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文敏&郭城分获2018华宇青年奖大奖及特别奖
发起人:号外号外  回复数:0   浏览数:1275   最后更新:2018/12/09 17:57:02 by 号外号外
[楼主] 号外号外 2018-12-09 17:57:02

来源:雅昌艺术网


2018年12月8日,2018年三亚艺术季&华宇青年奖颁奖晚宴在华宇亚龙湾迎宾馆宴会厅举行。最终,来自重庆的童文敏获得2018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来自上海的郭城获评委会特别奖。除现金奖励外,华宇青年奖将给予获奖艺术家在专业领域持续的支持,包括艺术家作品和项目的实施及展览,以及相关的策划、宣传和文献出版等。


童文敏获评委会大奖现场


郭城获评委会特别奖现场

颁奖现场艺术家、嘉宾合影

童文敏

1989年生于重庆;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工作于重庆。




童文敏作品展览现场

  在此前一天开幕的华宇青年奖入围展“前提”中,童文敏的展区是一片绿色的草坪区域,环绕在四周的大大小小的影像视频是童文敏近年来的行为影像作品。

童文敏作品展览现场

《工厂项目-594厘米的认同》

《工厂项目》展览现场

  在艺术家自我身体普遍被悬置,行为艺术几乎被“表演”所取代的今天,童文敏持续数年的行为实践,为观众重新打开了身体与工厂、草坪、星空、松林、树梢、村落、小镇、街头、河流等自然空间和公共领地,以及与自我生命之间那些日常而又神秘的感知维度。


《眩晕》

《树梢》

《放风》

《城堡-地方志》

  在本届华宇青年奖的终评委们看来,童文敏的这些行为无不透着诗意和野性,但又毫不做作和煽情;它们无不俯贴着大地,但又总能回到她的身体根基。这并非是源自某个外在强力支配下的对抗,也并非出于某种自我情绪的宣泄,而是透过一种素朴的情感、能量和锐度,从身体内部或是与现实之间的些微关联中,向我们撕开了一个个生命-政治的缝隙。

郭城

1988年生于北京;上海同济大学工业设计工学学士(BE);英国皇家艺术学院Design Products文学硕士(MA);2017年任荷兰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y,Amsterdam)客座研究员;2013年至今兼职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


郭城作品展览现场





《A Felicitous Neo-past》

  郭城的作品被布置在展厅入口处,走进展厅大家会先看到一片小小的“土地”,据策展人刘畑介绍,“A Felicitous Neo-past(新的过去)”是艺术家郭城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化学家/环境科学家Heather Leslie合作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郭城在阿姆斯特丹西北的一块二战后填海造出的土地上,通过挖掘-筛选-回填的方式创造了一块面积一平米穿透人类纪地层的“无人类痕迹”的土地,并由此制造了对于人类纪地层的一个干预。而这一平米的存在本身,也成为了一个“没有”人类信息的时间胶囊和一个悖论。

郭城作品展览现场

  围绕着“A Felicitous Neo-past(新的过去)”的四周,一些水泥的长方条压着的小铝片上,有一个小小的感测器,它在感测的是,在这个空间中此时此刻的核辐射残余,每当它的盖革计数器被一个核辐射的粒子撞击到的时候,它就会发生转动,这就像是无时不刻存在在我们周边,但是我们无法理解到,无法把握到一个历史的痕迹。



《(临时的)小器具》

  这是郭城的另一些作品“(临时的)小器具”,作品由定制电路、盖革穆勒管、铝、碳纤维管、水泥砖等综合材料组成。在郭城的“研究调查”中发现,在被议定为象征人类纪起始的标志三位一体核试验发生之后的近半个世纪,千余起核试验所造成大气中本底辐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随着大气中放射元素衰变的不断进行,本底辐射强度按指数曲线下降。“(临时的)小器具”长杆末端的盖革米勒管在探测着环境中的辐射值,并随着接收到的辐射离子不断晃动,直至环境中的本底辐射衰减至人类纪开始之前的水平才会停止。郭城说:“如果这可能发生的话”。

郭城作品展览现场


《静物面具系列》

  郭城在展览中还放置了他的“静物面具”系列。这是利用谷歌DeepDream(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为主体所“观察”到的图像为素材,通过摄影测量法(photogrammetry)所生成的。在此观察行为当中,所有被观察的客体(无论生物非生物,人与非人)皆被人工神经网络视为像素(数据)并加以分析处理。即在此行为中,人的主体性被消解、物化,从而成为一种静物(still lif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