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 杨牧石:照明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199   最后更新:2019/02/15 15:58:16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9-02-15 15:58:16

来源:798艺术  王薇


杨牧石:原地消失

麦勒画廊 / 北京

2019/1/12 - 2019/3/3

杨牧石“原地消失”麦勒画廊展览现场


杨牧石在麦勒画廊的第三次个展“原地消失”延续了其一直以来对城市发展、生产关系等问题的思考。有别于以往作品的材料选择及色彩设置,此次展出的新作《照明》系列首次以散发着白光的霓虹灯管为创作媒介。简约而抽象的作品形态背后同样包含着艺术家身体力行的干预,及其与现实之间的紧密关联。

悬挂于主展厅墙壁上的《照明》系列呈现出形态各异的几何化造型,这些似曾相识的形状仿佛是存在于城市中无数个建筑或角落间的抽象视觉元素。它们连接着具体的现实,却又从现实空间中被抽离。曾经点亮城市夜晚的霓虹灯管裹挟着我们对商业、文化,甚至是意识形态的模糊记忆,并最终在工业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被悄然淘汰。

《照明1》87.5×161.9×18cm 白色霓虹灯管、铁皮、真石漆 2018


经加热后扭曲的灯条携带着身体的灼伤,指向了现实中个体的挤压与变形。闪耀着白光的灯体引人注目,却又格外刺目。衬托着霓虹灯管的铁皮上被覆盖了一层真石漆,霓虹灯管的光洁与真石漆的粗粝形成了一种质感上的对照,而这种微妙而颇具深意的视觉效果唯有近距离观看时方可察觉。触不可及的光芒有如障眼法一般可能随时消散无踪,在散发着热能的同时,亦无法掩饰其虚无的本质。艺术家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创作语言再一次揭示了大规模生产制造过程中个体行动的无效性。

似是出于对新作观念来源的线索性提示,此次展览亦在一个独立的空间中呈现了三件艺术家颇具代表性的“黑色生产”系列作品——《剥离》、《叠置》、《锐化》。与《照明》相同,动词化的命名方式不仅指向了创作过程中所包含的行为性因素,亦提示了作品所涵纳的与生产、劳动、制度相关的社会性思考。被覆以黑色油漆,且带有军事美学特征的作品,经由艺术家的反复打磨、制作,呈现出一种规制化的形态,使人难以在视觉层面将其与作品的材料来源——工业生产废料相关联。被强力意志所规训的个体经历了创伤性的改造,最终成为了承载着痛感、暴力、空乏与同质的抽象组构元素。

杨牧石“原地消失”麦勒画廊展览现场


艺术汇:你在麦勒画廊的第三次个展以“原地消失”命名,之前的两次展览“无效生产”、“强制执行”均提示了作品背后的核心思考,那么“原地消失”指向了你这一阶段创作怎样的推进方向?

杨牧石:用霓虹灯和铁、真石漆来创作是第一回。我从2016年开始实验,这回呈现是比较完整的。

艺术汇:你的作品媒介大多来源于工业或建筑材料,这类材料的运用与你的创作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反映了你对城市发展、劳动关系、社会现实等问题的思考。在最新创作的《照明》系列中,你采用了霓虹灯作为新的创作媒介。事实上,以霓虹灯或者光为媒介的作品并不鲜见,但其背后的观念指向却不尽相同。就你的创作而言,《照明》系列的创作是否依旧可以被纳入到你一直以来的观念线索之中?请谈谈霓虹灯这一媒介在你作品中的观念传达。

杨牧石:这个系列算我新挖的一个坑。我把一些个人的,微不足道的体验凝练成图像,这些图像看似扁平,其实是有厚度的,被挤压过的,刺眼的。以后会继续实验。

《照明3》215.8×86.8×18cm 白色霓虹灯管、铁皮、真石漆 2018


艺术汇:此外,《照明》系列中,霓虹灯管的底部衬托着一层覆盖着真石漆的铁皮,霓虹灯管的光洁与真石漆的粗粝形成了一种质感上的对照,这似乎是一个有意的设置?

杨牧石:是的,在不同的距离观看时会产生错觉。

艺术汇:与你之前以统一的黑色呈现作品的方式类似,在《照明》系列中,霓虹灯均呈现为白色。这种作品中色彩的一致性似乎消解了某种个体性的存在,对此你是如何考虑的?

杨牧石:白光是工作灯散发的颜色。当霓虹灯在高温中扭曲,并被密集地排列后同时散发出个体大量的无效运动。

艺术汇:在《叠置》、《平行化》等黑色系列作品中即已显示出几何化的造型特点,这一特点在《照明》中得以延续并强化。这些几何图形指向的是对现实之物的抽取,抑或是具有某种象征性的含义?

杨牧石:他们是夜晚中能见之物的集合。

《锐化-块》(No.5)180×90×17cm 木料、黑色喷漆 2017


艺术汇:不难发现,你几乎所有的作品名称均以动词命名,而创作的过程也融入了大量的劳动。作品本身在展现出极强的观念性及工业化的秩序感的同时,你仍坚持在以一种所谓传统的、手工式的雕塑创作方法展开工作。当然,二者并不冲突。你认为,存在于你作品中的某种观念性是否必须借由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得以彰显?请谈谈与此相关的思考。

杨牧石:不是必须的,只是刚好适合。

艺术汇:你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尽管最终呈现为一种简约、抽象的形态,但其与现实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或者说其所包含的现实指涉是相当丰富而具体的。之所以选择以这种形式呈现是否由于你认为它更加符合我们所处的时代语境?

杨牧石:呈现的方式只要合适就行,怎样都行。不符合时代也行,符合自己就行。


文:王薇

图:麦勒画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