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睡眠复仇,梦见生命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251   最后更新:2018/10/26 09:33:42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8-10-26 09:33:42

来源:artforum


睡眠复仇梦见生命展览现场,2018.


这个体量可以被一个标准行李箱容纳的展览是露丝·诺阿克(Ruth Noack)的一个长期巡展项目延续了这位文献展(Documenta 12,2007)策展人一贯对艺术创造和展览制作之间边界的探讨诺阿克对于睡眠的关注起始于10多年前面对二十一世纪无限蔓延的24/7小时资本主义睡眠可以成为某种反抗的力量同时也可能是修复社区政治和日常生活的表达创伤的最后空间睡眠的激进传统无论是在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的绘画中还是在当代的新闻报道中比如上班时间在厕所偷着睡觉的企业职工都有迹可循

由于胡同空间的限制展览所需要的睡眠/反抗空间略显局促除了一个床结构的影像装置特里莎·迪丝特尔伯格,《我不会带着电脑上床》,2018)、晾晒在院子里的枕罩里隆·图尔·卡斯帕,《用断断续续的睡眠的话来说》,2018)以及娜布其的门帘(《1,2,3,4,5,6……》,2018),大部分作品都以极为朴素的形式呈现此外诺阿克利用投影亲手抄写在墙上的关于睡眠的语句成为贯穿整个展场的视觉元素很多作品都像是从艺术家笔记本里撕下来的片段是这些艺术家在系统创作中的小憩作为单独的作品似乎并不足以让人印象深刻相较而言展览中所谓文献的部分那些没有实体空间展示的作品成为了展览情景体验的着力点作为策展人的诺阿克会应观众要求到后台的文献架上找出用薄荷色盒子包装好的作品再拿到在展厅中仪式性地展现给观众同时热情洋溢地讲解这位艺术家的实践及其相关的睡眠作品在这种具有社交性的沟通中艺术家的思考如同礼物一般通过策展人的演说被赠与观众可以说诺阿克的在场构成了展览操演性(performativity)的核心当然也许和所有作品一样所有展览都具有操演性但这种操演性并非是为了帮助观众理解作品而是借助其行为特征在展览经验的构造中生成一种新的维度策展人的言说也不是意义传达的载体而是一种建立展览本身与观众之间微妙关系的媒介相较于曾被设想为一个致力于培养我们与物体复杂关系的空间而言展览今天提出的审美体验不再与作品相关而是与其自身有关是一种不断的结构和话语的调整睡眠复仇梦见生命中包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或许也只有在一个操演性媒介的辅助下可以逐渐显露其复杂的不断发展的体验建构

— 文/ 富源

激发研究所 | INSTITUTE FOR PROVOCATION
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13
2018.10.07–2018.11.01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