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艺术公园值得打卡:艾未未的建筑公园最惊艳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2226   最后更新:2018/11/16 16:04:17 by 另存为
[楼主] 另存为 2018-11-16 16:04:17

来源:PART帕特国际艺术留学


艺术 + 公园,一种公众艺术空间的新形态,这些年正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尝试。开放的场域进一步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区隔,让更多的人有了与艺术互动的可能。

说起艺术公园,你会有什么样的想象?

还记得那座“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吗?孤零零地矗立在海边,与大海为伴。

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秦皇岛


还有那些在海边举办的音乐节。比起在森林,草地或广场,大家还要更自(放)由(飞)呢。

有名的贡寮国际海洋音乐祭,已是亚洲十大音乐节的第一名


“海”,自带浪漫 Buff(属性加成)。

好像什么事只要一跟大海扯上联系,就变得不一样起来。


大海,小岛,艺术,公园。把这几个意象联系在一起,你会想起什么?

是的,上海又双叒建艺术公园了。

10月20日,一座“离大海最近的当代艺术公园”——没顶公园开放了。


“没顶公园”很原生

艺术品很先锋


崇明岛,上海“城市后花园”。

在这里打造一座当代艺术公园,先锋意味不言而喻。

没顶公园鸟瞰图

没顶公园入口


没顶公园(Made in Park),一个全新的文化艺术生态。各种艺术的、非艺术的“玩场”,在这里都能找到:艺术实验空间、露营地、马场、文献馆、鱼塘、艺术家驻留、雕塑空间、小型动物乐园……


对当代艺术有所了解的朋友们,对徐震和他的没顶公司应该不会陌生。这座公园正是由徐震的没顶公司与崇明大通艺术馆共同创建。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年青⼀代的领军人物,徐震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广泛展出。他也是中国有名的网络艺术社区 www.art-ba-ba.com 的创办者。


在没顶公园常设展,可以看到徐震的几件知名大型雕塑装置与绘画作品。

徐震作品《永生——波赛冬、乳鸽》

徐震作品《永生》  

“永生”系列雕塑是徐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中西古代雕塑的碰撞,展现出东西方世界的对话状态。

在空旷的公园场景映衬下,这些雕塑呈现出一种魔幻的意味


开园之际,三位年轻艺术家陈冷、李汉威、陆平原也带来了联展“环形狩猎”。

没顶公园“环形狩猎”,陈冷,《信息壁》,2018


陈冷的作品《信息壁》,将信息时代比作一只朝观者迎面而来的、无法停止滚动的巨型轮胎。

艺术家选择以广告牌的形式放置在户外空间,如同纪念碑式地屹立着,供人瞻仰与遥望。《信息壁》隐喻了“环形狩猎”的关系——大时代的轮胎正碾压着观者,而同时消费者又对这图像象征的产业景观趋之若鹜。


没顶公园很新,也还很原生,但艺术品却很先锋。正如没顶公司所说,这是“离大海最近,离梦想最近的当代艺术公园”,同时也是一个别有志趣的艺术实验空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预约参观游览。


没顶公园

地址:上海崇明区六滧港西南100米

开园时间:2018年10月20日

交通:建议自驾前往



西岸油罐艺术公园

工业遗址大变身


除了没顶公园,把目光转向魔都艺术长廊——西岸,还有一座油罐艺术公园正在筹建中。

西岸艺术带


油罐公园,光听名字就能感受到这个公园浓浓的工业风。


公园位于徐汇滨江,原本是一片工业遗址,核心区域是原中航油的五座储油罐。庞大的油罐,内部的穹顶和曲面圆周空间,为艺术家改造带来了特别的灵感。

油罐艺术公园设计图

全景效果图


根据改造方案,每个油罐可以分为两至三层,分别设计成不同的空间:


有 Live House;有主题餐厅,屋顶露台能观赏到整个徐汇西岸的风光;有装置艺术展馆;有主推当代艺术的美术馆;还有可举办时装秀、户外音乐节等活动的大型空间。此外还有迷你剧场、画廊、设计街等多种艺术空间进驻。




油罐公园效果图


将特殊的工业空间改建为面向公众的文化艺术场馆并不容易。


负责油罐艺术公园整体设计的 OPEN 建筑事务所设计师李虎说,“油罐本身是非常有趣的空间体积庞大、内里中空,但此前却少有人关注,因而徐汇滨江油罐艺术公园可以说是全球首例油罐改造空间的案例。”

油罐艺术公园外景效果图


未来,油罐公园还将建有城市广场和草坪广场,走出美术馆便可以欣赏喷泉,巨大的草坪一直延伸到江边,四季都美如画。公园草坡下方则是连接5座油罐的地下空间,会开设咖啡厅、艺术品商店和其他公共配套设施,人们在此可自然而然地通往另一座场馆。


油罐艺术公园

地址:上海龙腾大道2350号

开放时间:2019年3月

交通:11号线云锦路站、龙耀路站


艾未未的建筑艺术公园

奇思异想的“小房子”


除了上海,周边也有值得一去的艺术公园。

很多人不知道,早在 2007 年,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就在金华主持设计过一座建筑艺术公园。


公园中的17个小型公共建筑,汇集了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茨克奖获得者、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以及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森俊子、北大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永和等7位中外知名建筑设计艺术家,他们分别来自美国、瑞士、德国、墨西哥、荷兰、日本及中国。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公园里的部分建筑物吧:


茶亭

设计师:Emanuel Christ,Christoph Gantenbein,Germany


茶亭犹如伫立在森林空旷地中的一棵大树。宽大的枝干、悬挑的树顶守护着它所覆盖的领地。它创造了一个新空间、小广场。它属于社会大众,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驻留的场所,如同人们聚集在乡村的大树下交谈一样。


这个方案试图以最古老的形式创造一个空间——仅仅提供一个庇护场所,而不作他用。建筑物的形式很简单——在魁伟的茎干上覆盖着巨大的圆形屋顶。设计师还选择了一个无方向感的形式,使茶亭对任何方向都是开放的。

博物馆

设计师:艾未未,中国



博物馆的概念来源于当地常见的坡屋顶建筑,将三个坡屋顶的房子并置在一起,形成了六边形的建筑母体。

博物馆从东、西、南三面看过去都是普通的坡屋顶建筑,形状与当地常见的房子无异,形式简单朴素;只有在北面才能发现它的独特之处。人们从室外到室内,从入口到出口,会产生有趣的空间体验。



多媒体放映室

设计师:金安和,德籍韩裔


该设计从多媒体的最广泛层面和功能内容出发,强调它兼具个体和集合的特性。在多媒体走廊中,多媒体的这种多重体验不仅仅局限于虚拟空间,空间的建筑特点使人们在现实中能真正地聚集在一起。


茶室

设计师:刘家琨,中国


茶室的基地位于大坝的低地,大坝之外为广阔的河景。这是一组非常轻盈的饮茶之所。设计师把100平方米的茶室分散成若干个独立的吊脚茶楼。高起的凉台可以捕捉到河景与野风,达成了人们休憩饮茶的基本愿望。小建筑以轻盈的体量与厚重的大坝对应,如候鸟飞过,轻扑翅膀。



书吧

设计师:Michael Maltzan,the U.S


Michael Maltzan 建筑设计事务所自1995年成立以来,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学会和美国进步建筑杂志授予的诸多奖项。

书吧的墙体一旦储藏了书本,看起来好像向两边扩展,将神秘隐藏其中。步入书吧,一种开放的造型给人带来奇异、微妙的感受。室内空间围合形成书吧,人们被一系列的台阶引向高处,前方的每一个台阶都作为凹糟,为连续的书架提供了支撑。另外,入口处表现为一堵书墙,而在公园中远望时,它退隐为一个大窗。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这座公园现在已经不再正式运营,但其大胆的设计理念,以及留下来的建筑作品,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毫不过时。而“荒废”的公园也吸引着很多文艺青年、摄影爱好者去拍照,甚至一些婚纱摄影公司也热衷于来这里取景。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

地址:金华市金东区东孝街道的义乌江北岸

交通:建议自驾前往


#国外艺术公园打卡#


考虑到政府支持、配套设施、运营系统、管理人员的到位等等因素,国内艺术公园可以说还处在尝试的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找到更适宜的发展模式。


而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艺术公园已经形成的一套成熟的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


趁着留学或者出国旅行的机会,有很多艺术公园值得去打卡!留学菌也在这里给大家安利几个国外值得一去的艺术公园:

Wanas Konst 艺术公园,一个童话般的梦境

(瑞典,Knislinge)

“褶皱的童年”艺术公园,简单创意的巨大魔力

(瑞士,Meyrin)

超级线性公园,城市游乐场

(丹麦,哥本哈根)

新西兰当代艺术公园,以山海为画卷

(新西兰,Kaipara Harbour)

札幌艺术公园,艺术之森林

(日本,札幌)

潮人区艺术公园,艺术化建筑景观

(美国,Florida)


当艺术遇上公园,公园场域的开放性、流动性,与艺术的强大创造力一相结合,为城市居民带来充满想象力的新“玩场”。


无论家庭聚会,还是休闲小憩,都能在这里随心所欲地享受快乐的时光,小孩玩耍嬉戏,成人啜饮闲谈,人和场所、和艺术都发生了更多的化学反应。


当一座城市有了艺术公园,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它?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理想城市,以及什么样的艺术公园呢?


公园的艺术性以外,城市居民的艺术素养,公众对新兴艺术空间的广泛参与,城市商业环境对艺术领域的包容度,或许更能决定这些艺术公园的未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