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招募研究员名单揭晓——2018年上海外滩美术馆“亚洲策展实践”项目
发起人:号外号外  回复数:0   浏览数:1767   最后更新:2018/09/13 10:38:31 by 号外号外
[楼主] 号外号外 2018-09-13 10:38:31

来源:上海外滩美术馆


上海外滩美术馆非常荣幸地宣布,经过评委会的选拔,4位研究学者脱颖而出,赢得了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项目“从展览的历史到展览制造的未来” ——“第二次集会:1990年代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策展实践”所提供的研究经费。他们是:


尤莉娅·哈特曼

缪子衿

王子云

郑晋加

(按姓氏字母排序)

公开选拔的评委会成员包括:独立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拉瑞斯·弗洛乔以及上海外滩美术馆资深策展人谢丰嵘。

接下来的几个月,其中一些研究员将被邀请参与一系列讲座,来向公众呈现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回应中国展览历史这一议题。同时,他们也将为不断更新中的阅览室提供相关材料,该阅览室目前于开馆期间展示于美术馆,至11月结束。系列讲座与他们的研究最终将汇聚在2018年11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两日研讨会,公开选拔而出的研究员将与其他国家该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一起,陈述他们的最终研究成果报告。

尤莉亚·哈特曼


尤莉娅·哈特曼是一名独立策展人,主要在维也纳工作,研究跨国别女性艺术和行动主义艺术。哈特曼的研究重点是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在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全女性群展。1995年第四届联合国妇女大会在北京举办,此后中国官方的性别问题话语体系发生了巨变,性别问题对中国女性艺术家、策展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弥补这些具有开创性的女性展览在相关艺术史研究层面上的空缺,哈特曼探索了那些处于边缘状态的、被忽视的展览相关历史,使那些与性别相关的问题更加客观化和具体化。她将目光放在了展览、展览相关的采访、以及一些档案资料上,揭示在这一时期流行的“女性艺术”或“女权主义艺术”中不同的评论立场。


研究展览案例:

-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方式”,1995


相关讲座:

- 尤莉亚·哈特曼将在今年11月与艺术家喻红一起进行一场有关当年女性群展的对话。

缪子衿


缪子衿是北京独立策展人和作家。她的研究探索了艺术史学家高名潞首次提出的“公寓艺术”概念,描述了中国当代艺术界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活动。这些实验是自发组织的,独立于博物馆和商业画廊的机制,通常在私人和公共领域,官方和非官方之间运作。该研究项目计划研究90年代的几个展览和出版物,包括在北京外交公寓大楼举行的“最近的工作——张培力和耿建翌绘画和装置作品展;宋冬、尹秀珍;王功新、林天苗;朱金石、秦玉芬等项目,以及王鲁炎,陈少平,王友身,汪建伟等编者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工作计划(1994)》。缪子衿对于一些展览背后独特的历史、政治的语境十分关注,例如外交公寓大楼举办的展览,它赋予在此发生的文化活动以私密性甚至是排他性,形成了既向内部聚集又向海外延伸的艺术社群。沿用至今仍可作为一个独立空间中的特定场地和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发展下去。


研究展览案例与出版物:

- “最近的工作——张培力和耿建翌绘画和装置作品展,1992

- 与宋冬、尹秀珍;王功新、林天苗;朱金石、秦玉芬合作展览,1993-1995

- 《中国当代艺术家工作计划》,1994


王子云


王子云,策展人、研究者,现居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他的研究项目主要围绕“野生1997年惊蛰 始”(策划人:宋冬和郭世锐)这一案例的相关文本展开。该选题发生在1997至1998年,参与的27位艺术家来自当时中国的不同地域。在“非展览空间、非展览形式、实验艺术活动”的设定中,固定的展览形式被质疑,艺术家实施作品所发生的场所(荒野、水塘、街道、屋顶、楼梯间等等),大多是随机的。对于90年代的展览和艺术活动而言,大多都因为地下性和临时性,没有太多可以去展开分析的图像或文本。实验艺术或者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实验活动,在既有的艺术史书写中还缺乏更多的基础研究和细节,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深入而有价值的切入点。同时,该案例所发生的年代,对于亚洲和中国都是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而艺术活动与此现实发生了何种程度的关联和呼应,以及对当下的影响,也是这他试图去探寻的方向。


研究展览案例:

- “野生1997年惊蛰 始”(策划人:宋冬和郭世锐)


郑晋加


郑晋加出生于美国洛杉矶,是一位视觉和行为艺术家,她将一些即将荒废破败的村落以及跟随村落逐渐灭亡、消逝的个体作为研究兴趣点。 “左米亚”是用来描述与云南和东南亚几个国家所重叠的高地地区的术语。这里的某些民族, 特别是使用刀耕火种的民族,通过远离国家的控制和影响保存了当地文化,尽管这种保持独立的能力和愿望是不断变化的。当那些不肯从山上下来的人,首次将刀耕火种这种农业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展出于云南民族博物馆时,发生了什么?两者间的关系是互利的,妥协的,还是虚构的?从1990年底开始,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开始于云南的六个小寨,每个小寨展示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她的研究将以西双版纳的巴卡寨基诺生态博物馆为例,进一步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博物馆与旅游业的并行繁荣。


相关讲座:

- 2018年8月12日,上海外滩美术馆邀请郑晋加来与听众分享她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举办了一场名为“寻迹山火”的讲座


“亚洲策展实践”是由上海外滩美术馆推出的研究平台,其主要目标是与艺术家,学者,艺术组织,独立策展人和研究人员建立紧密的连结;给予从事创新研究和艺术项目的人士以支持更好地了解亚洲当代艺术实践。

今年,RAM与评论家和独立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合作,正在亚洲策展实践平台下组织策展研究项目:“从展览的历史到展览制造的未来”——“第二次集会:1990年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策展实践”。从展览的历史到展览制造的未来由比利安娜·思瑞克与奥克兰 St Paul Street Gallery 美术馆和上海外滩美术馆等机构联合发起并举办的研讨会平台。第一次集会分析了不同本土背景下的早期当代艺术展览,第二次集会将聚焦1990年代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策展实践,以研究展览策划实践为主要手段,探究当时出现的复杂问题,旨在重新审视展览本身。

自2018年3月以来,上海外滩美术馆通过公开征集研究人员为该项目进行了扩展,目的在于着眼研究展览历史,而不是探讨艺术史意味着什么。通过公开招募,我们希望能够支持创建一个不断更新的阅览室,重点关注90年代一些鲜为人知但在中国举办的相关展览。


关于策展人

比利安娜·思瑞克是独立策展人。

她近期的展览包括:为纪念贝尔格莱德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er of Belgrade)六十周年的 “When the Other Meets the Other Other”(2017)、由明当代美术馆主办的“把一切都交给你”(2017)、 “所见非所得-一个关于杨峰艺术与教育基金会的展览”(2017)。她是2015年第三届乌拉尔工业双年展(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的共同策展人,她近期的工作包括巴黎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的展览《 ______的风俗习惯与我们如此不同,观看他们所得到的感受如同在观看展览》(2016);《遭遇蓬皮杜》,蓬皮杜艺术中心(2016)。她同时也策划了“正如金钱不过纸造,展厅也就是几间房”,奥沙艺术基金会(2014);“进一步,退两步——我们与机构/我们作为机构”,广州时代美术馆(2013);“提诺·赛格尔”个展,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3);“惯例下的狂欢”(系列展览及同名出版物),歌德开放空间及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2012-13); “占领舞台”(系列现场项目2011-12)以及“未来机构——曼彻斯特亚洲三年展”(展览及同名出版物,2011)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