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源“放映”——是影像“本人”
发起人:聚光灯  回复数:0   浏览数:1630   最后更新:2018/08/13 11:33:28 by 聚光灯
[楼主] 聚光灯 2018-08-13 11:33:28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张嗣



张辽源个展“放映”展览现场


在张辽源的新个展“放映”现场,我首先进入我最感兴趣的《亿万像素》(2018)中,体验了一下这件很特别的“影像”作品。此次展览共展出了7件作品,均与影像有关。在该媒介的不同形制中,观众与这些作品不断一一确认,其中影像的内容则被新编、替换,或变得并不重要。

张辽源,《亿万像素》,2018,镂空尺寸:380x218cm,石膏板、轻钢龙骨,外部尺寸:600x500x280cm


《亿万像素》(2018)把当下流行的影像放映空间“黑盒子”,作为作品主体。原本投影区域的墙面被镂空,从中可以看到黑盒子外的展厅和其他观众。甚至有观众说,似乎看到了影像画面的噪点,真实的场景变成了谜一般的存在。这里涉及到张辽源所关心的:“能看的主体,也就是发出观看需求的意识才是核心问题,我们的观看是意识系统内观念模式运作的过程。”并且至关重要的是“艺术家之间的语言关系才是表达的起点……将表达放在一个与其他人的语言关系中来进行”(引自他写给我的邮件),因此这里出现了黑盒子、空屏幕、投影架和并不发声的音响。他把展览系统与艺术家普遍使用的观看方式、媒介状态作为创作材料,经改动后与公共的语言直接对话。


张辽源,《 画面在墙上》,2018,室外实时影像,投影尺寸:225x300 cm,4:3,彩色/无声


张辽源,《懒散的下午》,2018,在投影画面区域内张贴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纸张,画廊室外实时影像,投影尺寸:230x410 cm,16:9,彩色/无声


艺术家通过分离、改变通常影像放映所需的条件,使这些条件成为条件本身:《画面在墙上》(2018)的投影区域被去掉了5毫米厚的墙皮;在《懒散的下午》(2018)影像画面内,张贴不同颜色、大小的纸张;利用墙面纵向拦截投影光束的方式,作品《放映》(2018)的画面内容呈射线状分布。这些影像素材都来自于博而励画廊室外街景的实时拍摄。张辽源早先创作的《0~255之间~1》(2010)和《排排队,坐坐好》(2016)则是在拆解弱化已有的视觉经验,就像一个熊孩子想要引起关注而捣乱大人的工作——使影像媒介的技术结构成为被观看的主体。

张辽源,《放映》,2018,使用投影仪,在展厅墙面投射出一个倾斜的画面,使画面内容呈射线状分布。影像素材来自于画廊室外街景的实时影像,通过室外安置的摄像头传输到投影屏幕上。画面随着室外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光线、天气、人群、车流)。画面长度:900cm左右,彩色/ 无声

张辽源,《0~255之间》,用一个落地台灯来呈现电影画面中一个像素亮度值的变化。 像素提取自一部电影中的固定位置,在作品旁边能听到电影的原声。影像装置台灯:白色, 高160cm,灯罩直径35cm。电影素材:《罗马》  导演:费里尼

张辽源,《排排队,坐坐好》,2016,将原视频画面中每个像素点在时间轴上的数值变化按照从小到大的逻辑重新排列一遍,并把新的排列输出为新的影片。单视频影像,16:9 , 51”, 无声/彩色


或许可以将张辽源此次展览看作是他的一篇论文,文中解析了影像的构成条件,列举了多个关于它的观看方式及媒介的反证实验,但并未下结论,艺术家不做结果预设与意义引导。但是展览具有的启发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新的结构中观看影像本身。另外,在形式语言方面艺术家运用了尽可能简洁的文笔。如果进一步减少对环节的展示,例如扫除《画面在墙上》地面的墙皮碎渣,这场“放映”可能会更加狡黠、自信,而确认人和事物往往都只需要一个瞬间。


图片资料来源于博而励画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