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凛冽——艺术以北,设计以南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0   浏览数:1625   最后更新:2019/02/08 19:29:38 by 蜜蜂窝
[楼主] 蜜蜂窝 2019-02-08 19:29:38

来源:典藏Artcoco  马玲玲


黏腻的亚热带季风长久笼罩着深圳,在这个以设计之都自诩的城市中,艺术、设计和生活始终胶着着。在冬日已然到来的时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移植而来的凛冽却依旧没有吹散深圳当代边界的迷雾与混沌。这是亚热带不常经历的场景,但似乎不是亚热带从未有过的景象。


在何香凝美术馆近期举行的“亚热带未有的景象——北欧四国(丹麦/芬兰/挪威/瑞典)设计展” 中,策展人冯博一联合四个国家的分展策展人艾伦·霍尔斯顿(Erlend Hoyersten,丹麦)、约翰·胡思克宁&杨杨(Juha Huuskonen+Ian Yang,芬兰)、比昂·弗雷瓦格(BjornFollevaag,挪威)、陈淑瑜(瑞典),试图勾勒出北欧四国设计的基本脉络、线索、差异与共同性。在这个展览之中,以《Ultima概念餐厅》开场的芬兰展场从三对设计师组合展开有关“美食×时尚×小说”的讨论,而后的挪威展区则以“灵魂以北,存在以南”(North of my Soul, South of my Existence)解析当代挪威设计的核心价值观——创新和可持续性,而丹麦和瑞典展馆分别以“抵抗力”与“我们的物质生活”来简述各自设计中对当代生活的反抗与批判。

Anne Katrine Senstad,《元素2》,雕塑,沉浸式霓虹灯,2018


因此,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以现代化、简洁、生活感闻名的北欧四国当代设计的微缩图景。但除去展览的常规种种,感受更明显的是一个超然于设计、建筑与艺术边界的“北欧”构建。策展人试图在差异的表象下,切入或小规模汇总北欧设计的当代核心——对世界与人的探讨。这样的观念性工作,如同用霓虹灯管仿造的“极光”,是一种再创造和精神的刻意练习。而到最后,被塑造的“极光”完全与以往以宜家、阿尔瓦·阿尔托为代表的北欧设计之刻板印象大相径庭。

Laura Juslin & Lilli Maunula,《玻璃砖壁》(局部),手工染手树脂和再生玻璃,2018


“亚热带未有的景象”实在太像一个当代艺术展览了!以至于笔者在那个人造“极光”笼罩的展场,时常忘了这是一个设计展。无论是Anne Katrine Senstad(挪威)的《元素2,2018—沉浸式霓虹灯雕塑》、Katja Pettersson(瑞典)的《无用花瓶》、Lasse Andersen & Jens Jørgensen(丹麦)《断电》,或是Jenny Nordberg(瑞典)的作品《3到5秒快手设计品》等作品,几乎都与装置或行为表演无甚区别。参展设计师们借助着设计宽松的表皮,理性、克制地解析、质疑着当代生活的状况,并提出了比起艺术家更具落实性、可行性的当代方案。例如,芬兰设计师组合Kivi Sotamaa & TuuliSotamaade的《Ultima概念餐厅》,便是设计师们为探讨食物的生产方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提出的未来方案。在玻璃罐的方寸之间,一切交融而又重叠。蝈蝈与菌类、植物模型营造出难忘的环境体验,而最后又再度导向到对于人在日常生活中饮食的审视。

Katja Pettersson,《无用花瓶》,2018


除此之外,展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瑞典展区的三位女设计师Åsa Jungnelius、Katja Pettersson、Jenny Nordberg和策展人陈淑瑜。这个全女性团队围绕着“设计、生产、消费”循环链展开了最整体的批判与审视。“最新的科技正进一步模糊着我们和物品之间的区别,是人在控制物,还是物在控制人?是人在制造物,还是物在建构我们?”这是一直横亘在陈淑瑜策展工作中的疑问,她试图激起所有观众对设计物与技术的欲望权力结构的思索。在这个展区,审美的无用被显示无疑。Åsa Jungnelius的高跟鞋、口红与凤爪,本质上和Katja Pettersson的那些白色瓷瓶一样都是被创造的无用的欲望消费与创造,人(尤其是女性)在其间是被物所控件、构建的。而被取笑为“疯女人”的Jenny Nordberg则以那些简单粗暴的设计获得了某种新的自主权。但可惜的是,这种个案并不具备普适性,它在技术的浪潮下就像是巨型航母边的小木船,没有任何防御力。

Katja Pettersson,《无用花瓶》(局部),2018


在展场之中游荡以及随后冗长的设计问题研讨,笔者感慨北欧设计师们的前瞻力和思索力。设计如何解决当代生活的心理问题、设计如何营建共同体、设计如何抵抗技术对人性的颠覆问题等等疑问从他们那里呼啸而过,而这些显然是还处于品牌营造阶段的中国设计师们所无暇顾及太多的。但我们也知道,不久之后深圳(或是中国)的设计师们也会加入到这场当代语话的讨论之中。

Åsa Jungnelius,《物件和物品》(局部),2004—2018


或许,北欧的文化生产因着对日常生活的抵抗、肃穆而显得异常地敏锐、直击核心。但此刻大雾笼罩,谁又能如先知般在当代澄明?它和亚热带一样,也需要在混沌中小心挪步、击节前行,大家都仍在寻找自我的价值、自我的认知、自己的艺术与设计风格、自我的当代。北与南、艺术与设计、灵魂与存在,皆不过是前进中探到的参考坐标和岔路。这是当代自身的宿命,一如海德格尔在《林中路》扉页上所描述的:“林乃树林的古名。林中有路。这些路多半突然断绝在杳无人迹处。这些路叫做林中路。每人各奔前程,却在同一林中。常常看来仿佛彼此相类,然而只是看来仿佛如此而已。”所以,即使北欧凛冽、深圳胶着,艺术与设计彼此各奔前程又彼此相类,但到最后,我们仍在同一林中,仍旧迷雾重重。


亚热带未有的景象

——北欧四国(丹麦/芬兰/挪威/瑞典)设计展

2018.12.1—2019.3.3

何香凝美术馆,深圳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013号

文、摄影|马玲玲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