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2018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开幕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752   最后更新:2018/11/26 21:12:06 by 叮当猫
[楼主] 叮当猫 2018-11-26 21:12:06

来源:界面  蔡星卓


摄影到底有多少种可能?

11月23日,第四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于厦门拉开帷幕。2015年起,以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为线索,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作品齐聚厦门集美。今年的摄影季涵盖30场展览,其中涉及的艺术家来自美国、法国、瑞士、土耳其,以及中国本土。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集美·阿尔勒摄影季都会专门推出一亚洲国家展览版块,而今年推出的是来自韩国的摄影师作品。此次集美·阿尔勒摄影季的展览分布于三个场馆:集美新城市民广场展览馆、三影堂厦门艺术中心和北岸艺术区。

市民广场展区

北岸艺术区展区


【2018年度阿尔勒单元展览 EXHIBITIONS FROM ARLES 2018】


每年的集美·阿尔勒摄影季,都有8场亮相于夏季阿尔勒摄影节的展览远道而来进行展出。

三影堂厦门艺术中心展区


在三影堂厦门艺术中心的室外展览区域可见威廉·魏格曼的作品《身为人类》。这位艺术家拍摄了许多魏玛猎犬,来探讨作为家庭主妇、宇航员、律师、工人......的人类身份。

马修·加弗苏的作品《H+》关注的是超人类主义运动,该运动提倡用科学和技术提升人类的体能和思维。作品本身用隐晦而神秘的手段探讨了人类的身体、日常生活以及同技术的关系,同时也展望了未来。

勒内·布里带来的展览名为《想象的金字塔》,展厅内不乏三角的几何造型。自1958年造访了埃及,并发现了萨卡拉金字塔后,这位艺术家就开始追寻世界各地的金字塔,并用照片记录下来。其热忱也延续到了素描,以及收集角锥状物件上面。


摄影师安·雷用镜头记录了设计鬼才李·麦昆十三年,并诞生了三万余张照片。他们并非合同式的正式合作关系,而是彼此信任、基于友谊的关系。这位结束了自己生命的时尚设计师,被安·雷称为“创造家”,拥有着温柔、幽默等性格特点。设计时装当然很重要,但他的创作性并非只与服装相关。诸多展厅中,这间环形展厅展出的作品,被安·雷认为是李·麦昆最有代表性的时尚作品,就像“他的宇宙”。展览名《未完成的》取自李·麦昆的最后一组未完成的时装作品,其照片也同样出现在了展览当中。

克里斯托夫·卢瓦左的展览《图像权》出自2015年阿尔勒监狱主管们给服刑人员开设的一个摄影研习班。卢瓦左给了参与者们一个集体使用照相机的机会,通过问询服刑人员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这些“故事肖像”得以诞生。


这是来自土耳其艺术家西内姆·迪什利的《濒临边缘(自画像)》装置作品,是展览《烟柱》的一部分,它展示了水的两面性——赋予人生命,同时具有威胁性。《烟柱》是来自土耳其艺术家们的群展,他们热衷于记录当下“正在发生着”的土耳其。这是一个有着明显矛盾的多面国度,而土耳其的艺术家、记者和知识分子哪怕是做本职工作都是在冒险。 此次展览是向那些不顾极端险恶继续勇于发声的人致敬。

同样是记录冲突,维多利亚·沃伊切霍夫斯卡的作品《闪光》从多个维度描绘了当代欧洲所发生的乌克兰战争。它虽已被人遗忘,却仍愈演愈烈。

阿尔勒摄影节图书奖创立于49年前。所有2018年图书奖参赛图书也都在现场展出。


【韩国影汇 GREETINGS FROM SOUTH KOREA】


每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关注一个亚洲国家的摄影境况。继印度尼西亚(2017)后,今年,集美阿尔勒邀请了韩国艺术家,通过三个展览展现三个时代的摄影师。此展览由韩国首尔摄影博物馆及松隐艺术文化基金会合作策展。

《林应植: 透过镜头看历史》由石宰贤策展,并与韩国摄影博物馆合作策划。林应植(1912~2001),不仅是著名的韩国摄影的先驱者,也是管理者、教育家、批评家。林应植作为韩国摄影的标志人物和韩国二十世纪历史剧变的见证人,其作品兼具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此次展览跨越了林应植五十年的摄影生涯,旨在介绍艺术家林应植本人,以及他艺术创作上的成就,观众据此可了解国际上甚少知晓的韩国摄影史内容。展览还审视了林应植在现代韩国艺术史上的作用,以及他如何将摄影的地位从纪实变成了艺术。


《重塑我们的时代 - 战后一代的韩国摄影师》囊括了艺术家金重晚、具本昌、李甲哲、闵丙宪和朴起好的作品,由韩国摄影博物馆合作策划。展览从这五位生于战后的韩国摄影师的视角,探究着在经历这段波折历史之后做一名韩国人的意义。

《同一个季节,不同的回忆》由松隐艺术文化基金合作策划,包含了白丁基、鄭喜丞、河泰汎、金勝求、劉永眞几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对时间、季节、人性这三者的循环往复有着或文本或具象的表达,他们的作品体现并抓取了这些表达中的一瞬或一丝回忆,让我们有机会停下脚步,思索一下时间的更迭。


【中国律动 CHINA PULSE】


“中国律动”单元是一系列来自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目标在于探寻当下的中国摄影脉搏。

艺术家黎朗乘坐高铁在北京和广州往返的旅途中,以统计学采样的方式每分钟一张照片的频率,透过车窗拍摄的铁路沿线景观,由此创作出了作品《某年某月某日漫长的一天》。结合从网络征集的志愿者声音,最终成为这部以五台投影仪播放的录像装置作品。


名字灵感来源于山峦的走势,展览《起伏》由七位女性艺术家呈现,她们是:蔡乙荣、曹梦雯、杜艳芳、甘莹莹、宋沭阳、吴梦媛和周仰。展览作为“终南山驻留计划·冬”的延续,试图用影像探索默不作声的世界,揭示如山脉般起伏的真相。






【无界影像 CROSSOVER PHOTOGRAPHY】


“无界影像”单元邀请策展人在媒介(印刷、视频、数码、装置等)和多元文化等不同面向上展开摄影的多元跨界可能。


《俯瞰大地》来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东南沿海城市航拍,展示了冷战期间美国政府机构为了获得中国的军事经济状况,采用的包括航拍与侦察卫星在内的情报收集。九十年代移居美国的中国工程师徐林复制了这些后来被解密的图像。

《你没有妄想症,我们无时不被注视着》来自艺术家陈晓、郑雨岚、李榮浩、卢冲、罗茜羽、乔纳森·大卫·史密斯、周一辰、钟金鸣,探讨了数字媒体如何影响我们对隐私和观看的理解。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 JIMEI X ARLES DISCOVERY AWARD】


此次集美·阿尔勒摄影季的另一重要单元集中呈现了十位集美·阿尔勒发现奖提名摄影师,并将于本月25日公布得奖结果。

刘卫作品《明日记忆》

廖逸君《实验性关系》展览现场。廖逸君于11月24日获得集美·阿尔勒 - Madame Figaro女性摄影师奖。

戴建勇的作品系列《朱凤娟》(又名《茱迪·朱》)展览现场。

雷磊作品《周末》展览现场的视频部分。雷磊在11月25日获得了第四届集美·阿尔勒发现奖。

沈玮《已经想念你》展览现场。

苏杰浩作品《早晨的风暴 》。

邵睿璐作品《不要害怕》的现场装置部分。

杨文彬作品《灰镜》展览现场。

黄永生《刺眼的黑色》展览现场。

胡伟作品《为公共集会(邂逅)的提案》。


【藏家故事 COLLECTOR’S TALE】


每年,集美·阿尔勒都展出一系列关于中国影像或中国藏家的重要收藏。今年,《能走的就行——中国乡土食材摄影》(策展人:鲁小本&蒂莫西·普鲁斯 )汇集了关于中国食品和食品生产中那些迥然不同、不拘一格的业余照片和相册。展览现场趣味性非常足,甚至瓜子和板凳都已为前来看展的人们备好。


中国烹饪多样、丰富,不仅让中国人着迷,外国人也如此。在中国,只要是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满地爬的,或是背朝天飞着的,似乎都能吃。过去几十年,这个国度对食物的痴迷创造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匿名照片和相册。《能走的就行》将形形色色、兼收并蓄的有关中国美食和食品生产的民间摄影汇集起来。大量的素材取材于现代冲突档案馆由苏文和鲁小本在过去八年搜集的丰富馆藏。此次展览十分诙谐地探索和赞美食物在摄影爆发式增长的中国当代史中的地位。


【在地行动 LOCAL ACTION】


“在地行动”单元是由来自厦门本地策展人与艺术家参与策划的展览。


《起点 - 从80年代走来的福建摄影师》囊括了七位福建摄影人的作品,包括陈勇鹏、崔建楠、李世雄、焦红辉、王鹭佳、曾璜和周耀东。另外,去年获得发现奖的摄影师冯立也在此(北岸艺术区)展出其在法国阿尔勒进行的创作《阿尔勒白夜》。

《如果连日光都是布景》来自艺术家陈旻、陈卓、许家维、喜鹊艺术小组、金晶和骆少。


【空房间计划 PROJECT ROOM】


在这个新的单元,集美·阿尔勒邀请了一位摄影师参与,其作品旨在探索摄影形式的边界或创造新的影像事物。马提亚斯·坦契奇的作品《3D朝鲜》以3D形式记录了这个神秘而富有争议的国度。

夜晚中的市民广场。此次摄影季将持续至2019年1月2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