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模拟、电脑程序、电子音乐...这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发起人:脑回路  回复数:0   浏览数:1473   最后更新:2018/11/09 21:34:16 by 脑回路
[楼主] 脑回路 2018-11-09 21:34:16

来源:Cc主义


数字媒体艺术家在这两年都很“火”

可能是他们的作品可以跳脱出

传统艺术领域所既定的思维方式

情景模拟、微观模拟、电脑程序、电子音乐...

这些词是不是听起来

跟科技,AI有着许多的关联?

但这些词恰恰是我们这次观展的关键词!

《王长存:逻辑的感觉》

《朱昶全:一个动作的历史》


本期栏目中,我们邀请了群友参加此次展览的现场导览活动,群友们也能从作者的角度、策展人的角度,多方面了解艺术作品的深意,看看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土豆

网店店主、自由设计师,30岁

王长存:《逻辑的错觉》里的作品大多利用到计算机逻辑思维:从名画作品上取得色彩,用小像素模块组成对称性的新作品;五十首经典流行乐曲一次性的合成一首嘈杂的“杂音”;一部电视剧每一帧的画面拼成一副色彩斑斓的画;用五言绝句平仄规律,从数据库里取字随机生成的“诗歌”等等。

都在向我们展示了计算机逻辑思维和技术让艺术再生,也无不讽刺了生活里我们一贯具有的逻辑关系,这种新生成的错觉感,让人为之赞叹。

朱昶全:《一个动作的历史》展厅空间略显灰暗,四周遍布视频投影设备,光线的缘故,投影幕像是悬浮在这个展厅空间里,地面上放着很多不同规则的水池,地面还画着红蓝线条的涂鸦,水池像是用一个大水池打散的,就如红蓝线条被打散般,我在墙壁上看到了一个红蓝线条组合成的画。

作者将一个有序有逻辑的视频内容打散成片段式无逻辑的一个个视频作品,在这驾临于时间和空间之上的展厅里,你必须静下心慢慢品味这错乱无章却能让你看完后组成逻辑关系的视觉作品,它关于空间、关于时间、还关于记忆…



酸酸

自媒体,26岁

OCAT此次的双个展感觉像是科技与影像的碰撞。王长存擅长利用电脑、编程等技术手段表达自己的艺术感知,也偏向于在影视与音乐中做一些文章。

其中觉得比较感兴趣的是他的“快速查看”系列,将一集美剧的画面逐帧拼接成一张巨大的图,暗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我们似乎无法好好地去欣赏一部美剧。但其实艺术家这样的形式根本无法使我们真的快速查看到剧中的内容,但是他的想法也确实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一种生活感受。

另外比较喜欢的是《c小调的三个窗口》,他把三个不断移动的窗口做成了小时候玩过的“弹壁球”,而且每次撞击到边缘的时候其实是按照巴赫的c小调赋格曲在跳动音符。不说这到底有什么意义,但确实还是有些消磨时光的魔性气质。

另一边A展厅是朱昶全的个展,以视频影像作品为主,对我来说,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放大》,影片表达了隐藏在艺术家内心的某种恐惧,而这些恐惧“被”影响着人的行为、生活和性格。



樱桃

纪录片编导

(王长存)作者把原作品里面的“时间”元素进行重新定义和组合,作为对现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呈现,能够清晰的看到作者的思考和表达,不由让人产生认同和共鸣;

(朱昶全)作者极致的个性化风格,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恐惧、孤独、压抑,让人想要逃离。



孟阿怪

国企职员,27岁

这次展览中让我觉得有趣的是“按摩椅”,个人觉得有些黑色幽默的意思。潜意识的力量,通过声音让你产生感觉按摩椅在为你按摩,但其实并没有。“潜意识”的意思是:"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类很多事情上都是潜意识在作祟,说到底就是“你想多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社会上的人 压力那么大,烦恼那么多。想法太多,你觉得它在发生,它要发生了,但其实什么都是你想出来的;

最喜欢的是B展厅的“有头无脑”的影片,像是把自己的日记读给观众,作者的思维和我很相似:漫无目的,看似游离散漫,但其实抓的都是细节。我最喜欢“人总是猎奇,但总是时机不对”这句话,我想所有人都疯狂地活在悲惨世界里,最后在暗淡无光了无天日的宇宙里回到唯一温柔的怀抱中。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