形式:一些人即便身处展览空间却仍用手机观看展览直播,而另一些人则把展览当成了聚会场所,带来了亲自制作的茶点与他人分享,还有一些开朗的摄影爱好者则当场组织起观众将展览空间当成了他们的摄影棚。


与艺术家一同合作创作摄影作品的观众

摄影师观众为其他参观者拍摄的照片

当我选择用尼古拉斯·伯瑞奥德和卡尔·马克思的术语“缝隙(interstice)”来描述这场展览的性质时,有位00后观众提出了反对意见,她认为:lo娘也好、宅男也罢,期间发生的意料之外的行为活动仅仅是大家(最广泛的大众)“借用”了艺术展览的形式而已,与其说是寻回了人际交往之中的“自由”,不如说是种种文化习惯(习俗)的“延续”和“碰撞”。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缝隙”的面目依然成立,然而不同亚文化习俗之间的“碰撞”也是值得思考的方向,似乎在00后眼中,社会已然分裂为诸多各异的亚文化圈层。


我很期待在展览的最后十天里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交流和交融,这场开放的、提供了不同观众相互交流的展览或许会带来更多新奇有趣的现象。

——记于2019年5月6日





展览《恶漩宝贝:一个生产的场所》还将展至5月14日,在此期间,我们将在展厅中筹备制作为6月中旬海外展出时所需的展品,届时也将以直播的形式播出,敬请关注。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