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思维到底有多少
发起人:cherlen  回复数:1   浏览数:2440   最后更新:2006/09/27 08:28:10 by
[楼主] cherlen 2006-09-27 06:02:28
公共性思维到底有多少

  "公共性思维"这话题是综观近来当代艺术界的多有呈现低俗泛滥的纯形式迹象而引发的相关思考的话题.这种主题本身所具备的影响与反思在当代艺术的精英群体中多有存在并或多或少的进行过真诚思索,但是这种流程在最终视觉呈现上依然给出了一个相关的迷离与含蓄,甚至是有"隐蔽性"的不自觉的影响效应,从而被低级地认为是一种纯粹做秀.尽管呈现的后果是接受层面的问题和所面临的直接关系,却也应当意识到其本身犹如"非典型性病毒"的无法预防和控制的现象.这其一是当代艺术精英群落所面临的尴尬和必然导致的相对"孤独"的境遇.当然,这里所讲述的"公共性"意识不是王南溟,吴味等人提出的所谓"批评性艺术"的背景,因为不是一个思维层次的.
  "公共性"思维在当代艺术的字面解释中存在着一种"危险","危险"在于当代艺术圈中大部分无知识的无聊性调侃,很容易把话题混乱并进行庸俗的排挤归类,被简单而低级地强行推及到犹如"阶级斗争"比较尖锐的一个对立面之中,也就是人们习惯性的以为诸如苏联式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性"共产"话语中,把话题进行抵制性牵制.这样的结果已经伴随着资产阶级享乐主义的极端个人的人生观的出现而逐渐暴露:"社会"在一种比较消极的当代艺术层面被简单的理解为纯粹个人的组合,而弱化甚至消失了其本身群体所存在的"公共性"的关系.这种迹象比较明显的暴露是在近年来的相关的当代艺术活动中多多被呈现出来:当代艺术的装置领域的极端材料观,与个体新鲜感;当代艺术的行为领域的完全自由的无意识呈现;当代架上群落的无知性引导和弱智化的低级图式传播.这些现象衰败地传递了关于"公共性思维"在当代艺术群落的普遍缺失,乃至沦丧.这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对社会问题的无意识到抵触性调侃以至发展到盲目的不屑状态,是问题发展的严重性的趋向,而另一种极端是对艺术本身的思考被简单理解为极端个体的思路.
  当然,我们不否认艺术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创作思路(注意:这里用的是"创作思路"而已),艺术家在这个社会现实中因为种种原因,抵制并进行逃离的理想并没有给出一个相应的合适解决社会本身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这种逃离后的个人闲性中的"小品"被商业投机者介入后,居然衍发成一种纯粹的低级追求,并有形成商业流行文化的危险可能.这种可能性的相继循环演示形成一种蔓延的趋势,导致下一代新艺术群体的全然无知介入.而新生代群体本身的成长环境是在一种悠然的无痛苦无思想模式的套用中所形成的个人意识,更加地淡化了"艺术家本身是社会当中的一个群体"概念,也就自然屏气了"公共性思维"的沿用思考.当然,这里有高估他们的嫌疑,因为"麦当劳"流行快餐下的另一种泡沫文化正在形成,并以极其快速的方式进行蔓延,这种蔓延的可怕,在我看来有行成极端的另一种关于民族文化思索的"危机",尽管还有一些非艺术群落本身所具备的投机行径.于艺术领域而言,这种病毒性蔓延将是不容乐观的.如果一个新生代艺术群落在他们的创作中仅仅是传达出关于"个体"的概念意识,那么这种展示的意义何在,那么如果一个展览呈现出的一群不同领域艺术家给出的同一性质的关于"个体"的思索话题,那么我们所能够看到的一个现象至多是关于一个策展人的对这一现象的调侃.而作为这种展览的策展人到底给出了什么话题?绝对不是他们所讲述的那种生搬硬套的学术思路,也不是那些被学术传媒胡乱吹嘘的百花齐放,在我看来,他们唯一给出的就是调侃他们本身制作的低级无趣,原因,完全沉浸在个人化之中.而关于"公共性"至多也只是被套用的手段而已.
  进一步分析发现,出现这种迹象的原因是整个时代的"幻觉"导致的,80年代的艺术理想在经历了沉闷的打击后进入90年代,人们一度以为新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可以完全个人地在描述艺术的自由性,这是很不现实的无知主义现象.所以才有了邱志杰的<自由的有限性>的批评,不论艺术本体,还是社会.90年代后期的关于当代艺术的复苏迹象很快地鼓动出一股风潮,各种观点论著的相继出现让介入艺术的愤青们开始了种种形式的"颠覆",并强行标榜"创新",遗憾的是根基不足,没有经历的底子何以有创新的资本,所以这批"后颠覆"分子很快的湮灭的滚滚浪潮之中,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是很容易被总结出来的.很快在进入新世纪的快速转轮中,新一拨艺术力量以前多未有的姿态与投机艺术的商人们同一阵线,制造了种种迷离的狂热市场假象,让更多的短线流动资本牵扯到关于艺术"图式"时代的"霍乱"之中,让陷入和正在陷入的艺术群体在"利润"面前消失了任何有实质意义的"公共性"思维话题,甚至比起宋庄的"理想"与"逃避"更加恶劣,变得极度无知和丧失理性的疯狂角逐,甚至带着一种泯灭良知的"血腥屠戮"和"阴险狡诈"的卑劣人格的处世态度和生存方式.这种资产阶级的商业特性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过多呈现说明了一个相关的问题,我们的当代艺术教育的传播出现了严重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缔造者有我们内部的知识精英的"逃避性""无为"造成的,有艺术精英的投机和偏颇性引导造成的,有无耻之流假借艺术名义进行违规操作造成的,有艺术青年的无知识底蕴的本性在这个迷离混乱年代造成的,种种.如今到了泛滥"个人的时候,有必要提出"公共性"话题了.
  那么,这里讲述的仅仅就个人的问题引发对极端个人关注所出现的问题讨论,而"社会"并不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而停滞,或则而出现一种妥协和另一种性质的好转.但是我们看到了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那些可以用艺术进行视觉传达精神思考的艺术家本身已经面临如此严峻的问题,那还有谁能够给这个创伤的社会一些更有效的疗治呢?至少直观的视觉层面上没有了.仅仅是靠几个实验性大家的"智慧型的公共性"思索与传达影响,对于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结构是无法给出完整的思索方案和解决疗效的.如此,我们需要的是培养有"公共性思维"的当代艺术青年,有备解决接下来全球化中出现的更多新的问题以艺术的名义做一个相应思考和试图解决的视觉呈现方式.这也是一个当代艺术青年本身处于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境遇中所应当加强的个人意识和相应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在此不是仅仅阐述作为对一个当代艺术青年的成长进行意识强加的举措,也不仅仅是关于知识分子的社会立场的思索,而是正对当代被搅乱的现象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思绪整理,至于有多少支持和反对不得而知,仅仅是一种建议性的思索提案.仅此.
  关于公共性,本身所具备的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社会概念,成立的基础是关于社会的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话题.而这个话题希望在下次的场合中再详尽阐述.

                    纪旺
                                                            2006.9.27写于798
怀疑批评了!
[沙发:1楼] 小西妹 2006-09-27 08:28:10
俺是外地人,露露脸 [s:5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