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俊:山水解释学——《折山图Ⅱ》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1804   最后更新:2018/09/27 13:20:05 by 开平方根
[楼主] 开平方根 2018-09-27 13:20:05

来源:凤凰艺术  姜俊


“山水解释学—折山图Ⅱ”

2018年9月17日,展览《折山图Ⅱ:扫描·山水》正式落下帷幕,此次展览是由策展人宋振熙在苏州寒山美术馆策划的展览。


由策展人宋振熙在苏州寒山美术馆策划的展览《折山图Ⅱ:扫描·山水》于2018年8月17日开幕,为期一个月。“折山图”系列展览项目是由策展人宋振熙和艺术创作团体“畅神”小组共同发起的针对山水问题思考的一次当代艺术生产计划。


▲ 寒山美术馆


“山水”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今天特别在国家对本土传统文化表达的政策倾斜下,出现了非常多对于山水议题的演绎。

展览现场


山水作为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身份”的文化符号。策展人提及了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其中就阐释了对于自然、山水观、山水画的理解。“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圣人和贤者回应山水的方式成为了一种载“道”,特别是对于山水的图像化,它被描述为穷“理”得“道”的过程。这彰显了中国古代山水背后人和世界的关系。


英国社会学家John Urry在讨论风景凝视时说到:


观看的能力要靠后天学习,而所谓纯洁、无暇的眼睛更本不存在。

《夜园-白光》金属铁环、LED灯、调光控制台、瓶胆碎片、太湖石  尺寸可变  2015  管怀宾

《海面-1984》 209cm x 112cm x 2  小说页面上素描、收藏级艺术微喷  2018 李舜


山水作为传统的图像范式,自然也根植于一种根深蒂固的东方世界观,它系统性地建构了前现代的先祖们对于万物的观看。那绝对不是现代化下的主客分离、物化的观看,而是天人一体的融通性观看。宗炳在文中提出了他有名的“畅神说”。这种所谓的“畅神”是通过对万物的观察把世界之理解升华到对于阴和阳(山和水)永恒互动之参悟,从而达到了“神与物游”的境界,最终获得了精神上无限的自由。宋振熙和艺术家团体“畅神”小组之所以要回到宗炳的这个文本,也正是在于希望在中国传统山水图示背后发现出丰富的精神意涵。

《降临》  110×75cm  纸本版画  2018  曾臻

《第三次摆放,装饰物1》摄影  180×120cm  高岩


中国先民们认为,山水是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中介。这一美好的东方理想同样被我们今天挖掘出来,成为了对于现代化和工业化所造成人性异化的补偿。在西方,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们早就意识到工业革命给人带来的摧残,那个和天地万物相衔接的多元且富足之人遭到了技术的异化,成为了被关在工房中隔绝的生产机器。为了要让受到阻隔的异化的人(der entfremdeten Mensch)重新成为完整的人(der ganzen Mensch),那么人们就需要艺术、文学、音乐、等人文主义活动,特别是重新拥抱自然。


在一个内部高度分化、经济和道德行为总是清晰分离的社会中,就出现了一种“补偿性”述求:当在日常生活中世界已经只被体验为碎片化了,那么至少在星期天、节假日人们应该在美丽风景的形式中体验一次整体性。

《红潮》 尺寸不定 数字像素  2018  曹雨西

《直线》 尺寸可变  行为  录像  李明


每一个文化都有着自己的传统和独特的“浪漫主义”,现代化却代表着“普世”,拥有着千篇一律的外表。它其实是一种对于多元的单一化强迫,或者说,它通过所向披靡的有效性非常粗暴的覆盖了前现代的多元。如同德国哲学大家Joachim Ritter所言,现代性经历了其分叉(Entzweiung):一方面祛魅后的单一性虽然造成了对于世界和自我有效的工具化,但另一方面又通过艺术的“浪漫主义”创造了某种精神上和美学性的补偿,使得失衡的单一性异化可以被体验的多元主义平衡。如果日耳曼的神秘主义是德国的浪漫主义,那么宗炳的山水也正是我们的浪漫主义,它同时在今天还重塑了我们新的家园和故乡。

展览现场


《山居图》 10m  纸本、纸浆、水墨  2018  曾健勇


赫尔德在民族精神(Volksgeist)的论述中表示:现代民族必须拥有鲜明的身份认同,方能繁盛,而认同又建立在乡土和传统之上。在实践山水中,我们不只是获得了自我精神上重新的完满,而且又再度发明了自己的“传统”,反复演绎了自己的“中国身份”,确定了那个想象的共同体。这无疑点明了,在文化政策上,如今国家为何对中国传统的新表达和创造展开慷慨地鼓励和资助——通过文化共同体的创造过渡到政治的共同体再建构。

《无尽》600 x100 cm混合材料(丙烯、油画)2012  姜俊

《空山石梦》200 X 200 X 200cm 梯子 太湖石 金属 墨水 电控设备 2018 段官来


和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激进主义相比,作为自由保守主义的Ritter学派创造了一条可以操作的现代性之路径。


如果说对于山水的再现、表达和赞颂正是一种现代性的症候——一种对于现代化的补偿和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怀乡,那么在不同的时代和媒体条件下也伴随着不同艺术语言的开发和运用。19世纪以来新的复制技术已经使得原来的图像再现变得极为容易,今天每一个人都可以借用手机轻易的生产大量的数码图像。传统主题也不再只停留于二维表达,而表现为一种更为真实的多维度表现。如同德国媒体艺术家、策展人和学者Peter Weibel所言:


所有之前具象描绘的都被现实性所代替:画的风景成了大地艺术;画的静物成了由现成物构成的拼贴、拼装、装置、环境;画的肖像成了身体艺术;风俗画发展成了行为艺术、发生艺术和偶发艺术;画的瀑布被真的人工瀑布代替,画的火也成了真的火。真的空间、土地和动物都被展示,最后是真的人。作为表象再现世界的古典艺术范式由于现代艺术而寿终正寝。描绘完全被真实、描绘的真实部件和物的真实性所替代。

▲ 《无—无明》书法影像综合材料 150cmx750cm  2018 古菲 夏梦霖

▲ 展览现场

《抖山》  综合材料 200cm x 2000cm  徐晨 游波 化鹏 段官来

展览现场


艺术以一种虚构的状态创造出新的“真实”。在展览《折山图Ⅱ:扫描·山水》中,我们除了传统的绘画,还看到了多种多样的媒体和空间性表达,比如,曾健勇的《山居图》占据了一个椭圆形的大厅,用水墨和纸雕塑创造了一种充满童趣的总体“绘画剧场”,使人误以为闯入了某个绘本的“伊甸园”。徐龙森的《山水柱》不再以平铺的方式展现山水,而是构成了一组立柱。观众必须在目光和脚步的移动间看到它们缓缓展开。在影像装置曹雨西 《红潮》中展现了世界的变化万千,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绝佳沉思的静谧空间。“畅神”小组的四位艺术家:徐晨、游波、化鹏、段官来共同合作创造了一组多媒体的山水长卷《抖山》。山水已经彻底从原来的文脉中被抽离,它获得了科技感,数码性和虚拟效果,仿佛是一个被抬到手术台上垂死的身体正被一遍遍扫描着……


《山水柱》 综合材料装置  尺寸不一  2018  徐龙森


展览信息

折山图Ⅱ:扫描·山水


展览时间:2018年8月17日——2018年9月17日

主办方:苏州寒山美术馆

总策划:胡仁仁

策展人:宋振熙

执行策展人:钟永诗

学术支持:当代艺术调查局

展览地点:苏州高新区太湖大道999号寒山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排序不分先后)徐龙森、管怀宾、罗颖、曹雨西、李明、邵文欢、曾健勇、李舜、姜俊、林芮襄、崔译、沈阳超、张秋实、沈俊杰、程新皓、曾臻、马健、高树标、夏回、高岩、张天军、段官来、畅神小组(古菲、游波、徐晨、化鹏、夏梦霖、段官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