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的“历史”与“临时”的批评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823   最后更新:2018/08/14 17:34:58 by 点蚊香
[楼主] 点蚊香 2018-08-14 17:34:58

来源:Hi艺术

|杨晓雅

编辑|刘娜娜

图片提供长征计划

摄影ARTEXB

插画司纬

杨晓雅

博士,曾在浙江大学与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课题研究


相比于当下艺术写作中频繁闪现的“历史”,我在牛津历史系学到的“历史”特别的“憨厚”。我的导师从英国、欧洲和美国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库及收藏者那里寻来资料,专注于十六世纪英格兰日常生活与意外死亡的课题写作。对我来说,他选择的“媒介材料”几乎很“观念”——堆积如山的验尸报告,五百年前的验尸官手稿,拉丁语。从他的写作方式(英文)中,我理出了三点:一、客观描述,冷静地幽默;二、句式简明,少用形容词,极少用理论术语;三、说一个有意思的事,不要为难读者。我试图通过“继承”他的这套方法来“更新”原有的写作习惯,那种体验,就像脱掉了一件带钢圈的胸罩,还是海绵加厚的。


回国前的一次闲聊,我问了老爷子几个问题:


1. 目前学术写作中“使用率”极高的那些人(如福柯、巴特、列菲弗尔、布尔迪厄)究竟是哲学家,还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公知?

答:文论家(literary theorist)。


2. 现代(modern)和当代(contemporary)该如何界定?

答:不好说。严格的历史研究要遵守一条“江湖规矩”,即文献资料必须尘封个三十年(再急也得二十五年)才可“开棺”使用。所以,一切未满三十岁的“当代”都是“幼稚”的。


3. 历史学科的细分(如战争史、经济史、艺术史)规则是什么?

答:不好说。但之前牛津历史系有个同事断言,一切历史都是文化史,毕竟,“文化”(culture)这个词最大最忽悠。


4. 是否可以灵活搭配如“主义”、“政治”、“权力”、“话语”(等等)这样的后缀?

答:自己开心就好,呵呵。

长征计划——违章建筑三:特区展览现场


距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整好四十年了,于是,长征计划的“历史”视角是完全生效的。“老人”木心有言,历史学家,是真口袋里装真东西;艺术家,是假口袋里装真东西。历史学家苦,要找真口袋,我(木心)怕苦,不做史家。艺术家造假口袋,比较快乐,但艺术家应有点历史知识。历史学家要的是“当然”,艺术家要的是“想当然”。当然,鉴于某某语境中的“历史”总是有待商榷的,艺术绝对要更加“诚实”。只不过,这种违章的“诚实”似乎难以被发觉,或者,少有人会在意。

王梓 《地球时刻》 尺寸可变 装置 2018

颜磊 《第五系统》 尺寸可变 装置 2003;2007


可是,再“诚实”的艺术,也扛不住过度的“语重”。我最近花了很多功夫去啃咬“违章建筑”系列所涉及的文字“文本”(中文)。坦白地说,我是搞西方经典的,历史也沾点边,写过也发表过一些“重学术”文章。我翻阅的外文文献不少,也了解那么多坎坷的翻译体“背后的故事”,更理解当代艺术写作要从何处寻求“滋养”。但在这几天里,在某些极其艰难的阅读时刻,我不得不将某篇或某段“文本”转发给搞心智哲学的朋友,请他为我指点迷津。朋友热心而坦言:“我当然很理解他们想表达什么,但我真不喜欢他们装着很有文化的说话语气。一开始还能读,到后面就是故意堆砌哲学术语,生怕读者看明白。是否在艺术内容‘阳痿’之后,只能通过编造一套自证合法性的理论叙事来‘遮羞’了?


经过逻辑和术语的“陌生化”(或“新奇性”)加工之后,再让我对展览的物质作品加以细描,甚是艰难。可回到那句特大的“俗”话,艺术只是提出问题——这倒是让我轻松了不少,至少,我们还能拥抱“诚实”。我能明白,我所看到的“特区”展览及艺术家作品,是希望通过视觉的直观方式“诱”人思考。“隐喻”之所以为“隐”,在于它会“勾引”人去找到藏着的那个“喻”,过程便是思维和语言的游戏。从社会史的角度去看,“特区”确实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当代技术”及“资本增速”提供了绝佳的发生场所。由此,“违章建筑”所“指称”的那套“观念”和“策略”,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发挥它的理论纲领作用。当历史失语或失职时,艺术自发地收捡起撒落于世的素材。那么,当历史讲不了故事时,艺术又真能讲好故事吗?或者说,以当代艺术的纷杂与急切,能否“诚实”而有效地把故事“呈现”出来

郑源 《一段简短的历史——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尺寸可变 装置 2003;2007

何锐安 《亚洲不奇迹列表》 尺寸可变 纸上数码打印 亚克力灯箱  2018


“文本”的生产固然重要,但又如塞托(Michel de Certeau)所言,“文本”只有通过读者/观者才能获得意义。作为“特区文本”的观者兼读者之一,当我写下这篇名为“批评”的文章时,不论我所体验到的写作愉悦,还是“文本”接下来可能产生的莫名功效,都只会是临时性的。在当下的流通渠道与传播机制中,似乎真没什么“特有趣的”能打破沃霍(Andy Warhol)的“十五分钟”魔咒,但争议总归是不可不点的一碟香料。从上个世纪末的发起,到正在进行的“特区”项目,长征计划“长”如其名,它似乎在“穿越时空”,力图在不可预测的动态中消解开端与结尾,并涉及多重“转换”与大体量的创造性合作。“历史”如此晃悠,感谢艺术还能“诚实”,请不要用写作将人拒之千里

陆平原 《爱情考古-1》 50×38×12cm 打印纸张 玻璃钢 工业漆 201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