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尼斯双年展打造高科技监禁空间——台湾馆策展人保罗.普雷西亚多谈“3×3×6”计划
发起人:不举手不发言  回复数:0   浏览数:2351   最后更新:2019/04/16 13:54:28 by 不举手不发言
[楼主] 不举手不发言 2019-04-16 13:54:28

来源:罐子艺术网



姜盈谦/专访


由台北市立美术馆主办的「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3×3×6】,自2018年底公布由艺术家郑淑丽出线后,便令人引颈期盼。创作横跨网路装置艺术、录像与电影製作及行为艺术,郑淑丽长期探讨性别、情慾至反种族歧视等面向;在最新的个展暨作品【3×3×6】,她将为台湾馆(义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欧尼宫邸)打造一个高科技监控空间。


担纲本届客座策展人的保罗.普雷西亚多(Paul B. Preciado),身兼作家、哲学家多重身份,是全球性别与性政治研究的思想领袖之一。其知名著作「反性宣言」(Manifiesto contrasexual)曾获法国评论家誉为「酷儿理论红皮书」,是欧洲酷儿和跨性别行动主义的关键参考著作;在2018年,更入选《Art Review》杂志「最具影响力100人」。


4月刊《亚洲艺术新闻》精彩人物栏目专访了普雷西亚多,请他分享【3×3×6】结合影像、装置、电脑运算,反思性别框架及科技对身体监控的宏大计划。

策展人保罗.普雷西亚多 ©TFAM


《亚洲艺术新闻》:据说您和郑淑丽相识已久,关于这次的合作契机为何?


保罗‧普雷西亚多:自90年代郑淑丽便在美国及欧洲相当活跃,她无论是在酷儿、跨性别社群或是艺术界,都是最具指标的人物,因此我很早就听闻她的名字。但直到2000年初,因为我们都居住在巴黎,也跟同一群关注相关议题的艺术家合作,才真正有进一步交流机会。


而后我多次邀请她于展览现场演出;在2017年,我担任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 14)公共活动策展人时,也举荐了郑淑丽的〈体液FLUIDØ 〉作为展出作品之一。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展览计划,是我们合作最紧密的一次。


过去淑丽曾数次想找我合作,但我一直非常忙碌。为了规划卡塞尔文件展,我大约有四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处频繁旅行,在文献展结束后,我在法国南部休息了6个月,专事写作。原本我不打算再接下需要长途出差的计划,当淑丽打电话问我,能不能为她规划威尼斯双年展的展览?我心想:好吧,威尼斯不算太遥远;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策划台湾馆的展览!对我来说,台湾和纽西兰岛一样,都在世界的尽头…(笑)。不过我其实一直很敬佩淑丽的作品,因此也很开心能参与这个极富挑战的计划。

左起: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林平、艺术家郑淑丽、策展人保罗.普雷西亚多 ©TFAM


《亚洲艺术新闻》:请您分享展览主题的发想及筹备过程。


保罗‧普雷西亚多:我们最初的构想是探讨台湾馆展场--普里奇欧尼宫邸(Palazzo delle Prigioni)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古蹟。紧邻威尼斯总督宫,宫邸自十六世纪至1922年皆作为监狱使用,著名的义大利风流才子卡萨诺瓦(Giacomo Casanova)也曾拘禁于此。

普里奇欧尼宫邸限地装置,展览设计图 ©郑淑丽、2019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


在第一个阶段,我们邀请了一群来自全球的学者、司法官等一起工作,针对历史上及当代涉及性别、性慾而不见容于社会、甚至遭受监禁的个案,进行研究并访问了许多受刑人,其中包含于IG上传跳舞影片而被补的伊朗女性,或是因为没有揭露自己是跨性别身份而遭控告的案例等。淑丽和我根据筛选的例子写出剧本,接著与德国电影製片公司(Juergen Bruening Filmproduktion)合作进行拍摄计划。


第二个阶段则是邀请两组技术团队,设计于主展厅展示的「中央监视塔楼」,是郑淑丽针对旧作〈布兰登〉(Brandon)所延伸的装置作品,其原型来自十八世纪哲学家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全景监狱(Panopticon)蓝图,呼应我们关于「监禁」的主题。硬体工程由大同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带领技术团队共同参与,另外一组团队则负责软体、3D及脸部辨识等技术。这个宏大计划的执行相当错综複杂,甚至往往超出策展的范畴。

普里奇欧尼宫邸限地装置,投影塔设计示意图 ©郑淑丽、2019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


《亚洲艺术新闻》:您是如何安排郑淑丽的创作、于展览中带出其脉络与风格?


保罗‧普雷西亚多:我们在主展场首先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空间,邀请参观者直接进入一个高度受监控的数位介面裡。参观者在进入主展场前,(经由同意)被我们所安装的数位监视装置,捕捉脸部画面;这些影像透过电脑演算重新乱数编码后,製作出性别或是种族相异的面孔。


影像投射在位于中央的监视塔楼上,参观者一方面参与了监视的过程,但另方面自己也成了受监视者。穿过主展厅后,观众能在另外两个展厅裡,观赏10段短篇影片,每个长度约10分钟。最后一个展厅中,我们引领观者进入一间汇集所有影像资讯与运算的控制室,揭露装置背后的系统机制与应用技术。


这个计划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结合研究,以及台湾团队所发展的精密技术,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藉由骇入影像的手法,郑淑丽既探讨了在当代社会裡,监禁的形式是如何从实体转换为数位;也解放了对性别、身份和阶级的想像。

〈L X〉影片截图,10分钟,4K 影片,装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 ©郑淑丽、2019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


《亚洲艺术新闻》:您和郑淑丽以横跨古今的案例,分别发展出10段情节虚构的「跨性别-庞克」(transpunk)短篇影片,这些角色人物是如何遴选出来?


保罗‧普雷西亚多:当我们开始研究监禁的主题时,卡萨诺瓦和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立即成了不二人选。前者不仅曾拘禁在普里奇欧尼宫,也是最早提出性别流动概念的奠基人物;后者则曾数次身陷囹圄--多半是由于他露骨的情色书写,而不是他犯下的罪行。

〈卡萨诺瓦 X〉 影片截图,10分钟,4K 影片,装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 ©郑淑丽、2019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


傅科(Paul-Michel Foucault)的例子,则是因为我偶然挖掘了有关他1950年代被控诉为同性恋、并于波兰入狱的文献。但其实他一生对其性向秘而不宣,也从未提及遭拘留的往事,因此这些资料非常的有趣。


至于当代的案例,除了前述受逮捕的伊朗女子,我们也针对一些特殊族群延伸讨论,如HIV带原者。儘管台湾之于其他亚洲国家,对于LGBT族群已经相对开放和包容,对性与性别议题讨论也越来越自由;但HIV带原者,仍是高度受到政府监控和社会的压迫。例如其中一支影片的主角原型,取自台湾一位HIV带原者在性行为后受到控诉传染爱滋病毒,受判入狱服刑12年的案例。但事实上,根据现今科学的验证,HIV带原者只要稳定服药治疗,病毒便不具传播力了。


透过影片中古今人物的故事,我们希望除了推翻性别的刻板印象,也破除社会对特定族群、身体的恐惧和迷思。

〈FSB X〉影片截图,10分钟,4K 影片,装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 ©郑淑丽、2019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


《亚洲艺术新闻》:这些人物在影片中是如何被演绎和诠释?


保罗‧普雷西亚多:例如我们让卡萨诺瓦一角由一位台湾表演者饰演,颠覆一般人对于欧洲白人(相对于亚洲面孔)的想像。又如,萨德在电影和大众文化的形象多半苗条修长,但实际上萨德因长期受监禁而患有肥胖症,我们便请了一位丰腴的女子重新诠释,反思西方主流的审美价值,以及何谓「女/男性特质」。另外,我们还安排了几个古今人物的「相会」场景。像是卡萨诺瓦在历史上是有名的保险套提倡者,我们便安排一幕场景是卡萨诺瓦向HIV带原者致意,给他一个保险套。

〈D X〉影片截图,10分钟,4K 影片,装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 ©郑淑丽、2019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


这些从女性主义、酷儿及反种族歧视的角度出发,以科幻叙事构成的影像,让观众重新思考,如果这些史实人物搬至现代社会中,会有什麽样的形象?在史实中萨德生活淫逸,写出荒诞不羁的小说;但他穿越至现代,是不是如同于IG上传跳舞影片而被补的伊朗女性?可以说是一种「反性历史」(counter history of sexuality)的观点。

〈萨德 X〉 影片截图,10分钟,4K 影片,装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 ©郑淑丽、2019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


《亚洲艺术新闻》:本届威尼斯主题定为:愿您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艺术总监Ralph Rugoff认为「艺术不应当成为政治的一种形式,但可以变成一项指引」。您希望本展能为观者带来什麽样的指引?


保罗‧普雷西亚多:我认为【3×3×6】完全吻合了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我们正身处在一个时代的节点,整个社会正经历一场转型:从数位科技、人工智慧、生产自动化至基因工程等,越来越多複杂的变化接踵而至,如同十六世纪印刷术发明后,对整个社会和思想上造成的革命。


随著科技的快速进步,人们生活越来越仰赖各种数位产品,而无所不在的科技和网路资讯,形成新型的牢笼。透过虚构的叙事、骇入的科技和政治的论述语言,【3×3×6】质疑我们身处的当代社会,并思考何谓自由,以及行为自由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00 X〉 影片截图,10分钟,4K 影片,装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 ©郑淑丽、2019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


《亚洲艺术新闻》:您未来还有哪些关注女性议题或是酷儿文化的展览计划?


保罗‧普雷西亚多:我目前正为挪威的「卑尔根集结」(Bergen Assembly)双年展进行一个项目计划,今年主题是【Actually, the Dead Are Not Dead】,探讨尚未被掩埋、仍在当下游荡的历史创伤,连结现时欧洲所面临的各种难民、恐怖份子所造就的恐惧。


另外一个计划是为德国艺术家Lorenza Bottner举办巡展,他在8岁时失去了双臂,此后用自己的脚和嘴进行绘画创作,并开始以女性化形象面对外界。这位跨性别、身有残疾的艺术家向世界展现了他独特的存在,也让人思考:何谓一个艺术家的本质。

〈R X〉影片截图,10分钟,4K 影片,装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 ©郑淑丽、2019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