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空间·访谈|李汉威:我反对说技术只不过是工具这句话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864   最后更新:2018/09/16 22:29:39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8-09-16 22:29:39

来源:要空间


李汉威

1994年生于中国江苏,2018年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李汉威善于利用当代广告与电影的形式进行比喻,利用了好莱坞式的电脑特效技术,在虚拟的世界中建立起不同公司与机构,创造出的新的宇宙观,用以展现历史身份与当今视觉形态的交叉点。

近期展览包括:“BABEL7”,Babelsberger Strasse 52,柏林,2018; “多样性”,尼斯维拉松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尼斯,2016。

2017年李汉威创办了线上艺术中心史莱姆引擎,截止到2018年8月,他在史莱姆引擎策划了“超距感应”,“李竞雄&ChillChill双个展”等十场展览。

金锋:

李汉威:

金:你的作品《液态健康:液态任务2号》,制作非常精美。你是怎样迷恋上电脑特效技术的?一般来说,像你这样的作品,制作周期应该非常长吧?

李:谈不上迷恋,电脑特效技术实际上是伴随我的成长逐渐成熟起来的,对我来说这种技术呈现出的视觉经验代表着当下的视觉观,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大学时代读的是摄影专业,自然对影像这方面接触会比较多。这件作品从构思到完成大概花了3个月的时间,差不多每天都在做吧。

金:液态健康农业科技公司,这是你虚构的一家公司。你说这家公司“专注于为所有生物提供中国文化的融合体验”,这不是很好理解,你能具体解读一下吗?

李:其实这是后半句,整个句子是“液态健康公司以传播中国特征的艺术审美为主旨,专注于为宇宙生物提供中国文明与其之间的融合。”我利用了一种商业广告语的模式,展现了一种大国意识形态,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当下的宣言,是我所看到的国家政治的景象。

金:就技术来说,三维动画制作,跟好莱坞大片比较,中国现在处于怎样的水平?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李:我觉得全球化到这个阶段了,技术上已经持平了,很多国外的电影特效都是国人在做,区别可能在制度上。国外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在他们背后,中国在这方面可能是比较欠缺的。

李汉威 “液态任务2号” 截图


金:你能展开来说下,你理解的“国家政治的景象”吗?另外,“大国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宣传”?这在你前面的回答中都比较含糊,我想更多地了解一下你自己的想法。

李:一方面,在我的影像中你可以看到许多中国元素的存在,这里代表着一种中国传统审美的视觉经验,液态健康公司在向观众推销这种中国式的审美体验,就像当前的政治环境中我所感受到的,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国家都在不断加强文化输出,建立一种中国形象。

另一方面,我在利用西方商业电影与广告的模式,去展现这种大国论,这是影像中对应的宣传模式,对我来说在这种模式下的产物就是诱惑的。在这两种视觉经验下产生的对接,归根结底我认为是一种新文化诞生的过程。

金:你设想中要诞生的这种新文化,大致是怎样的,能描述一下吗?

李:这不是我幻想的文化,这就是此时此刻我们正在形成的文化。

金:电影特效不过是一种工具,它总是要为某种目的服务的,我想了解的是,关于“目的”,在艺术上,你是如何思考的?

李:我反对说技术只不过是工具这句话,技术难道不也是观念一部分吗?

金:我想逼迫地问一下,作为艺术家,你觉得是否要一个比较明确的创作态度?

李:我态度挺明确的。

李汉威 “液态任务2号” 截图


金:站在一定的位置上也许就说这位置的话。但要从学理分析,情况可能就不是这样。比如说,一种技术创新的结果已经确定,无论谁拥有,或者无视它,它就在那里。就像知识论一样,你在意或不在意,它就在那里。问题是谁拥有它,用它来做什么,这是在技术创新之后才会讨论的问题。难道不是这样?软件是现成的,别人已经开发好了,作为使用者,你说观念何在?

李:这种精致的技术代表一种当前影像传播的能力,对我来说是手到擒来的,它是我的语言,是我说话的方式,所以我利用了现有的这种语言创作了这部影片。反而您所说的那些条条框框的内容我没有去思考过,可能是我问题考虑的浮于表面,难道只有经历过这些定论去论证过之后才能成为观念艺术吗?

金:我还是想逼问,你幻想的文化是什么?正在形成的文化在你看来究竟怎样,能简单回答吗?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另外,你觉得态度挺明确,明确什么呢?你并没有正面回答啊?

李:谈不上逼问,很简单,视觉生硬的嫁接在早些时候被认为是一种山寨的体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山寨仿佛进化了。我对此是带有一种质疑的态度去完成的,在我的影像中,你会看到商业广告宣传片的框架直接嫁接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上,你会看到冰箱与洗衣机这种日常家电纷纷腾飞。当这种略带无厘头的镜头,伴随着一种山寨气息的女声,它展现出的就是我的所见所闻。连iphone都开始双卡双待了,日常生活不停的在摆脱我们所谓的经验,我无法明确的告诉你现在究竟形成了什么文化,这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李汉威 “液态任务2号” 截图


金:很好,你非常自信地谈出了你的看法。也许你对今天的商业广告片已经有了一种独到的领会,并在你设计的冰箱与洗衣机的纷纷腾飞中看到了未来广告的兴奋点。但是,我还是想进一步了解一下,你的作品是对今天广告的庸俗化倾向持着一种批判态度,还是其它?

李:我觉得无论是否要强调批判,它作为影像本身的批判性已经存在在那里了。

金:假如有人说,技术的进步也可能导致广告片的进一步庸俗,这个观点你是否认同?

李: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什么是庸俗?庸俗是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吗?我觉得这些都可能是我在这次对话后要消化与面对的问题吧。

金:你对这次参加的这个群展有什么看法或感受,能简单说下吗?

李:这次展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题,给了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这让我能充分的重新梳理了一遍之前做的作品,布展的阶段我实际上推翻了原本要做的一些呈现上的视觉效果,最终去除了多余的装置,更专注于影像本身。这次与金老师的谈话也让我意识到了之前创作的一些局限性。

金:好,我们的对话在这里就打住了,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聚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