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用影像剪辑的方式改造了一个可以居住的展览空间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726   最后更新:2018/12/07 16:46:56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8-12-07 16:46:56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未计划是由 “ Ugan concept感物 ”品牌创始人王国华发起的一项资助计划,每年1-2项,对象包括艺术家 设计师等,以展现项目的艺术和社会价值为目标。在过去的两年里,感物已经先后与吴珏辉、蔡俊林分别合作了未计划 001《术》、《时间胶囊》以及未计划 002 《透明记忆里的家宅》。这次与艺术家李明的合作项目为未计划 003《转场:叠加17520小时》


挪威学者诺伯舒兹在他的代表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曾这样概括阶梯这一物件的意义“在罗马,阶梯并不是用来创造不同存在领域的距离;反而表达了地面本身的一种明晰性。阶梯的地板让我们更加接近大地,增强我们对场所的归属感。”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居身于这些地板之间,面对着周遭日益常态化的快速消耗,如何寻找另一种行为,将身心浸入其中,去唤醒自身日益钝化的感知力,进而佐证我们存在的时间?对此——我们似乎都在求证他法。


“转场:叠加17520小时”展览现场视频

转自“ Ugan concept感物 ”品牌


之前,艺术家李明在上海天线空间的个展“1703”中给出的方式是“进入”。当观众迈步在展厅中,透过李明给出的提示去勘探,那些充满戏谑色彩的作品与精心设置的展呈,再加上他事先安排好的迂回走道,让观众不停地在地板上移动脚步和视线,对那些被包裹着的触感物产生不同的想象。


在观察与屏息凝神之间,我们真正步入展厅中最隐藏的那一扇门:李明将平时从事艺术实践的房间“1703”,通过情感的置入,试图对整个现场完成一种“再次抵达”。那么,观众所处的这个空间是,又不是“1703”?正如哲学家克拉底鲁对老师赫拉克利特的反驳:“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对肯定与怀疑之间的摇摆,让我们迈步踏入一个心理的场域,又逸出了纯粹物理的空间。


“转场:叠加17520小时”展览现场


而这一次,李明与品牌“Ugan concept感物”合作策划的未计划003项目《转场:叠加17520小时》,并不是截取单一的生活物件,而是去“叠加”。“叠加”是将一件事物放在另一件事物上,通常两者都是明显的。往往在观看影像时,叠加是一种常见经验。它体现为:在上一个画面消失之前,下一个画面已逐渐显露,两个画面有若干秒重叠的部分。《转场:叠加17520小时》正是用影像思考的逻辑处理现实物质空间的一次行为实践。李明把空间“1703”和空间“1601”看作两段不同的时间序列、场景、记忆、情境,他用空间“1703”的工作方式带入感物办公室原址“1601”,并邀请数名艺术家展开“办公”。


“1601”办公空间原貌


“1601”由室内设计师陈飞波构建,原本是作为“感物 Ugan Concept”品牌的办公空间而存在。它藏身于钱塘江沿线,在这个按部就班的办公环境中,它显然极度规律而秩序。在此工作的日日夜夜里,空间见证了品牌的发展与成长。在此,也包括了诸多创新性构想的生成与出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新的办公条件的变化,“1601”结束了作为品牌办公的机能。它宛如落在地里的麦子被抛出落入泥土之中,重新生发。或许当我们踏入新的1601空间时,我们能看到两种状态的叠加:一种是办公状态下的1601,一种是居住状态下的1601。而我们故地重游,其实是又将此回溯到问题的起点,即我们如何看待恒久存在的、日常所处的空间,以及他们带给我们的感知体验。

秋布鲁的作品


如果我们步入其中,直至真正的居住,甚至朝夕相处。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发现那些日常中我们选择忽略的生活选项。秋布鲁的作品在进出空间的通道入口正在代替着人对远方完成某种遥望。它提醒我们向窗外去看:当原本的空隙中产生了新的实体,而这种发现又不由地促成了一座新的桥梁,它随着我们的视线搭向了我们平时不曾留意的周遭世界,我们所处的空间被这种目光所及而扩容,它带着我们介入到了更多的,他人的生活情境之中。


假如我们试图短暂地逃逸他人的注目,那么轻柔地拉上窗帘不失为一种礼貌的回应。艺术家郭熙的 “窗帘” 上面用难以重新描摹的复写纸纹样,将我们对原空间的日常职能记忆再度唤醒。复写纸作为一种正面涂有酸性显色剂,背面涂有内含无色隐染料的微囊的特种纸。它的原理是当纸重叠后,因受机械压力微囊破裂,无色隐染料溢出遇酸而发色,形成一种对上层影像的复制。这种对于之前痕迹显影的特殊方式,更近一步地让我们趋近于与居所之间的感性记忆。

郭熙的窗帘与陈戟&裘臻 <True blue production>


或许,感性之后的迸发也带有许些戏剧意义上的诗意。据此逻辑下,陈轴的 “淋浴间” 可能并不一定最适合淋浴,但它的确很适合去完成一种观看的仪式。当浴缸重新成为舞台,使用的人身居其间,化身为舞者。水蒸汽的升腾杂糅着艺术家对蓝色的持续研究一起,不由得将整个舞台的气氛从纯粹的感性认识渲染到了一种平静的冥思。当新的故事上演,不同镜面的参演角度又重新调度起环境之中我们彼此本身自省与反思。

陈轴,淋浴间


空间既然可以成为舞台,那就还可能成为一座乐园。艺术家李文强的艺术装置在空间中庭中营造出一种忘却烦忧的心境,有棱有角的金属在外形上被处理地光洁平滑,变得反而有点平易近人。墙上的影像装饰中不断运动着的形象,又将我们的思维由玩乐的享受拉回至现实的循环中来。



李文强,中庭不锈钢装置,灯光装置 ,护栏改造


当我们试着在日常的循规蹈矩中吐露心扉,用隐秘的方式去感受并触及彼此。陆冉让一个个木抽屉收纳的不仅仅只是琐碎的杂物,还有我们关于日常循环之中种种引人深思的哲思。简笔漫画被藏身于各个抽屉,这些都是空间之中的内空间之核。我们开始通过这些故事去真正感受,生活中需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与回应日常的消耗与循环。


陆冉,漫画作品


以货物叉车和柯布西耶建筑为灵感起点而诞生的True Blue Production(陈戟&裘臻,True Blue Production是一种可变换格式,当它的格式为床,它展示睡眠(不分白天黑夜)除去身体,梦境里潜意识生产的图像是否具有价值?当它的格式为立柜,它展示人在离开自己家,位移至临时住所之中为匹配临时情景所需要的所有可使用道具。同样展示着某种幽默标题党生产关系的是客厅的书柜,柜子里所有书本的书名均带有“傻瓜、白痴、愚人”等等,这些书本主题包括:文学、经济、哲学、剧本、摄影、历史、少儿漫画等(《傻瓜之书》圭多·雷尼绍 / Guido Renishaw )。以呼应“感物”作为“空间的第一层肌肤”继而使“贴图”从地面蔓延至墙面的数字图像(朱昶全)



朱昶全,壁墙背景画

朱昶全,壁墙背景画


圭多·雷尼绍 / Guido Renishaw,《傻瓜之书》


空间内,绝大多数的家具的原料都是木、石等有纹理的自然之物。作为项目的发起人,王国华强调“感物Ugan Concept”这次与艺术家的合作并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的物质层面。利用对原有办公空间的重新转场契机,“感物Ugan Concept”希望通过艺术家对空间之中的改建与创作加深彼此之间对所处环境感知力,通过这种身体力行的切实参与连接起人与环境物质之间的心理活动。而“感物Ugan Concept”也期待着一种并不确定的内在反映,去向艺术创作者一样,重新激活大家对于固有情绪记忆的感知以及对当下快节奏消费的反思。从而,让感觉置身其中,并非空无一物。

安德斯·林德伯格 / Anders Lindberg

他由内⽽而外翻出的拐杖 芒果树,榉⽊木,“开⼼袜子”牌袜⼦

上:安德斯·林德伯格 / Anders Lindberg

他的右眼问题与另⼀一个数学家⼀一样

1990 年年瑞⼠士法郎的局部 - 欧拉的眼睑, 两根指针脱落的时钟

下:蒋竹韵,《质数的图景》


梅数植,《01》、《09》

戎瑾君,椅子

艺术家把自己有趣的灵魂附着在玩提上,

给予它肚子、肠道、胃.....一件家具也可以成为一个生命体。


稳Office,《烟灰缸》

蔡俊林,《碗》


项目名称

未计划003《转场:叠加17520小时》


项目策划

李明


空间设计

陈飞波


项目发起人

王国华


参与艺术家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圭多·雷尼绍/Guido Renishaw ,安德斯·林德伯格 / Anders Lindberg,蒋竹韵,郭熙,稳 Office, 陈戟&裘臻,蔡俊林,陆冉, 梅数植,陈轴,李文强,戎瑾君,朱昶全。


特别鸣谢

秋布鲁


文:王智一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