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俊:欢乐且违和的游乐园——“跷跷板:沈烈毅装置艺术展”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2041   最后更新:2019/02/16 10:57:41 by 开平方根
[楼主] 开平方根 2019-02-16 10:57:41

来源:凤凰艺术  姜俊


跷跷板:沈烈毅装置艺术展

今天,美术馆的剧场化、娱乐化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大量的参与性、互动性艺术和行为表演都在美术馆中举行。艺术家沈烈毅的“跷跷板”就被设置在浙江美术馆附近的林子内。


跷跷板被认为是一种最简单的双人合作游戏。艺术家正是利用了这种隐喻,并通过改造跷跷板,试图打断或打破这种二人关系的定式,且产生了多种变体。这种游戏非常应景的配合了“找朋友”的主题,当大家欢快地玩着跷跷板时,那种廉价且应景的电子音乐在反复播放,一种欢乐的气氛反而渐渐被翻转,从而使得每个有反思能力的观众获得了某种违和的诡异之感。


“跷跷板:沈烈毅装置艺术展”展览视频


浙江美术馆位于西子湖畔,隔了一条南山路,从湖边看美术馆,它隐蔽在一片树林之中。艺术家沈烈毅的“跷跷板”就被设置在这片林子内。蓝白相间的霓虹灯勾勒出来的招牌“跷跷板:沈烈毅装置艺术展”在树林中分外醒目,抢夺着路人的注意力。

“跷跷板:沈烈毅装置艺术展”展览现场


树林中的霓虹灯招牌让人联想到森林游乐园、林间露营地或是啤酒屋,我甚至还差点闻到了飘出来的烤肉味…… 从南山路上隔着树林不难看到和听到里面的观众(游客)在各种不同样式的跷跷板上欢快地玩耍和嬉戏着,美术馆瞬间变身成为一个热闹非凡的游乐场。

“跷跷板:沈烈毅装置艺术展”展览现场


艺术家利用了跷跷板这一形式,展开一系列的创作。跷跷板被认为是一种最简单的双人合作游戏。艺术家正是利用了这种隐喻,并通过改造跷跷板,试图打断或打破这种二人关系的定式,且产生了多种变体:


1、跷跷板被多重地固定在一棵树上,三组六人可以同时围绕着一棵树玩——形成了多人关系。


跷跷板 III Seesaw · III / 铁木 Ostrya japonica / 600cm /2018


2、在跷跷板的中间竖立着一组铃铛,当人们来回跷的时候,众铃铛一起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 跷跷板·萦 Seesaw·Entangle/ 木铜 Wood copper/400cm/2018


3、两个人被隔离在一堵单面有涂鸦的残墙两边(对于柏林墙的影射);或者中间是一堵两面有镜子的墙,你看不到我,我也看不到你,两边的人都只能看到自己的镜像;或是跷跷板被安置在高高的芦苇丛中,两人互不可见地在芦苇丛中一高一低反反复复;再或者两人无法看见彼此,只能看见有着自己实时大头影像的屏幕,因此在玩的时候双方语言上的沟通配合就非常重要,否则会导致对方受伤。


跷跷板·墙 Seesaw · Wall// 混凝土钢筋 Concrete & Rebar/360×210cm/2017

跷跷板·见 Seesaw · See/ 不锈钢 玻璃 Stainless steel & Glass/355×235×80cm/2017


跷跷板·镜 Seesaw · Mirror/ 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600×30×70cm/2012


跷跷板·面具 Seesaw · Mask/ 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600cm /2018


4、跷跷板被分隔为两段,中间由无数电缆线链接,当一端被压低,另一端则会通过电缆传导翘起,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技术上的延迟。


跷跷板·绕 Seesaw · Detour / 不锈钢木橡胶管尺寸可变 Stainless steel & Rubber tube of variable size/ 2017


5、在一个跷跷板中间安置了一个大盆,其中种植了一颗柳树,当人们在玩耍时,柳枝就如同长发一样来回飘动。


……


从单体的跷跷板来说,并非有什么特别之处,我甚至觉得它们是一系列很有趣的跷跷板创新设计。但当他们被聚合在一起,加入观众的参与,呈现为一种游乐园式的场景时,艺术的感染力才真正的散发出来。


除了安放每个跷跷板之外,如何布置一个场域,并形成借景其实才是公共艺术最为重要的核心。在林间,非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交通反光镜被错落地安置在树上,当大家欢乐地玩耍,或穿梭在树林中时,都可以在反光镜中看到自己和周围人的多重镜像。同时最让人觉得有趣的是,林中不断播放着一首我们熟知的童谣《找朋友》: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呀握握手,笑嘻嘻呀点点头,你是我的好朋友!


树林、跷跷板、霓虹灯、反光镜、歌谣、玩耍的人、观看的人共同形成了一个总体的剧场。我们不禁要问,它到底是什么?是一个艺术装置展,还是欢快的游乐园,或是一堆问题的形象化集合。



跷跷板·观 Seesaw · View/ 不锈钢铁 Stainless steel/400cm/2018


今天,美术馆的剧场化、娱乐化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大量的参与性、互动性艺术和行为表演都在美术馆中举行。它们集中体现为一种“游乐”状态,这可能也是今天我们这个娱乐至死的社会之主旋律吧!人的“注意力”成为了各行各业竞争和抢夺的对象,美术馆也毫不例外,由于它面对的竞争对手更为强大,比如游乐场、电影院、剧场、购物中心、度假酒店、健身房、体育中心……因此美术馆必须使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从而在这场注意力争夺战中至少维持原有数量的关注。也就是说,它必须要在形式上更为亲民,即获得普遍“游乐”的外观,因此我们明显看到了这20年来国际当代艺术馆和各大展览的转型,但娱乐化绝对不是美术馆的目标,它更需要履行一个公共机构的职能——一种公民自我反思化的教育。它应该使得人们放慢脚步,在繁忙中重新思考自己和世界、社会以及自我的关系。这一要求就迫使作品需要在不同的读解维度上展开,产生多个层面的互相映射,从而为观众打开新的视野。


跷跷板·晃 Seesaw · Sway/ 亚克力、不锈钢、木、水 Acrylic & Stainless steel & Wood & Water/500cm/2018


从第一个层面上来说,跷跷板装置是充满娱乐性的——好玩。如同我们现场所见,它无疑非常快地吸引了大众的参与,实现了成功的交流,获得了大量的关注。


其次,在跷跷板改造设计的层面上,我们的确看到了反思:当今人和人的固有关系正不断地被打破,被中介化。跷跷板中间被阻隔,从而形成了以上这一隐喻。由于这一表述并不复杂,比较容易被部分读者理解,所以也拥有一定的风险——这样程度短暂的反思性很容易被娱乐的欢快所遮蔽,从而使得反思无效,或无法继续进行。

跷跷板·墙 Seesaw · Wall// 混凝土钢筋 Concrete & Rebar/360×210cm/2017


再就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理解层面:多种变体的跷跷板,虽然本质上大同小异,但它们奇特的造型的确产生了无数各种欢快的生理体验,特别是当柳枝随着跷跷板上下起伏来回飘动的时候;当六人同时围着一棵树在来回起伏时;众多铃铛叮叮当当一起敲响的时候…… 每种玩法的确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在今天的日常消费中,同样经历着类似的逻辑:在繁荣的消费社会中,本质一样的商品却呈现出不同的表象,即一种系列性变奏,从而使得我们无限地沉溺于其中。一种更为深层的同质性和划一性正潜伏于多元且浮夸的外观之下——它们在不断的变体中形成了无尽的同语反复。



“跷跷板:沈烈毅装置艺术展”展览现场


接着我们再回到总体的游乐园维度上,即树林、反光镜、音乐和霓虹灯,以及参与者。悬挂在树上的众反光镜创造了一种自我反射的场域,自己看到了自己,所有的人也在不同的角度上观看所有的人。这往往构成了今天行为参与艺术的核心,即作为表演的参与者同时又是其他参与者的观看对象。我对我的观看在今天不只是创造反思,同时更指向了自恋,或者是介于其间的某种莫名,一种疑惑(irritating)。就如同朋友圈中的自拍照一样,我对我的观看又成为了他人观看的对象——是一种被主体有意识公开展示的自恋行为。 霓虹灯和欢快的童谣《找朋友》相反营造了一种吊诡的乡镇儿童乐园的气氛。跷跷板这种二人合作的游戏非常应景的配合了“找朋友”的主题,当大家欢快地玩着跷跷板时,那种廉价且应景的电子音乐在反复播放,一种欢乐的气氛反而渐渐被翻转,从而使得每个有反思能力的观众获得了某种违和的诡异之感。


整个“游乐园”的总体美学设置使得欢乐、廉价和艳俗共熔一炉,但也混杂着我们世代的某种怀旧和感伤,它和后面庄严的美术馆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讽。

浙江美术馆

“跷跷板:沈烈毅装置艺术展”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跷跷板:沈烈毅装置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8年10月1日—2018年11月22日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

艺术家:沈烈毅


2018“新松计划”浙江省中青年艺术家提名系列展从属于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美术馆承办的浙江省中青年创作人才(展览策划)培养项目,旨在发掘优秀的青年策展人及拥有多元化媒介与语言的青年艺术家,培育浙江当代艺术的成长环境,引领大众走近当代艺术的生态。本次展览“跷跷板:沈烈毅装置艺术展”系浙江美术馆自主品牌“南山138”浙江青年当代艺术推广项目之2018年第四季,于2018年10月1日至11月22日在浙江美术馆西广场展出。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沈烈毅


沈烈毅,1969年生于杭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雕塑研究会副会长。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擅于将自然和日常元素融入雕塑艺术的材料、空间与观念中,将个人经验转化为生命感悟的艺术表现。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