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2019年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2   浏览数:3737   最后更新:2019/04/01 22:48:35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9-04-01 21:45:23

来源:Hi艺术


丨梁子涵、罗颖

摄影罗颖

图片提供丨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



3月,乌镇最美的季节,除了赏美景,还可以来看艺术


90件作品、60位艺术家、35件/组作品为艺术家最新创作、12000多平方米室内展厅、水乡古镇天然室外展场,“2019年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在规模上已经先声夺人;三板块主题展与青年单元并行,作品媒介丰富,布展形式灵活多变,在深度和广度上也绝不含糊。这是继2016年“乌托邦·异托邦”后,这座以旅游胜地闻名的古镇第二次举办大型艺术展览,本届主题——“时间开始了(Now is the time)”寓意人们对历史变迁和时间流逝的共同感知,也指向社会转型时期模糊的当下和未来。从商业气息浓郁的香港归来,或许,是时候将乌镇纳入你的下一站目的地了!


▶  “循环”还是“出新”?

从开幕式现场出现的面孔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业内资深人士纷纷对展览给予了极大的赞赏。反复推敲的展览主题、一年的筹备规划和一个多月的现场布展,“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虽裹在3月展览大潮里,但无论是概念还是细节都毫不逊色。“艺术展的三大效用包括反映当下社会的最新进度,刺激观众打开思路提出问题,优秀的展览还能预测未来”,主策展人冯博一在采访中说道。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不希望成为昙花一现的奇观,而是抱着实验的心态,用小镇语境探索艺术的可能性,同时通过艺术介入延续小镇的生命力。现在来看,已经是时候了!Now is the time!


与第一届相同,本届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仍由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担任主席,冯博一与王晓松、刘钢组成的策展团队,在原有北栅丝厂展厅的基础上新增了粮仓展厅,同时充分利用西栅景区展示户外艺术装置潜力。当代艺术作品和古镇融为一体,共同生长,成为游客旅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继“传统乌镇”“度假乌镇”之后这座小镇的又一重要标签。中国艺术小镇如何保持活力?又能否在已有的双年展模式中另辟蹊径?展览于3月30日开幕,是“循环”还是“出新”,观者心中自有答案。

“时间开始了—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策展人王晓松、刘钢、冯博一(从左至右)


▶ “乌镇模式”不可复制

乌镇是陈向宏的家乡,也是他第一个古镇改造项目。1999年乌镇东栅遭遇火灾,陈向宏意识到乌镇的保存和维护不仅要提上日程,而且要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正如他曾说“乌镇从来不缺的就是文化”。从改造古建筑群、引入传统手工艺商铺、举办民俗节日活动,到发起戏剧节、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一词在乌镇不仅代表纵向时间轴上的历史传承,也代表跨地域跨领域的横向交流。


首尾相继的活动让“文化乌镇”这一品牌形象日益巩固。2016年,陈向宏作为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发起举办“乌托邦·异托邦——第一届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艺术展览像是拼图中曾被遗落的一块,顺理成章地嵌入稳步发展中的文化经济体系。


早在2004年便实现了WIFI网络免费全覆盖,2013年第一届戏剧节突围而出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乌镇似乎总比时间早到一步,做好充足准备乘上时代热潮,在艺术领域也不例外。近几年国内艺术小镇层出不穷,但大多只是昙花一现。乌镇长久积淀的文化氛围、完善的展馆条件、旅游经济的稳定财力、多重叠加的客流量,让艺术展得以扎根,并往多个方向开枝散叶。主策展人冯博一表示,乌镇的模式在中国不可复制。“中国·乌镇”这张名片有了艺术的稳重加持,更显份量也更具活力。

北栅丝厂展区


▶ 做好艺术展没有捷径


在乌镇观展不讲究既定路线,拿着地图就能上路寻宝。大到气质独特的展场,小到无一类似的作品,如何串联这些不同的线索?又如何平衡公众的流动性与专注力?考验的是策展的严谨度。


展览分为“就在此时此地”“震荡的钟摆”“非常近,非常远”三个主题板块,分别占据北栅丝厂、粮仓和西栅景区三个建筑形态各异、观感不同的场所。相对独立的“青年单元——未来有多远”板块则集中在北栅丝厂7号展厅呈现。



粮仓展区


北栅丝厂是典型的工厂改造展厅案例,高大的室内结构为每件作品留足呼吸空间,但互不相接的独立大厂房也容易让人的体验过于跳跃,陷入走马观花的看展模式。然而此次展览却足以让观者沉浸其中,每走进一扇厚重的铁门都像是进入一个不同的时空,每个小世界都和展厅重新搭建的内结构相匹配,作品感染力被扩散至最大限度。除了空间上的呼应,这里的作品也与它们自身所处的社会背景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艺术家通过视觉符号和故事借喻营造出似现实又非现实的海市蜃楼,观众被熟悉的图像吸引,却发现它和我们原本的认知相隔甚远。想象力和适应力被充分调动。一拉一推的互动中,观者得以反思自己所处的“此时此地”。


乌镇拥有都市里难以企及的展场配置和景区IP,但在古镇厂房里做艺术展没有捷径,主策展人冯博一坦言是否全身心地做展览一定会显现在结果中,他形容与另两位策展人王晓松、刘钢的合作是“配合默契、表现积极”。展览主题“时间开始了”由王晓松提出,他取自胡风的一首现代长诗,英文标题Now Is the Time则是钱志坚先生推荐歌手Jimmy James1976年演唱的一首歌的名字。

上一届艺术家厉滨源(中)与本届参展艺术家“光之子”(两侧),两位艺术家的特别装扮也成为开幕式的亮点之一

开幕饭是乌镇特色“长街宴”


▶ 转向“实力派”,是实力也是自信


不像上一届由诸多自带流量的国际大牌艺术家组成的阵容,本届参展名单由一批全民认知度不高,但一直颇受业内关注的一线实力派艺术家组成。冯博一也坦诚说,第一届为了让乡镇艺术展在国内外快速获得存在感,的确需要利用艺术家名气,现在自然要换上新面貌。如果第一届当代艺术展是为乌镇打响了艺术名号,那么这一届则侧重于发掘艺术展览与乌镇长久共生的潜质。


策展团队有意识地增加了多媒体作品的比重,动态影像装置达到总展品数量的1/3。一方面是弥补第一届相对保守的媒介选择,另一方面以乌镇为切入点直观透析国际艺术领域的最新进展。用策展人王晓松的话来形容就是:这届艺术家的资历和名头不用说,创作上都是比较猛的那类。

“青年当代艺术乌镇奖”由王拓获得,陈丹青为其颁奖,奖金15万元

王拓《漩涡》 13分47秒 三频高清影像(彩色有声) 2018

作品位置:北栅丝厂7-7展厅


60位参展艺术家中有一半来自国际,包括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伊朗、危地马拉、墨西哥等等,展览涉及的地域范围比第一届拓宽许多。同时,跨界艺术家的加入也为展览打开了新的可能性,比如普利策奖得主妹岛和世的装置作品以及“网红”艺术家阿玛利亚·乌尔曼的影像新作。


除此之外,本届新增的粮仓展区也让展览内容更加充实。从北栅丝厂的对面入口沿着河边进入展场,20世纪60年代粮管所的风貌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斑驳的墙壁和锃亮的双面玻璃相互衬托。相比北栅丝厂,这里更具年代感。艺术家们回归材料特性,追溯人类历史,观者一同在历史、现在、未来之间来回穿梭,试图从中寻找可供我们探索未知的线索和方法。这也符合乌镇当代艺术展的自我认知——响亮的首秀加上双年展模式的饱和,让这个刚迈入第二届的艺术展迅速面临可持续的挑战,在当下这个节点决定往多方向延伸,放弃第一眼冲击力,转向更耐看的作品,这既是自信也是实力。

“青年当代艺术创作奖”由褚秉超获得,南条史生为其颁奖



褚秉超《七府環屏》系列 影像装置 2016-2018

作品地址:北栅丝厂7-5展厅


▶ 实验的态度,接地气的作风


青年单元是今年的另一新看点,提名艺术家年龄定为35岁以下,即1984年后出生,最终有12位艺术家受邀展出。他们的作品展现了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摸索和实验过程,数字化艺术、网络艺术、生物艺术几乎是他们的主要方向。我们也能从中窥见“80后、90后”艺术家群体对新兴科技的超敏感度以及面对艺术跨界的自由姿态。但对于最终参展艺术家面貌,冯博一和王晓松不约而同地表示,作品略显苍白乏力。


但其中仍不乏优秀之作。在2019年3月30日的开幕式上,王拓、褚秉超、张如怡从12位年轻艺术家中脱颖而出,分获“2019青年当代艺术乌镇奖”“2019青年当代艺术创作奖”“2019青年当代艺术特别奖”,奖金分别为15万元、10万元和5万元人民币。

“青年当代艺术特别奖”由张如怡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为其颁奖

张如怡《角落-1》 尺寸可变 混凝土,色粉,瓷砖,金属  2018

张如怡《倒影-2》 尺寸可变 混凝土,色粉,瓷砖,金属  2018

作品位置:北栅丝厂7-3展厅


西栅景区内展出的作品是模糊既定界限的体现,工业化材料遇上石板路,新媒体艺术寄居烟雨古镇的老宅,当代艺术在这里褪去学术外壳,可以说是相当接地气。朱利安·奥佩(Julian Opie)的《小帕德》,王鲁炎嵌入地面的《开放的禁锢》等作品,路过的行人在好奇、质疑、感受过后,逐渐接受这些不按规则出击的“异类”。它们在拉拢艺术品和公众之间物理距离的同时,也在向社会系统中根深蒂固的权力秩序发问。


如此看来,“时间开始了”的确符合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走向国际的初心,是这座小镇作为宏大社会语境中的一份子对全球化时代的直白回应:时间并无界限。它并没不希望仅用学术语境划分自己的艺术地位,30元的展览门票加上景区联动也表明它接纳多元群体的期待。


在接下来3个月中,乌镇会如愿成为全国各地艺术家、从业者和艺术院校师生,爱好者等必去的一站艺术目的地吗?又或者不妨在一边追忆似水年华的同时,试试更疯狂的想法,有了“戏剧+互联网大会+当代艺术”三重砝码加持的乌镇,会不会真正成为“中国的威尼斯”?不需远渡重洋就能在家门口观看国际顶级的当代艺术展了?


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图集


“非常近,非常远”

北栅丝厂

陈松志《无题-WZ》限地装置  尺寸依场地而定  透明钢化玻璃、塑胶亮粉2019


陈松志《无题-房间WZ》限地装置  尺寸依场地而定 镜子、尼龙地毯 2019

作品位置:丝厂2-2展厅

出生于1978年的陈松志来自中国台湾。本次参展作品是以碎裂的镜像、尼龙地毯所组构而成的环场空间。空间中蓝色的地毯与镜面相互映照出无限的空间延伸,如真如幻地提供出一处特异的人造视窗。这些不完整的镜像在看似华丽浪漫的场域中形成一种表象的伪装,反映着现代人在媒体屏幕之中的多重身份对位以及网域时空的无垠扩张。

光之子(Children of the Light,荷兰) 《零之时间》3000×1500cm 灯光装置 反光材料、铝、音响、电脑、定制软件、摄影机 2014-2015

作品位置:丝厂5-6展厅

灯光装置却没有灯光。“光之子”邀请观众用自己的手机光线来驱动装置,如此一来,观众发出多少光亮,就会获得多少。他们设计的装置用极少的材料和科技抹去了时间与空间。作品《零时间》 有大量悬挂的反光管,置于薄烟缭绕的空间之中。摄影机捕捉参观者手机发出的光芒;基于 镜头的数据,五声道的声音景观现场生成。

莱涅克·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kstra,荷兰)《玛丽安娜(仙女娃娃)》 19分13秒  单频高清影像装置,环绕立体声 2014

莱涅克·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kstra,荷兰)《体操学校》 15分16秒 三频高清影像装置 环绕立体声 2014

作品位置:丝厂2-3展厅

《体操学校》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学艺术体操的女孩。从8岁到12岁,她们的肢体语言也愈发精湛,但同时也泄露出人性的细小瑕疵:无法抬起的腿,不听话的球,变得通红的脸蛋,出色完成整套动作后骄傲神态。于艺术家来说,这些特定的时刻体现了人性的进退两难,体现了在达到美和完美高度时的窘迫。艺术家通过《玛丽安娜》和《体操学校》强调了:最伟大的艺术始于表层的破裂,在那里,完美出现了瑕疵,所有的矛盾心情,百川朝海般地汇聚于一幅影像,独一无二,荡气回肠。


冯立 《白夜》 摄影  单幅尺寸100x150cm  数量依现场而定  2016-2018

作品位置:丝厂4-1展厅

生于1971年的冯立来自成都,曾获2017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他在现实中是一位拥有四只猫、一只鹦鹉、一头猪的政府公务员。在这组看似暴烈的画面下,却暗含了许多意外的日常巧合。比如有两张前后一年时间拍摄的照片,一张是挂在墙上的时钟,一张是戴在中年男人手上的手表, 它们的时针都定格在了 2 点 15 分 35 秒。


何翔宇《柠檬研究》雕塑 61×45×40cm 铜,铁 2014-2016

何翔宇《柠檬计划 : 灰烬》19分13秒 16mm  胶片转数字影像(彩色,有声)  2017 - 2018

作品位置:丝厂5-4,5-5展厅

本次展览中,何翔宇带来了近年在持续创作中的“柠檬计划”亮相,包含视频、绘画、装置和一本出版物。该项目以跨学科研究为基础,从柠檬和它的色彩在全球语境下各个领域的意义出发,探讨文明、边界、经济、多元文化和神祇理念是如何被塑造,自然事物是如何被赋予意义、从而在殖民和后殖民时代扮演着不同角色。

何子彦 (Ho Tzu Nyen,新加坡)《毕达哥拉斯》33分50秒 4频道高清录像,10声道,自动窗帘轨道,电扇,灯光,表演控制系统  2013

1976年出生于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的艺术实践在电影制作、绘画、表演以及写作间游走。他的兴趣集中在对艺术的形式、方法和语言的抽丝剥茧,静态、绘制和移动影像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的构造。他挪用史诗神话的结构,一方面彰显它们的宏伟神圣,另一方面又揭露它们仅是叙述工具,由此指向历史面貌和虚构故事的交集之处。


米娜·亨利克森 (Minna Henriksson,芬兰)《隐藏》  尺寸依空间而定  绘画、装置、照片 2012/2015

作品位置:丝厂1-5展厅

米娜从她的奶奶那里继承了 E. 亚纳图伊宁绘于1949 年的一幅风景画。当她从墙上把画取下来时,看到画布背面的纳粹标志。《隐藏》就以这幅画作为出发点,对“隐藏的 法西斯主义”展开研究,并梳理了卐字符在芬兰历史上被使用的情况。另一个元素是与芬兰银行的往来信件,关于请求拍摄芬兰的“国家宝藏”之一,一幅艾克赛利·加仑 - 卡勒拉的三联画。此后,她完成了一系列复杂流程,向教育与文化部申请对版权法中关于古典作品保护 和尊重的条款的可能的侵犯行为进行审议,最后获准使用一张现存的照片。



Humans since 1982(德国&瑞典) 《一百万次 61c》  1460×50cm 铝、电子原件 2017

作品位置:丝厂1-3展厅

作为持续性的动态雕塑系列创作的一部分,《时间永不停歇 61c》(2014 年)将时钟从单纯功能性中解放出来。艺术家操纵着钟面这一全球公认的时间符号,通过编程让时针、 分针单独转动,在报时的同时,视觉形态上亦体现时间的抽象概念。

全昭侹(Sojung Jun,韩国)《预先抵达的未来》10分08秒 单屏影像+印刷品 数码视频+喷墨打印 2015

作品位置:丝厂7-8展厅

1982年出生于韩国釜山的全昭侹,在此次展出的录像《先至的未来》中展现了一位叛逃的朝鲜钢琴家和一位韩国钢琴家共同演奏的场景。在此之前,他们通过不断的见面、讨论,最终达成一致。艺术家希望借此探讨能否用艺术的想象来达成冲突的和解。


梁绍基 《千钧一丝:命运、爱琴海、晦暗之光、沉雷》 尺寸依现场而定 金属、蚕丝等综合材  2004-2019

作品位置:丝厂5-2展厅

展厅一角斜倚着巨大、沉重而残缺的圆形厚铁板、似扭曲的无指针的钟体,其上悬落着裹着蚕丝的被压扁的煤气罐像悬丝下垂危的茧型钟摆。时间和生命、无常或停顿、错乱、迷失、 或一触即发响惊雷。然而于这充荡悬念的空间里,一缕缕暗淡但不灭的希望 ——蚕丝之光挣扎着从钟面不规则的刻度裂缝里缓缓射出...


(未完待续)

[沙发:1楼] colin2010 2019-04-01 22:34:15

(接上)


施林·奈沙(Shirin Neshat,伊朗)《莎拉》 12分55秒  单频影像装置 2016

施林·奈沙(Shirin Neshat,伊朗)《罗亚》 15分20秒 单频黑白影像声音装置 2016

作品位置:丝厂2-3展厅

施林·奈沙(Shirin Neshat)1957年出生。《幻觉与镜子》《洛加》和《莎拉》共同构成了影像装置三部曲《梦想家》

卡特娅·辛克(Katja Schenker,瑞士)《牛轧糖》 装置 混凝土,混合材料 2019

作品地点:北栅丝厂张大力愚公移山雕塑对面延伸空地

来自瑞士的卡特娅·辛克(Katja Schenker)出生于1968年。此次她在乌镇北栅丝厂建造了一个高达10多米的新作《天空》——一棵被混凝土浇筑的香樟树,取名《牛轧糖》,颇为形象。



格雷戈尔·施耐德(Gregor Schneider,德国)《白色酷刑》 尺寸依场地而定 建筑装置,混合媒介 2019

作品位置:丝厂6-1、6-2、6-3展厅

该作品为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格雷戈尔的最新创作,是他对互联网上流传的美国最高安全设施古巴关塔那摩湾监狱5号营的影像作出的回应,那是一个远离公众视线的无人区。他以真实的地方为原型在现场搭建了一系列房间:狭长的走廊和禁闭的小屋。格雷戈尔·施耐德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倍增和复制,在这里再一次得到充分展现。



沈少民《中国鲤鱼》(35.6x14.5x6cm)x2000 机械、硅胶、塑料、电子配件,盐

2018

作品位置:丝厂7-9展厅

沈少民结合电子科技与仿真硅胶,将 2000 条鲤鱼置于19吨白色盐滩上,所有的机械鱼微弱地呼吸着挣扎着,在以假乱真的魔幻现实场景中,激发观众的无限遐想与对中国鲤鱼的别样思考。


阿玛利亚·乌尔曼(Amalia Ulman,阿根廷裔西班牙国籍) 《买家沃克罗孚II(如何在中国消失)》  影像 多屏投影

2019

作品位置:丝厂1-4展厅

1989年出生于阿根廷的阿玛利亚·乌尔曼(Amalia Ulman)在西班牙长大,因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扮演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而迅速走红。 2018年她在北京金杜艺术中心的个展“优越”令她一时风头无两。此次在新作《彼时彼处》中,阿玛利亚以叙事的方式描绘了她和身边的朋友在义乌如何通过翻译应用软件互相交流,如何与采购代理打情骂俏,如何对美食或按摩进行褒贬,在一片嘈杂声中,表达对中国的恐惧或向往之情。

渡边玛雅(Maya Watanabe,智利)《地震》9分钟 双声道影像装置  2017

渡边玛雅(Maya Watanabe,智利)《迷失者》60分钟 双声道影像装置  2019

作品位置:丝厂5-3展厅

渡边玛雅的两件影像作品记录了日本一家空荡荡的剧院所发生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其拍摄手法舒缓而内敛,而其位移也如作品中的时间历程一样呈循环模式。她意在通过这种方式,给人造成一种客观、疏离、内敛的印象,仿佛是在尝试召唤那灾难性的事件。

利亚姆·扬(Liam Young,澳大利亚/英国)《未来楼宇》 15’17” 双音轨数码投影 2017

利亚姆·扬(Liam Young,澳大利亚/英国)《最后的家园》影像 3D投影  2019

作品位置:丝厂3-1展厅

1979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利亚姆·扬(Liam Young)是一位在设计、虚拟和未来之间穿梭的预言型建筑师。在《明日楼宇》中,观众似乎是在各个房间中游荡,偷听那些居住在未来雅典公寓楼里的住户的对话。这些对话是在利亚姆·扬主持的工作坊中,由科幻作家、视觉艺术家、导演、摄影师和建筑师所撰写的。经过讨论、插图和想象,他们构想了一栋公寓,创作了一些列在此发生的小故事,集体构建了都市居民的未来生活叙事。

张鼎《安全屋#1》 机械运动装置,灯光装置,声音装置  喷塑铁板,喷塑不锈钢,桦木板,ABS塑料,3D打印光敏树脂,电机,电脑,雷达,喇叭,功放,分频器,光束灯,镜子,无线接收器,丙烯,线材,螺丝,U盘,程序,双声道声音   尺寸依现场而定  2018

作品位置:丝厂4-2展厅

倒地的城市路灯从顶部射出以到光线,经由展厅中央物体上的镜面反射,信息未得以传达;而靠近那物体,它通身布满的六只“眼睛”则跟踪注视着你。


“震荡的钟摆”

粮仓



布鲁克·安德鲁(Brook Andrew,澳大利亚)《微差意象:暴露系统》 尺寸可变  装置,木头、玻璃、霓虹灯、金属、纸张和宝石   2019

作品位置: 粮仓#6展厅

吉勒·巴比耶(Gilles Barbier,法国)  《无题(第二个幻象)》 绘画 123×378 cm 纸上黑色水粉  2007

作品位置:粮仓#7展厅

几乎是展览中唯一展出绘画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体现了消费主义美学和消耗美学。

帕森·布鲁瑟 & 玛吉特·卢卡斯(Persijn Broerse & Margit Lukász,荷兰)《仍旧我心》  高:165cm  3D打印影像  2018

作品位置:粮仓#1展厅+8-A、8-B


瑞吉娜·侯赛·加林多(Regina José Galindo,危地马拉) 《世界强国》 行为表演+综合装置   雪佛兰汽车  2019

作品位置:粮仓#1和#2展厅中间庭院1

开幕当天的重头戏之一,瑞吉娜将一辆雪佛兰开进粮仓中庭,她坐在车内等待工人们将汽车零件一个个拆卸下来,直到座椅被拆,她才站到零件中间,等到全部拆解完毕。


罗杰·海恩斯(Roger Hiorns,英国)《回顾之路》 尺寸可变  混合媒介:塑料、金属和液体  2019

作品位置: 粮仓#5展厅

会吹泡泡的工业废件。

洪浩“有边之世界”系列 2018

作品位置:粮仓#7展厅

蒋志《在风中》  4屏录像 A: 7分33秒, B: 2分31秒, C: 2分58秒,D: 3分05秒 2016

作品位置:粮仓1#展厅+8-C

四屏黑白影像作品《在风中》,以沉浸式的影像呈现了个体面临猛烈外力时的竭力挣扎,也是人类在风雨飘摇之中险情的


李昢(Lee Bul,韩国)《“Willing To Be Vulnerable –Metalized Balloon》 300×1700×300cm 尼龙塔夫绸布(内部)、聚酯铝箔(外部)、鼓风机、电线,2019

作品位置: 粮仓#7展厅

拉斐尔·洛萨诺 - 赫默(Rafael Lozano-Hemmer,墨西哥)《识别》 尺寸可变  电脑化监控投影 2019

作品位置: 粮仓#3展厅


马秋莎《礼物——来自SWX再生》 335cm×150cm×153cm 改装QQ车(发动机、钢版、防爆玻璃、铁、皮革、橡胶、塑料等)2018-2019

作品品位置: 粮仓#2展厅

马秋莎将一辆要报废的二手奇瑞QQ汽车改造成迷人的、酷酷的样子,并在展厅中一直挂着空档不熄火。并用扩音器放大了汽车发动时候待速以及轰踩油门的声音,任何人都可以坐进去,猛踩几脚油门,感受它的呐喊。

名和晃平(Kohei Nawa,日本)《王座》 910cmx1450cmx3000mm  雕塑 综合媒材  2011

作品位置:粮仓#7展厅

艺术家通过在三维空间中堆叠碎片型元素结构,《王座(一个男孩)》呈现出对称形式。雕塑表层以热喷涂技术涂裹以熔融

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日本) 《临界之气——黑量》 320×1080×540cm 装置  尼龙绳、木板、灯  2012

作品位置:粮仓#3展厅

如果影子是真实的材料,那它会是什么样子?黑绳装置就是对此的解读。观众既可进入这片黑暗,在其中徘徊。也可以观看这个场景。

施慧 《悬础》 800×800×300cm 纸浆、综合材料 2010

作品位置:粮仓#3展厅

西塞尔·图拉斯《跨越乌镇2019/2050》 气味装置 尺寸依现场而定 物件  2019

作品位置:粮仓#7展厅

自1990年以来,西塞尔·图拉斯一直致力于嗅觉的研究和实验。《超越—乌镇 2019_2050》运用了真实的气味源与抽象的气味代码,以激活乌镇过往的记忆和当下的历史。所有的实地工作皆与当地居民共同完成。这些气味被附着于抽象的物品上,只有通过触摸激活后方可嗅到。每一个气味都配有一段由当地人讲述的故事作为参考文字。

徐坦《当我妈迷失在林中时,谁在和她说话?》115’  录像装置 2015-2019

作品位置:粮仓14#阅览|书库

艺术家徐坦透露:这件作品是基于对东亚一些地区的人们进行的采访,采访的议题是对于人和所谓自然界关系的看法和叙述,(其中有一案例是发生在旧金山的华人社会);在采访之后又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以录像方式进行呈现。

庄辉《一只被放大的鸟笼》(300×300×300cm)×2  木、小米,2019

作品位置: 粮仓#2展厅

艺术家将一个原本尺寸为 23×13×13cm的、收藏自中国安徽民间的鸟笼放大,材料选自乌镇当地拆除旧式民居遗留下来的木料,请本地木工师傅用传统工艺加工协作完成。


Zimoun(瑞士)《510个直流电机、棉球和70cm×70cm×70cm的纸盒》 声音装置  尺寸可变 电机、纸板、棉、金属、胶带、线缆、电源  2019

作品位置:粮仓#4展厅

Zimoun1977年出生于瑞士,是一位自学成材的声音装置艺术家艺术家,他擅长将声音和视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该作品标题一目了然,可以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510个小球在510个纸盒上同时敲打的震撼之声。


(未完待续)

[板凳:2楼] colin2010 2019-04-01 22:48:35

(接上)


“就在此时此地”

西栅景区

詹姆斯·贝克特(James Beckett,英国)《宫殿废墟》 7220×3500×5750cm 装置 2016

作品位置:木心美术馆旁水榭平台

《宫殿废墟》是对阿姆斯特丹勤民宫的前身——1929 年被付之一炬的荷兰水晶宫的重构。贝克特的装置用燃烧中的断壁残垣的形式,再造了这一时刻的情景——一半像恐怖屋,一半像纪念碑。

加里·希尔(Gary Hill,美国) 《手语聆听》 尺寸可变 5频道录像装置,无声 1995-1996

作品位置:西栅景区露天电影旁练功房

加里·希尔是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得主。

安尼施·卡普尔(Aish Kapoor,英国)《双眩》 225x480x60cm+217.8x480x101.6cm 雕塑,不锈钢 2012

作品位置:西栅露天影院

当我发现两块弧面的不锈钢并不是嵌入水泥地,而是立于其上的时候,便对卡普尔的作品立刻充满了敬意。

朱利安·奥佩(Julian Opie,英国《小帕德》210x90x30cm 动态影像装置,2019

作品位置:西栅景区评书场空地

不用多余的解释,跟着屏幕上的“小帕德”一起运动就好。


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日本)《Drop Chair》 尺寸可变 户外装置,铝制、复合材料 2019

作品位置:望津里南(展览结束永久移到乌村青墩)

妹岛和世将座椅置于铺石广场上,座椅镜面的材质犹如水面映照并融合进周遭风景。

苏汇宇《未来的冲击》 20分钟  三频道录像装置  2019

作品位置:西栅景区练功房

1976年出生的苏汇宇来自中国台湾,他短片聚焦科技对未来的影响,用过去的眼光看未来。影片均取材于实际的场景,却拍出了未来感。


王鲁炎《开放的禁锢》尺寸依场地而定 综合材料 2019

作品位置:西栅景区露天电影院广场

乌镇露天电影广场庞大的地面全部用灰砖砌成,作品《开放的禁锢》则是许多压缩成与地面灰砖等大的微缩室内空间。

恩唐·维哈尔索(Entang Wiharso,印度尼西亚)《编年史栏》 户外雕塑 1500×56×500cm 铝盘、钢材、车漆、聚氨酯涂层,混凝土 2010

作品位置:西栅景区翡翠漾桃花岛

该作品由从铝板上手工切割的图像和文字组成,然后安装到一个大型栅栏上。

雅娜·文德伦(Jana Winderen,挪威)《穿骨》 声音装置 多声道音箱 2019

作品位置:西栅景区秀水廊剧园

图片里的这船浆只是艺术家用来呼应她作品的一个细节。因为这件声音装置除了到现场聆听,并无实物可言。


伍韶劲《流水》 尺寸依现场而定 混合媒体装置  2019

作品位置:西栅景区蚌湾剧场

杨福东《愚公移山》 40分30秒 黑白单屏电影,5.1声道,音乐:金望  2016

作品位置:西栅景区沈家戏园

该影像作品灵感来源于《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以及徐悲鸿1940年左右创作的绘画作品《愚公移山》。


杨嘉辉《可能的音乐 1.5》 声音装置 音响系统、电脑、金属装置 2019

作品位置:西栅景区国乐剧院

如果在剧院呆上1个小时,你可能听到14钟不同的“军号声”。

赵赵 《控制》雕塑 310x90cm 铝 2018

作品位置:西栅景区明昭书院

《控制》这件作品是把时间投射在模具葫芦的生长过程中。


青年单元

“未来有多远”

北栅丝厂

曹雨作品展览现场,立于地面的雕塑分别为《活着,没什么好解释的II》(右) 120x120x135cm皮靴,螺纹钢,水泥 2019;《不死》(左) 143x60x60cm 大理石,鲜肉 2019

压夹在冰冷沉重的大石块中间的肉每天更换,所以无论何时看到它,永远都呈现出色彩饱满的鲜活状态。


陈问村《有符号的纸》 尺寸依场地而定 油纸、平版印刷 2018

作品地址:北栅丝厂7-5展厅

“陈问村”三个字对中国当代艺术界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这位出生于1991年的艺术家,擅长发挥他对材料和媒介的敏感。


邓玉峰《黑经》 违法犯罪人群,互联网,照片,书籍,视频,行为事件,文件,物证,手机等 2014

作品位置:北栅丝厂7-1展厅

邓玉峰花了几年的时间拍下了世界很多城市街边、医院、网吧、公共厕所里的小广告,其内容五花八门。


胡为一《窗外无窗》 影像装置 2019

胡为一《再次来临》影像装置 2019

作品位置:北栅丝厂7-6展厅

一段播放着日常城市影像的屏幕被安置在一扇旧窗户后,观众隔着窗户玻璃的窥探好似对窗外的城市景色的眺望。

佩恩恩《坏数据表演》3分21秒  录像、电脑程序、6台黑色笔记本电脑  2016

作品位置:北栅丝厂7-2展厅

佩恩恩制作了一款程序,可以根据指令7天24小时自动生产用户所需要的数据。


苏永健《?Rat》(47x38x47)x4 鼠、金属、亚克力、光敏树脂、电子元件 2019

作品位置:北栅丝厂7-5展厅

这件易唤起同情心的作品是以斯金纳箱为原型,随机播放的词条内容与容器内部的按钮序号分别一一对应

许毅博《自愈功能——时间线》 动态影像+机械装置 2017-2019

作品位置:北栅丝厂7-2展厅



张玥《张玥的白色全书》 数量依现场而定 纸本钢笔 单页尺寸32cmx24cm 2013

作品位置:北栅丝厂7-2展厅

张玥从2013年开始搜集身边的白颜色,将它们编辑成一套关于白颜色的系统

郑源《图像研究》 单通道高清视频(1400×872) 7分49秒 彩色,有声 2014

作品位置:北栅丝厂7-2展厅

《图像研究》是一部电脑桌面录屏作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