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网络时代审美和吃脑阿米巴虫:北京值得一看的艺术展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2198   最后更新:2019/03/26 11:25:52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9-03-26 11:25:52

来源:Frieze  文:Tom Mouna


刘诗园, 《A Sudden Zone》, 2019, 录像.

鸣谢: 艺术家和空白空间, 北京


在画廊周北京开幕之际,我们为你推荐首都北京的最佳展览。


王兴伟

麦勒画廊

3月21日-5月12日

王兴伟,《养蜂人之子——画家廖国核》,2017-18, 布面油画, 240 x 200 cm. 鸣谢:艺术家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蓬勃发展,王兴伟一直致力于他自己的一种井然有序的绘画实践。王兴伟近期的个展“面相之迷”主角为肖像——然而他对人物的刻画,从未牺牲人物身后辽阔的风景背景。这些作品让人不由联想到印象派画家笔下的风景画,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浓墨重彩的风景以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于人的形体的关注。这一展览的中心是两组四联巨幅画作。《中午休息》(2017–19)描绘了日本兵,在其中一幅画上,出现了王兴伟和艺术家艾未未——以幽默的方式影射两人之间的不和传闻。严格来说,这一作品是王兴伟的信仰在运用绘画传统基础的专业展现:从色彩、构图以及到对形式的掌控,从而创造出吸引人的作品。《四季》(2016-17)是展览中的另一幅四联画,画面中出现了中国著名的几位政治人物——包括薄熙来和令计划,他们因腐败入狱;每一个画面都是对四季中每一季的松散拟人化。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吸引人的不合时代感,不管是在展览还是王兴伟的总体实践,他所使用的相对传统的绘画方式,与当代的参照和略给人困惑的幽默相互抵消。


anusman

Tabula Rasa画廊

3月16日-5月4日

anusman,《抢菜图》, 2019, 宣纸水墨, 69 x 46 cm. 鸣谢: 艺术家和Tabula Rasa画廊, 北京


“市井”是独立漫画家anusman(王烁)的在Tabula Rasa 画廊举办的第二次个展。anusman将诙谐、日常的场景与传统的绘画技艺山水画结合起来。《封机凝神》(2018)展示了如和尚一样的人物,在一处喀斯特地貌前深度冥想。然而,以传统汉字题写的文字上,却描述了一段搭地铁的旅程以及过度使用手机的潜在危害。《抢菜图》(2019)描绘一群风格各异的人物争抢市场商贩铺在一块布上售卖的蔬菜,画面顺着展览现场的白墙,延伸至展览空间,在这里,anusman也搭起了一个迷你货摊售卖他设计的小物件。这一带着清新之感的展览,其本身的诙谐和不严肃,会让观者心生喜爱



能尖日

空间站

3月2日-4月7日

能尖日, 展览海报, 2019. 鸣谢: 艺术家和空间站, 北京


在展览“口目气足口”中,来自北京的艺术家能尖日创造了一个充满毛绒玩具、水粉色绘画的世界。催眠的、如主题公园播放的音乐,从展览的唯一视频作品《四维物——故事的形状》(2015)中传出来,成为了展览背景音。能尖日的怪异的作品实践,被该展的策展人付晓东定义为“弥漫甜蜜的少女系风格”,这里,探索着颗粒、细胞和阿米巴虫:科学主题也是空间站展览经常聚焦的主题。阿米巴虫因其惊人的繁殖和扩散能力而著名,有一些还有着更加邪恶的本性:比如潜在致命的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这种阿米巴虫也被称作“吃脑阿米巴虫”,它会通过鼻腔进入人体,吃人脑细胞。付晓东将这一展览,这一奇形怪状的顽皮怪物在其中跳跃嬉戏的能尖日王国,描述成艺术家对于“与人类的存在无限反弹”,有着自己“复杂思维”的阿米巴虫令人好奇的存在的颂歌。能尖日的世界或许看起来可爱,但其中却带着不详的基调。



刘诗园

空白空间

3月9日-5月1日

刘诗园,《A Shaking We No. 1》, 2018, 三明治装裱,橡木树,彩色木漆, 油性笔, 1.1 × 1.4 m,录像. 鸣谢: 艺术家和空白空间, 北京


尽管作为北京第二大艺术区的草场地前途未卜,然而位于这一区域的空白空间,还在不断地为大众呈现来自年轻、有着前卫思想的艺术家们的优秀作品展。“言外之意”是刘诗园的第三次个展,这一展览展现出艺术家创造囊括了我们后网络纪元矛盾和困难的视觉语言的敏锐能力。右手边的展览空间,通过一条彩色珠帘贯穿的甬道,我们在空间尽头会看到《A Sudden Zone》(2019),在这一作品中,两个年轻人的对话被刺耳的片段钢琴声和偷听者打断。虽然有绳电话暗示了这是一则发生在前网络时代的日常交谈,但作品也包含了意指数字纪元的成分——大量的图片快速闪过屏幕,很难捕捉其意义。在左侧的展厅中,《A Shaking We》这一拼贴图像作品中,类似重复的图像重叠来自未知源头的文字,这样一种视觉刺激的超负荷不断持续着。在一个充斥了大量信息和图片的纪元,刘诗园道出,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稳定的立足点来理解一切



理查德·塔特尔 Richard Tuttle

木木美术馆

3月16日-6月16日

“理查德·塔特尔”, 2019, 展览现场, 木木美术馆, 北京. 鸣谢: 艺术家和木木美术馆, 北京


木木美术馆正在稳步建立其声望——通过举办回顾性展览,将美国具有影响力的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中国观众面前。“回赠”由王宗孚策展,是著名艺术家理查德·塔特尔(Richard Tuttle)的百件作品的精选——创作时间跨度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每“丛”三件作品的布局,分别代表着相应的系列。以这样的方式来陈列作品,有助于理清塔特尔无意识地微妙的艺术结构下的潜在逻辑——从素描、油画到雕塑,从极简主义到抽象风格。有时,他的作品难以展示:白色的《纸八边形》(1970/2019)在美术馆的白墙下,很难被看到;《绳索》(1974/2019)系列里的细小绳子,让人很容易就错过;《金属线》(1972/2019)系列中的细线,毫不起眼地躺在地上。王宗孚的策展方式——清晰标注的信息和整个空间内分隔的增加(有的还起到支撑作品的作用),鼓励观者减慢他们的脚步,真正地与塔特尔的作品进行互动。



高倩彤

掩体空间

1月26日-3月29日

高倩彤, “尘埃与琐事”, 展览现场, 2019, 掩体空间. 鸣谢: 艺术家和掩体空间, 北京


位于一个颇有历史的建筑内,掩体空间,正如它的名字所指那样,之前曾是防空洞,这里是北京的一处独特展览空间。在这里,正在举办着香港艺术家高倩彤在大陆的首个个展“尘埃与锁事”。展览中,艺术家使用如保鲜膜一般的塑料薄膜掩盖了防空洞的裂缝和壁柱。在由半透明的薄膜隔开的空间中,陈列着一些等分的物件,包括鱼缸、餐盘、挂钟。这些物件的另一半被磨成粉末,在最后一个房间的出风口中定时派出。这里有一种加工车间的感觉,更明显的是一种如医疗场所般的清洁。金属桌和现场的工具就像医院里的一样,视频里这些物件被不断的擦拭,无处不在的塑料膜将它们与我们隔离。这一展览有一种过去的紧急状态被时间凝固的怪诞之感(位于地下的展览空间让这一感觉愈发明显),呼应着掩体空间这一颇具特色的选址。



刘香成

星空间

3月20日-5月18日

刘香成, 选自《毛以后的中国》, 1981, 摄影. 鸣谢: 艺术家和星空间, 北京


“春风”是星空间回归798艺术区的首展,刘香成的摄影成为了罗盘方位点,为我们导航纵览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展出的图片包括一张摄于1981年的照片,在沿海城市大连,一位学生滑旱冰滑过毛主席塑像,另一张1981年拍摄的图片,展示了在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的建筑工人正在移走一张无处不在的毛主席像,这是以崇拜毛主席开始的个人崇拜叫停项目的一部分。另一张照片也是拍摄于1981年,记录了一群人骑自行车驶过新建国门一段的场景。这些照片,被看作是对摄影师见证的中国历史关键时刻的含蓄的参照,其直接的纪录因过于敏感而没有被展出。“春风”清晰地展示出,刘香河作为艺术家,其出色的技巧在于在单张照片中捕捉20世纪末中国经历的巨大历史发展变化的能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