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轴,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夜行人”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1   浏览数:1218   最后更新:2018/08/25 21:51:38 by xiangxiang7399
[楼主] 开平方根 2018-08-25 21:41:35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Film

/

艺术家

陈轴


艺术家陈轴


近期,香港白立方呈现了陈轴的个人项目 “蓝洞 ”。其作品《蓝洞》是艺术家以录像艺术为媒介对于人在当下世界中处境的持续探索,通过衣装奇幻的人物和离奇的叙事,观照在社交网络信息弥漫的生活环境下人类个体经历的孤独与异化。《蓝洞》的四通道录像形成一个故事的多条线索:一个女孩迷失在蓝色山洞,手机成为她对外界发声的唯一窗口。两个少女在山林中寻找这位走失的朋友,她们交谈着,相互倾述虚拟世界中的僵冷孤伶,由之激起的记忆却又是一场故人不相认的童年梦境。


《蓝洞》是我们时代近在咫尺的彼此陌生。虚拟与现实看似一屏之隔,中间却是人每日生存的落寞隔绝。无处不在的社交网络有如触手可及的避难所,每个人的世界像是被手机屏幕微光映亮的洞窟,个体的情感表达好似从山洞中发出虚弱的求救信号,极具时代动感的外形之下是不可安居的精神游魂。


陈轴创作《蓝洞》的过程从手机屏幕中的世界开始,起初从一个关注人数寥寥的微信公众号中搜集一位 “90 后 ”少女写下的梦境、臆想、与恋人的私语,再融入源自艺术家在当代城市生活中观察、体验与想象的荒唐剧情,最终在北京郊外一个环境险恶的天然山洞中完成拍摄。


在白立方项目中,陈轴把这部影片的展示方式变成了四屏,更强化一个展览空间的展示方式,区别于影院式的单屏叙事体验。在观看的空间层面,他做了更有意识的设置,将观众从沉浸于影片内容的心理状态中抽离了出来。我们从对他的采访中梳理出了一条由重要关键提示出的艺术家近期的思考线索。



艺 术 家 说 :          


并 非 自 由 的 空 间          

刚刚毕业那会儿,我会觉得自己肯定是没有办法上班的,我受不了重复,我会觉得很荒唐。


归根结底人是自由的。你吃不吃这个苹果是自己决定的,你跟不跟这个人聊天也是自己决定的,你说对和错都是自己决定的,其实你是有百分百的控制权。但是有时候你没有办法使用这种控制权,你会觉得在一个空间里会逼着自己去跟这个人聊天,这种没办法是相当荒唐的。那你为什么说自己没有办法?我觉得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很荒唐的——你肯定是有办法的,因为你是自由的,你是自己的主宰。那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对这个是很感兴趣的。



更 “真 实 ” 的 世 界          

有时候我觉得一天的感觉是不清晰的,非常破碎,那种早晨、中午、晚上的规律越来越找不到了,对一种非常清晰的环境变化的认知没了。因为在都市里的生活跟大自然的关系越来越远,甚至察觉不到自然的存在,反而越来越多的是虚拟空间的存在。


我觉得他们都很真实,梦难道不是真实的吗?很真实啊。有时候我会分不清有一些记忆到底是我读的小说,还是我自己的经历,还是我看了一个电影,还是我做的一个梦,我分不清这些东西,那你说哪个是真的?


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你确实可以在网络的空间里待很长的时间,那你到底在哪?你是不是还在你的肉体里?其实你的灵魂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已经化成了一张图片。这种虚拟媒介的入侵,使得虚拟的内容极大地占领了我们的生活。看似有很多的社交和互动,其实人是很孤独的,就算站在一起也是很远的。


游 离          

我觉得古代的人也会有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这是一种属性吧,人这种物种会把灵魂寄生在肉体里,也会把灵魂寄生到各种形态上去,你的注意力在哪,你就在哪个空间里。

鸣谢:新世纪艺术基金会


蓝 洞          

洞穴是我喜欢的一个天然环境,它有一种危险,因为我觉得危险的边缘就是未知。对我而言,未知是非常迷人和神秘的。本来隧道就很有死亡的意向,人死后会如同进入一个隧道,而且是一个非常黑暗的隧道。你要独自一人走过黑暗的隧道,就像一个人在洞穴里一样,一直往里走,但你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是黑暗,你还是往里走。你像是进入了一种静止的时空。

《蓝洞》的影片是基于一个小女孩一直在一个公众号上发出一种微弱的呼喊。对我而言,这种声音像是在巨大的网络世界洞中的一个微弱呼唤。洞穴里会有一些泥潭,水洼里也会有一些生物,我感觉她很像其中的一个生物在发出呼唤,但是这个洞太大了,没有人听得见。


摄影:Kitmin Lee


从 单 屏 叙 事 到 剧 场 感          

去年在UCCA群展“寒夜”中展出的影像《蓝洞》(2017)像一个从影片开始到结尾的单屏电影版。但在白立方项目中,我把这部影片的展示方式变成了四屏,更符合一个展览空间的展示方式,区别于影院式的叙事性体验。它有可改造空间的可能性,比如影院相对是一个很固定的模式,你不太可能去改造影院,其所有的可能性是在屏幕和音响的效果上。但展览空间不一样,你可以更改屏幕的位置和数量,制造它的空间和各种体验方式。我觉得这是在空间的属性及语言上的不同。


我自己很喜欢这种剧场的能量。当你进入一个剧场的时候,那种跟表演者之间的距离感是非常有张力的,它不像屏幕,屏幕还是真和假的问题。真总是会有更强烈的能量,就像你去参加一场葬礼和你在电视上看一场葬礼,是完全不一样的,或者是你在现场看到一个谋杀案和你在电视里看一个谋杀案是完全不同的能量。


创 作          

对我而言,创作是一段旅程,我希望带领着观者或带领着自己慢慢地进入一个陌生的风景里,这是我最终想要去的地方,这个地方对我的创作非常的重要——它是未知,它是陌生的风景,那里面有自由,有新。


艺术家


陈轴于 1987 年出生于中国,现生活工作于上海。他的首部长篇电影《模仿生活》 (2017)获得哥本哈根纪录片电影节新视野奖,韩国 DMZ 电影节亚洲视点奖,并入围第61 届伦敦电影节。

陈轴的作品曾于世界各地广泛展出,他参加的部分群展包括:“Emerald City”,K11 艺术中心,中国香港(2018);“寒夜”,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17);“第二届亚洲录像艺术与电影论坛”,首尔国立当代美术馆,韩国首尔(2017);“我们之后”,上海 K11 艺术中心(2017),中国上海;“中华廿八人- 卢贝尔家族收藏展”,卢贝尔迈阿密画廊,美国迈阿密(2013);“ON|OFF:中国 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13);“未完成的国度:来自中国的新录像”,休斯敦当代美术馆,美国休斯敦(2012);“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OCT当代 艺术中心,中国深圳(2012)。


图片资料来源于艺术家以及白立方画廊

[沙发:1楼] xiangxiang7399 2018-08-25 21:51:38
天天都是虚拟现实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