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保:危险的投资
发起人:老大  回复数:3   浏览数:2831   最后更新:2006/10/22 15:04:54 by
[楼主] 老大 2006-09-26 14:12:13
上海社保:危险的投资


  《财经》杂志/总166期   2006.08.21 00:00



上海社保进行了规模浩大的投资,虽有制度滞后于实践的历史背景,却也凸显了决策人与执行者的冒险,交织着权力寻租的“灰幕”

□ 本刊记者 胡润峰 杨海鹏 付涛 季敏华 罗昌平 历志钢/文

  成立八年的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称上海社保局)正陷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漩涡中。
  主政多年的局长祝均一在7月中旬被中纪委“双规”,8月9日再被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免职。官方消息称,祝涉嫌违规操作社保基金及受贿。
  与祝均一案发同时,上海民营企业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荣坤也被监视居住。这名32岁的亿万富翁是华东多条高速公路的控股人,也是上海市政府间接控股的H股上市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2727,下称上海电气)副董事长,近年来在多个产业投资逾百亿元。
  初步证实,张荣坤于2002年初从上海市政府下辖公司购得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99.35%的股权,曾从上海社保局借贷约32亿元。张将其中的11亿元支付沪杭高速股权款,余款转作他用,令社保资金蒙受巨大风险。
  相关官员及国企领导“落马”的消息接踵传出,分别是上海社保局社保基金监管处处长陆祺伟、上海电气执行董事韩国璋;最近的一位,则是8月15日被上市公司公告“接受调查”的上海电气董事长王成明。被传唤接受纪检机关谈话询问的当地官员亦不乏其人。
  短短一月内,政府官员与民企富豪相继被查,在多年来甚少负面新闻的上海引起极大震荡。尽管司法程序尚未展开,外界难明就里,但上海社保局历年来违规乃至违法操作的内幕,已被揭开一角。
  《财经》获悉,上海社保资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即因进入房地产等行业出现投资亏损。为止损,更为“增值”,政府一度将全市社保资金委托浦东发展银行(下称浦发行)社保部经营,高峰时超过100亿元。浦发行1999年上市后,社保部脱钩,经过一段过渡期,至2002年转回社保。其时,部分资金仍在房地产业中沉淀;而转回上海社保局的自营部分,又再度进入“长期项目”。
  这期间,是中国社会保障机制从草创至摸索、又在无序中不断走向规范的15年。其间,上海社保进行了规模浩大的投资,虽有制度滞后于实践的历史背景,却也凸显了决策人与执行者的冒险,交织着权力寻租的“灰幕”。上海社保收缴在全国名列前茅,向以高效、足额发放养老金闻名,但近年也已收不抵支,加上对外投资所埋下的隐患,未来支付风险不可小视。
  长期以来,上海政府部门集社保资金行政主管与投资运营人为一身,即便在社保资金法制监管、市场运营呼声日高的今天,也未有实质性改变。这一超强垄断的现实,既构成上海社保之于全国社保的案例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今日乱象之源。
  祝均一被免职后,上海社保局长一职由原上海杨浦区区长蒋卓庆接任。现年48岁的蒋卓庆是“老财政”,曾任上海财政局副局长,曾有名言“工作好不好,评价权在老百姓”。
  如今新社保局长所面临的,既有过往之乱,更有现实之困。上海社保何去何从,今后当引起持续关注。

祝均一与早年上海社保
“1996年前后,是社保基金投资房地产的高峰期,投入资金在60亿元左右,但社保投资性质不清,产权不明,非常危险”
  
  此次卷入上海社保案的核心人物祝均一,现年55岁,早有声名,由青年企业家而入仕途。
  祝均一祖籍浙江海宁,生长于上海。15岁初中毕业后赴黑龙江当知青,十年后返城,在街道生产组做工,因才具脱颖而出,将生产组改制为上海卢湾区春雷电讯厂;之后,以春雷厂联合十家街道工厂组建多灵有限公司,任经理。公司多有盈利,成上海街道企业典范。祝一跃而为上海经济改革先锋,屡做演讲,广为报道,是当年官方媒体报告文学的主角。
  1985年,34岁的祝均一被破格提拔为卢湾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副局长,从此入仕。之后十年,祝历任上海市集体事业办副主任,上海市经委副秘书长、副主任等职。1996年,祝均一以上海市经委副主任之职兼任上海劳动局局长,从此与劳动社保打了整整十年交道。
  祝均一履新劳动局长当年,上海申宝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下称申宝公司)已运营四载。申宝公司由上海市退休费统筹管理所划拨1亿元资金创立,后者正是早年上海市统管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缴交、发放的全权机构,隶属上海市劳动局。申宝的使命,则是利用养老金“部分结余”投资房地产,以“保值增值”。申宝公司之于上海劳动局,其实是政企不分,相关人员既是劳动局干部,又是申宝公司高管。
  知情人透露,申宝早年既涉足房地产,也买卖当时紧俏的钢材,因操作水平低下,造成逾2亿元亏损,曾遭中央审计部门调查。
  1993年初,上海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成立,下设上海市养老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统一经办全市社保基金,同样是集行政管理与商业运营为一体。原上海市退休费统筹管理所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申宝公司也相应划转上海市社会保险管理局。
  鉴于申宝公司经营社保基金严重亏损,上海市政府意欲将全市社保基金转予专业金融机构运营投资,1992年方始成立、本身亟需业务的浦发行遂成首选。
  约在1994年,浦发行成立社保基金部,专司接口社保基金。原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人事处长张洛敏调入浦发行,任社保部主任,从此在前台主掌社保基金运营大权。
  随后,上海社会保险管理局将超过40亿元社保基金划入浦发行社保基金专户,后者对政府有保底收益的承诺。
  社保基金这一托管运营模式,曾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也曾写进1994年颁行的《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办法》第四十一条称:“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运营委托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进行。”
  然而,相关制度的“正名”,并不必然确保早年社保基金走上合法和理性的投资轨道。浦发行社保部在受托巨额社保基金后,面临巨大的投资增值压力。此时,上海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巨额社保基金遂大举投向楼市。
  “1996年前后,是社保基金投资房地产的高峰期,投入资金在60亿元左右。但社保投资性质不清,产权不明,非常危险。”一位接近早期浦发行社保基金部的知情人告诉《财经》记者。

投资乱象
“我们之前所担心的所有问题,全部集中爆发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社保基金投入的五大房地产项目均已动工,分别是如今的明天广场、永银大厦、东银大厦、东海广场和来福士广场。
  然而,社保基金选择投入上述房地产项目,并非全部由受托机构浦发行社保部主导,当时的上海社会保险管理局也不是最终拍板人。其中主要项目系指令项目,有些项目所有人根本没有资金开发,只是拥有一块地块,甚至连地价也未支付,全靠社保基金启动开发。而在最初,大笔社保基金投入,只获得“参建”的身份。
  这是一种严重不规范的投资行为。由于有关房地产项目未成立项目公司,社保基金的巨额投入无法构成产权投资,只能采取借款参建形式。当时的合作方式,是由社保基金与项目所有人签约,后者承诺先还本付息,待项目建成后再予分红。
  当年社保基金借款与浦发行社保部商定的利息,是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和物价指数之间取高者,再加两个百分点,由此最初确定的年息约在15%至20%;分红比例则一般定为四六开,项目合作方得四成,社保基金获六成。这是一个如意算盘——假设房地产项目开发完毕,全部售出,则社保基金既能收回本息,又能获得丰厚分红。但是,如果项目开发失败,合作方并没有一分钱投入,完全可以一走了之。约定的借款利息高达20%,形同高利贷,即便打起官司来,也不会获得法院认可。所有的风险都落到社保基金头上。
  很快,上海社保基金就遭遇了第一次重大风险,“我们之前所担心的所有问题,全部集中爆发了。”知情人说。
  这个骤然爆发危机的房地产项目,就是东海广场。
  
惨败东海
“社保基金投资东海广场,最终什么也没得到,简直是一场闹剧”
  
  东海广场项目位于上海南京西路1688号,最初由上海天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天怡公司)拥有。天怡名为民营企业,但背景相当复杂,其中一度包含不明“干股”。天怡在获得东海广场项目后,因手头没有资金,迟迟未能开发。
  1994年,浦发行社保部受有关指令向东海广场投资4.8亿元,项目由此动工。然而天怡公司一直拒绝就东海广场设立项目公司。浦发行社保部虽有巨额投资,但不能体现为项目产权,只能采取借款名义。
  东海广场启动开工后,天怡将建设用地许可证等全部办理到自身名下,而非与浦发行社保部共同持有,理由是浦发行作为银行,不能投资房地产项目。此时,浦发行背后的社保基金的投资权益,已被完全虚置。
  至1998年,因中央清理整顿社保基金投资,上海社保基金后续投资受阻,东海广场就此停工,合作双方矛盾激化。天怡公司铤而走险,擅自成立了上海天堡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天堡公司为中德合资企业,天怡在其中的投资,正是来自东海广场的相应资产。天怡此举,意在抛开浦发行社保部,转向外方融资。
  1999年1月,浦发行社保部将天怡公司告上法院,要求中止后者侵权行为,并明确自身在东海广场的投资。由于东海广场自始至终未能成立项目公司,法院判定浦发行社保部的投资无法律效力,东海广场项目所有人仍是天怡。
  法院判决天怡公司偿还4.8亿元借款本息,由于当初浦发社保部与天怡约定的将近20%的借款年息过高,明显违反信贷政策,得不到法律保障。最终,法院判决天怡按正常贷款利息还本付息,总计约5.48亿元。
  然而此时,东海广场仍然“烂尾”,天怡公司根本无法还本付息。之后,经上海政府有关部门安排,由当地一家国有企业接盘东海广场,社保基金方始收回5.48亿元本息。
  “社保基金投资东海广场,最终什么也没得到,简直是一场闹剧。”当年参与诉讼的一位人士说。
  
危险的“安联模式”
“安联模式”突出反映了上海社保基金集基金管理人、投资人和经营者于一身的种种弊端。无论是社保基金的增值收益,还是安联公司的资金负债,已经形同一场往来平账的纸上游戏
  
  从1996年起,上海社保基金经营高层意识到“借款参建”的巨大风险,开始要<
[沙发:1楼] guest 2006-10-22 15:04:54
这就是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板凳:2楼] 毫不介意 2006-10-22 14:29:11
真是南北
[地板:3楼] 职业顶贴帅哥 2006-10-12 17:28:37
这年头,0回复的出现是懒惰!是耻辱!是变态!是典型的对沙发的漠视!是对BBS暴力丑态的不作为!
我是职业顶贴的帅哥! 大家伙儿都很喜欢我! 我们的理想是————消灭O回复!!!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