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台造粪机,拉艺术的屎
发起人: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回复数:0   浏览数:1813   最后更新:2018/10/09 10:48:45 by 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楼主] 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2018-10-09 10:48:45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张屯屯


(部分内容可能引起不适,饭前饭后谨慎观看)


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上,27岁的年轻比利时艺术家温·德尔维(Wim Delvoye)引起了国际范围的注意。他的参展作品是名为《马赛克》的印花釉面拼贴瓷砖。

Mosaic(90-400-DOC),1990, printed and glazed tiles, 440×440 cm


乍看之下,这件作品似乎只是一件典型的,有着华丽装饰图案的拼贴瓷砖。然而如果观众走近它并且仔细查看白色瓷砖上的曲线花纹,就会有惊人的发现:整个图案其实是由多个印有屎的小块瓷砖,经过精心排列组合而形成的。

Mosaic(90-324-BLO),1990, printed and glazed tiles, 440×440 cm


不用怀疑自己的眼睛,真的是屎,而且是艺术家德维自己的屎。他将自己粪便的照片印在了这些瓷砖上。


在有关温·德尔维的资料里,会时不时看到 “粪便学”这个词。这个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词,既可以指在医学或者生物学上对粪便的研究,也可以指跟粪便有关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指心理学上对粪便的喜爱,甚至是一种性癖。


“我总是对与粪便学相关的内容感兴趣,它是一种不必要的东西,而且它不在审美的范畴里,我被这一点所吸引。”


文献展之后,德尔维的对此的热情依然不减。2000年,他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发表了他另一件惊世骇俗的大型装置作品《Cloaca》,简单地来说就是一台造粪机。它的主体部分是由各种管道、线路、泵阀连接起来的6个玻璃容器。通过在这些容器内完成模仿人类的消化过程,Cloaca会把食物转化为粪便。

Cloaca Original, 2000, mixed media,1157×78×270 cm

展览开幕当天,德尔维爬上梯子,手里端着一托盘美味的比利时大餐:蘑菇汤、鱼排、布丁。开始慢慢将它们放入装置一端的玻璃碗里(相当于机器的嘴部),它们被一个食物处理器打碎之后(对应咀嚼过程),会开始长达27个小时的漫长旅程:经过机器的胃、胰腺、小肠、大肠直到最终变为粪便被排出。

Cloaca Original 细节


整个过程都由电脑监控,精确控制容器内的温度、细菌含量、酸度、以及各种酶的含量水平。它就像一个真的生命一样,展览期间的每一天即便在美术馆闭馆之后,机器也要保持运作,否则无法将这些成分维持在需要的水平。为了高度模拟人类的消化过程,从产生想法到最终实现,德尔维准备了八年之久,咨询了从管道工程到消化系统等方面的各方专业人士。


Cloaca Original 细节


作为成果,Cloaca制造的粪便有着真实的属性,展厅里甚至弥漫着刺激嗅觉的气味。


更为疯狂的是,德尔维将Cloaca每日产出的粪便分成多份,然后署名,以每份1000美元的价格向公众出售。


这听起来很荒唐?德尔维如此反击:“想象一下有钱人打高尔夫球的画面,他们花大笔的钱和时间就是为了把一个小球放进洞里,这就不荒唐吗?”

德尔维说他将这件作品命名为 “Cloaca”并不是指它现在更常用的“泄殖腔”的意思,而是取词源在古罗马拉丁语中“下水道”的含义,并且Cloaca听起来非常好听,还能让他想起可口可乐以及其它一些发音相似的商业品牌。


德尔维一共陆续做了11个版本的Cloaca,他给每一个版本都参照著名商业品牌设计了logo。

不同版本的标志


德尔维并不是第一个把粪便作为艺术品的艺术家。意大利艺术家皮耶罗· 曼佐尼(Piero Manzoni)在1961年就把自己的屎封装在了罐头里并且贴上了“艺术家的屎”的标签,在当时以黄金的价格按重量出售。2007年,其中一个罐头在拍卖场上以12万欧元的价格成交。

Piero Manzoni

Piero Manzoni,Artist's Shit,1961,Tin can, printed paper and excrement, 48 x 65 x 65 mm


很多人会把德维和曼佐尼联系在一起。在德维看来,作为达达主义一员的曼佐尼不仅曾经带给他很大启发,也让他的作品出现在美术馆中成为可能,但是相较于曼佐尼20世纪以工业化为背景的,更具浪漫色彩的,有关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的讨论。作为一个被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深深震撼的艺术家,他的Cloaca则是以生物科技为背景,探讨“人”的身份以及存在,是非常21世纪的艺术。


就像当年卡塞尔文献展组织者所评价的,德尔维作品的力量在于他可以把传统艺术跟民间艺术,高雅和低俗相结合,在讽刺中寻找严肃的意义。


成长时期社会对比利时艺术的悲观态度,和来自家庭的正面教育,都让德尔维成为了一个天生的挑战者,因为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也正是因为对常识与权威的挑战,他的作品从来都不缺乏争议。

德尔维X光系列作品之一,参与者身上被涂上钡后在X光机下做出动作并成像

Lick,2001,cibachrome on aluminium,100 × 125 cm

德尔维的个人主页采用了个性的游戏风格,不同建筑对应了他的不同艺术项目


很多时候,这些争议甚至超越了艺术层面。如果说Cloaca所面临来自社会的指控可能还只是浪费食物,那么他的“纹身”系列则受到了动物保护主义者更为强烈的抗议。

虽然早在1992年德尔维就开始在猪皮上纹身,但是1997年后他开始在活猪身上纹。2004年他先在北京周边的郊区租了一个农场,后来又买了一个,继续他给猪纹身的项目,他将项目命名为“艺术农场”。

在北京的艺术农场项目,2003-2010


给猪纹身的时候,他和请来的纹身师们会先将猪麻醉,剃毛,抹上凡士林,然后纹上LV经典图案、迪士尼卡通人物以及骷髅或者动物图腾等传统纹身图案。他受到了小猪存钱罐,以及猪随着成长价值就会增加这些概念的启发。

他们会在猪还小的时候给猪纹身,然后纹身也会扩大,猪作为艺术作品的价值也不断增加。这些活着的猪会作为艺术品出售给藏家,但是藏家们通常并不会把猪带走,而是让猪继续生活在农场里,等猪死后保留猪皮。

维在展示这些作品时,要么会将较为完整猪皮挂在墙上,要么会把一部分猪皮像帆布那样绷紧后装裱起来。如果有特别完整的猪皮,他又碰巧很喜欢猪身上的纹身,他会用猪皮做成标本。

贝浩登上海温·德尔维个展中的作品

Snowwhite,2005,tattooed pigskin on polyester mould,63 x 30 x 140 cm


猪皮纹身项目让德尔维在欧美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受到批评。而令人玩味的是,在北京的农村,他同样受到了村民的怨恨,原因却恰恰相反——因为太溺爱这些猪。


为了让农场里的猪们更好地过冬,他订购了非常多的煤炭。数量远远超过村民认为这些猪过冬所需要的,这在村子里引发了议论。猪得到如此好的待遇对一些村民来说似乎是一种对他们的侮辱。


这样来自地球两边,原因却截然不同的愤怒,恰恰像德尔维作品一样,形成了两种相反极端之间的诡异结合,令人震惊又无措。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