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观点 | 10个理由:我不想再收藏年轻艺术家的画了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895   最后更新:2019/03/11 10:40:52 by 点蚊香
[楼主] 点蚊香 2019-03-11 10:40:52

来源:YT新媒体  徐宁徐老师


除了装饰性需求,我不推荐再收藏年轻艺术家的画了。


在经济持续上扬的时代,我也鼓吹过“艺术消费”的概念,经常举出数据,中国中产阶级规模从数千万增长到亿,“艺术消费”将成为时髦的生活方式。而怎么“艺术消费”,最好的模式是收藏年轻艺术家作品,成为“新锐收藏家”。到那时候,我们将迎来艺术产业的火热时代,艺术也将走进千家万户,改变中国人的审美。


但现在,我叛变了。除了家庭的装修装饰需要,我真不建议你以“收藏”为目的,购买更多年轻艺术家作品。


为什么?


1.贵


今天任何一个能在正规画廊、博览会展出的中国年轻艺术家作品,不管是油画、雕塑,售价少则5万,多则10万20万。为什么这么贵,首先是中国艺术家们在大环境下都比较自信,其次是画廊不管生意好不好都要坚持加价50%的行规。这就造成中国艺术家普遍比欧美同类艺术家卖得贵,不值得买。

贾蔼力 《苍白的不只是你》此幅作品于2012年参加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春拍会时,成交价550万港币。


2.抄袭


当你喜欢一件作品时,记得使用google的以图搜图功能,你就明白中国年轻艺术家抄袭之风有多严重。

原作者 刘辛未《气节》  ,150×150×300cm,钢铁,2018

涉嫌抄袭作者 周海X《生长》综合材料 100cm×100cm×200cm, 2018


3.装x


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现在还有个趋势,观念而深刻,辩证而哲学,据说是国际化的表现。但我们的土壤似乎不走性冷淡风吧。


4.眼界


中国年轻一代,从小就出国旅行,资讯全球同步,他们的见识与认知,往往比同龄艺术家要广得多。而中国艺术家又喜欢群居,即使到年轻一代还爱扎堆,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聚会聚餐喝茶聊天中。这种生活状态下画的画、做的作品,怎么能让主流人群共鸣呢?


5.不流通


再贵的东西只有能流通,就有市场。但你如果你不小心收藏了20件年轻艺术家作品,有一天你不想要了,你会发现这些作品真的很难出手。上拍卖行麻烦且还不一定有人接盘,上咸鱼、微拍价格又太高。甚至,当艺术家发现你在卖了还卖你不忠诚。无法流通真的是买艺术品的致命伤。


6.画廊


中国发展太快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都比艺术行业快。比如移动支付、人工智能、高铁……这些都是世界级水平,世界级行业,培养出了世界级消费者。反观艺术行业,特别是主要推年轻艺术家的画廊业,还在沿街开店的模式,几个小姑娘,把摊位摆起来,门面开起来,其他就没了。你怎么能让艺术家变得更好更有价值呢?


7.Kaws


从默默无闻的年轻艺术家,变成现在炙手可热的“年轻艺术家”,卖画、卖项目、卖代言、卖公仔,这样的模式让很多年轻艺术家说:我也要成为Kaws,打造自己的艺术消费品牌……同学们醒醒。

2018年6月,BFF在巴黎看秀

2018年5月,COMPANION & BFF在长沙看风景

2018年7月,COMPANION在首尔


8.房价


作为一个可怜的中产阶级,如果你买的作品超过了空间需求,需要找个屋子堆放,你会发现用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子来储藏艺术品很浪费。


9.宰客


一个血淋淋的数据是,中国拍卖行新开户数量是在逐年下降的。也就是说,艺术行业期盼的新经济、新客户、新收藏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入场的人并没有支撑起一个新市场。原因很多,我必须说艺术行业的“宰客风气”十分严重。在很多人眼中,你是一个新藏家,同时意味着你是一只什么都不懂的小羔羊,什么艺术家的作品敢推,什么价格都敢报。被艺术行业伤了的中产阶级精英们,最后发现还是头等舱、度假酒店和米其林餐厅性价比更高。


10.体验经济


艺术消费”还是会越来越蓬勃。只是对99%的家庭,除了装饰性的需求,除了拦不住的真爱,各位真的不需要以“收藏”的名义对待艺术,也不需要以时尚杂志鼓吹的“新锐收藏家”为目标。看看展、旅旅游,有一次极致的体验,都是“艺术消费”。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