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乡村洗剪吹VS美院高级灰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647   最后更新:2018/11/27 12:16:38 by 点蚊香
[楼主] 点蚊香 2018-11-27 12:16:38

来源:ARTYOO  孙策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纳粹美学的帖子特火。我们知道希特勒美术生出身,曾立志做一名画家却被维也纳艺术学院的教授们拒之门外,无奈之下成了第三帝国的元首。取得政权之后,不忘初心,从世界上最有范的军服到第三帝国无与伦比的崇高建筑,从完美造型的大众汽车到体现极致美学的“意志的胜利”,几乎涵盖了高雅艺术所有的领域。



时过境迁,当人们回眸对纳粹创造出来的美,惊艳到窒息时。被称为美国公众的良心的苏珊·桑塔格写到:法西斯主义采用了很多艺术的辞令和手法,它的意识形态最黑暗的方面是在”艺术”的名义下,其表现出来的”美”更利于它的存在和表述。当法西斯强行将美学绑架到自己战车上的时候,一种前所未有的邪恶力量就诞了。“美”本身与道德和良善息息相关。不要在”美”蛊惑下失去良知。于是她又写到:写作就是一种政治。不止如此,人们的意识会带出行动,行动即是政治。

苏珊·桑塔格


其实,抽象艺术本身在语言的层面上带有强烈的平等观念。事实上,几乎所有大独裁者都反对现代艺术(包括抽象艺术)。希特勒1937年在慕尼黑大学考古研究所举办了“堕落艺术展”,让德国民族对作品进行批判和嘲笑,然后把一大堆画廊经纪人和批评家都无法预测的精准名单驱逐出境。甚至连纯技术宅男的包豪斯也被批判为“非德国”,最后关门了事。在欧洲另一个角落的斯大林同样下手不轻,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画家马列维奇在1920年还兴致高昂地宣称:“正是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以革命性的艺术形式,早早地预言了1917年政治和经济革命的到来。”结果没几年之后,现代主义被认定是资产阶级的垂死挣扎,康定斯基等艺术家纷纷逃往美国。当然还有(此处省略100字)。




可见,包括抽象艺术在内的现代艺术令独裁者恨之入骨。Why?抽象艺术不就是一堆让人看不懂的色块或几何图案吗?统治者何必这样兴师动众?其实,抽象艺术在语言层面上包含着现代民主国家最基本的价值观:平等、自由。抽象绘画本身具有平等的理念,它暗含着某种政治立场和诉求。我们想象一张写实绘画中的苹果吧,画面不可能是苹果的全部,会有背景,此时描绘的对象就是苹果,是高阶级的,背景是低一个阶级的,背景是为主体服务的。而抽象绘画没有形象,每一个色块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也许当塞尚为了画面整体结构不惜违反透视法把果盘后面的边缘线提高的时候。现代主义早期的绘画还是建立了二维上的秩序感,它的基础是画面的四边,所以强调的是平面性。


请注意,这种对平等的表达是语法层面上的,是本质上的表达,不是描述性的表述。曾几何时和两位批评家朋友在微博和微信上论战:艺术应该对社会直接介入还是为艺术而艺术。那时的我还是站在艺术纯粹性的立场上摇旗呐喊。我说,绘画首先是“好”的绘画;而不是“正确”的绘画,不能用正当性来评判绘画作品。我的意思是说:今天我们在谈论“艺术介入社会”的时候,还是把艺术作为一种批判手段,强调它功能上的正义性,比如揭露黑暗。把它和纯美学上的讨论区分开,其实这样的切分本身是有问题的。或者说这样的判断把真问题遗漏掉了。


可惜的是,一种艺术语言在出现时的合法性,很快就会随着大众对它的接受而失去。风景画出现时,欧洲的教廷和民众大为愤怒,怎么可以把自然作为绘画的主题?绘画只可以表现天国和耶稣不是吗?如今我们对风景画不会有这样看似可笑的偏见,而当时的油画家可能因此被绞死。今天的画家再画风景肯定不会被绞死,那是因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对抗性已经消失了。而今天做抽象的艺术家如何在语言层面上提供出新的合法性就是对作品本身在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至关重要。这里面所说的语言层面不是指一种有才华的风格或是一个idea。它是一整套语法结构,是一个自恰的逻辑闭环。当然正如毕加索所说:这(艺术)是一个谎言,但是一个真实的谎言。当然有人会说(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艺术家不需要思考太多,凭本能就好了!我嘴上也许会说:也许你是对的!心里一定会说:本你妈个头。其实好艺术家,才华和创造力缺一不可。


今天,中国的抽象艺术已经进入了学院;甚至全国美展都特意开辟出抽象的板块。当然这事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我尊重的老师就有很多在推动本土抽象艺术的发展。然而我想说的是:在审美判断上,没有哪一种审美本质上比另一种审美更高级,或者这个优势是无法被证实的。乡村洗剪吹VS学院高级灰。我们当然可以崇尚、可以为之振臂高呼,但在本质上无法证实。我们知道,大众文化的审美其实是被塑造出来的,并不是个体原发的;可谁能说精英审美不是呢?人是历史的产物,审美(品味)也是。而且,不要忘了:媚俗是媚雅的邻居。可悲的是我们认为自己可以天然的成为自己,可是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成为一种类型当中的样本,而不是独立的个体。


前段时间和姚斯青博士有一个关于画家的“审美趣味”的谈话很有意思。我说,我其实很警惕这种艺术趣味,往高了说是品味。因为我觉得一味的遵从趣味,其实是被动的,自我放逐的,不自由的。斯青说,趣味不是天然的,你的阅读和思考都是你趣味形成的根基。我恍然大悟:其实,不被画家的小情绪所捕获很简单,要把趣味对象化,然后你就可以审视它,对它进行拷问和批评。这样你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你。成为你自己,其实就是把自己分裂出来一个它者的目光来反观自己,是自己对自己的异化。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