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生:刺眼的黑色 |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2018
发起人:广州画廊  回复数:0   浏览数:1729   最后更新:2018/12/01 15:40:14 by 广州画廊
[楼主] 广州画廊 2018-12-01 15:40:14

艺术家黄永生携个人项目:刺眼的黑色参加集美阿尔勒发现奖2018。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2018

黄永生:刺眼的黑色


策展:刘倩兮

主办: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厦门市天下集美文广传媒有限公司

展期:2018.11.23-2019.1.2

地址:集美新城市民广场展览馆



相较于拍摄图像,黄永生更加感兴趣的是如今我们以何种方式获取、阅读和分享图像。对周遭世界极度敏感的观看,饱含情感又万分克制的表达,贯穿在他的每一件作品中。 《近况 (Those Days) 》是上百张香港当地新闻主播的肖像照片,下面配有当天的日期。 在一年的时间里,艺术家抓取了同一主播播报每条新闻之间那短暂瞬间的定格表情,以一种类似“考现学”的方式观察她一年中每天的标准形象下的微观差异。《记住一棵树 (To Memorize a Tree) 》用相片拍下一颗刚被砍下的树的每一片叶子,看似“徒劳”地记录了每一个曾经存在的、此刻又不“在场”的生命。而这些树叶的生命又何尝不像我们一样,看似亲密一体实则又无法彼此相通。 《一天的长度 (The Length of a Day)》中,他收集了一位朋友自杀当日留存于网络世界的、由他人拍摄的照片,并以时间顺序排列成一部“实时”影像。观看这部影像时,我们仿佛闯入了一个与那一天平行的时空世界。同样的,《印象·黄昏 (Impression Dusk) 》收集了他人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拍摄的日落的照片,并重新剪接成一段无限时长的影像。用无数个静止的画面组成了一部缓慢流动的影像,这是否回到了影像最本质的属性当中?

网络与现实、个体与集体、静止与流动,黄永生的创作始终在试图用图像捕捉时间——这种稍纵即逝的存在,以及拍摄动作背后的那些企图抓取或留下某样事物的冥冥欲望。 然而现实又仿佛印证了这一切的徒劳。 就像你永远无法知道朋友选择自杀当天在想什么一样,你也永远无法穿透屏幕去理解作为一种“演员”的主播在(比观众提前或许半秒)看到每一条新闻时的真实处境和她专业性的扮演之间的分别。 观看图像的人,是否与那个制造图像的人之间永远隔着一道无法跨越也无法填补的空隙?


——刘倩兮



展览现场


记住一棵树

数码输出相片、卡布灯箱

尺寸可变  2018


近况 (01-06/2017)

数码输出相片

尺寸可变  2017


印象·黄昏

单频录像,循环播放,彩色

尺寸可变  2018


在森林和原野

马达,音乐盒,纸条,扩音器

尺寸可变  2018


一天的长度

单频录像,彩色,有声

86400”,2017






黄永生,1990年生于广东东莞,四岁随父移居香港,毕业于五和幼稚园。2013年获中文大学艺术系张氏创作奖。创作关注当代社会的组成和潜规则,以至个人于其中的存活状态。热衷事物间的关系,更胜事物本身。近期思考运用现成物件和影像建构比喻,探索日常语言外的微细情绪和灰色领域。


黄永生近期展览包括个展“最慢的风”,广州画廊,广州,中国(2018),联展“陈拍岸,黃永生,伍思波”,TABULA RASA,北京,中国(2018);“照相亭”,Para Site,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香港,中国(2017);“低纬度的不透明”,广州画廊,广州,中国(2015);“我们的1989-1999”,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台北(201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