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自知的特区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905   最后更新:2018/08/02 09:07:55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18-08-02 09:07:55

来源:798艺术 李旭辉


郑源《一段简短的历史—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单频高清录像 27分44 秒 2018年


2018年7月21日“长征计划:违章建筑三——特区”在长征空间开幕,违章建筑三延续了自 2006 年及2008年展览集结方式,参展艺术家有约翰·杰勒德、何锐安、刘窗、陆平原、SCV、苏予昕、耳石小组、山寨歌词、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汪建伟、王梓、颜磊、郑源。

苏予昕 《情绪劳动》 投影机,透明胶片,墨水 尺寸可变 2018年


此次展览主题为特区,其中有3位艺术家的创作背景来自于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深圳是见证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成效最佳的场域。从人口上来讲1979年深圳统计人口是2万,而2018年,深圳人口已经到达2500万人,深圳973万平方公里面积中一半可供开发使用,因此深圳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5万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与清末被迫开埠的上海,广州不同,深圳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首次主动向外寻找联系的突破典范。受到地域的影响,深圳的发展借鉴了港,奥,台等多地的发展经验。同时又有着国家政策带来的人力资源优势和财政上的优势。深圳在产业方面突出以服装,玩具,通信,设计,地产,金融,航运,物流,旅游为主。

那么像深圳这样案例在国外是否有类似的存在呢?假如缩小一下范围从封闭自拥走向开放的港口城市,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到殖民战争之后的亚洲,美洲,非洲,这种类型的城市或自治区非常多。典型像15世纪的意大利的威尼斯王国,热那亚港,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甚至在20世纪阿拉伯世界也推出了迪拜自由港。每种城市和自治区出现的成因各不相同,但它们是全球消费主义的原动力场域。我国从修正主义到加速主义,不断地推动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也带来拜物场域内的超速幻觉。随着信息的传递,国内其他城市的相继借鉴和模仿,不同的变体开始繁殖。

所有城市景观的发展和繁殖都内应了一种基本的真理,资本是存在的基础,是改变现实的不变法则,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应该说随着人类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和剥离,现代开放型港口城市越来越科学化,越来越集权化,也越来越像一个编制得细密紧凑的工具。而这些城市往往也会成为整体性的造血系统,但这种造血系统是如何剥离自我意识和权利结构的,从而呈现出集体身体化形式(集体无意识)。

城市的纯粹身体化,必然也就带来意识和身体的分离的状态,相比古代像威尼斯人希望借圣马可来获得自我意识的独立,加泰罗尼亚人希望通过语言和律法的独立获得自制的实在性,到亚洲以后自治区对自主性的寻找是罕见的,也是虚妄的。可以说深圳是座无法自我观看的城市,至少在公共界面上,深圳人无法自我观看。就像此次展览中没有一位艺术家上真正意义上来自特区,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北京和上海,以及国外,展场成为一场遥望秀,目光从北京投向深圳,以及其他类似的城市或项目然后在北京长征空间聚焦。

约翰·杰勒德 《河(四川)2018》全年模拟 2018年


长征计划项目以违章的临时性作为隐喻,发展出各种感知当下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现实的视觉工作方法。“违章建筑”在这里并不是建筑形式的指称,它泛指各种运用非常规的策略来对应新的社会情况的生命形式。这些自发性的精神建筑也许原本仅仅是应急之用,但在后规划的时代中,非正式和不稳定性反而成为常态。而“违章建筑”系列主张以下具有生产性的观点:应该将违章建筑的非常规状态和永久性建筑的常态关系两者反转看待。

这种永久的非正式性其实就镶嵌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和资本的增速当中,特区便是一个典型的非常规试点成为常态的例子。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除了引发科学技术、资本与时间观层面的一系列转向以外,一般而言,改革开放开始的 1978 年也往往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尽管如此,当代艺术并不经常提供一种本体论的反观角度来形绘改革开放在认识论层面上所带来的变革。在这个背景下,“长征计划:违章建筑三”是“违章建筑“系列的进一步尝试。一系列对改革开放、当代技术及资本速度的思考以视觉展示、读本、表演现场以及视听采样四个独立又互补的文本呈现。在视觉展示的项目中,艺术家们以取样的方式,分别从历史或者推演性的角度,捕捉这段加速度的历史,并尝试将这股抽象的力量赋予可辨识的形象。

汪建伟 《一种地质时间的短路》 不锈钢、铁、喷漆 194cmx153cmx173cm 2018年


例如:颜磊的参展作品《第五系统》直接涉及了城市规划中对速度的想象、深圳划区的历史以及艺术对此所能进行的干预。这件包括一整组大型围栏及观念手稿的作品,原是为展览“第五系统:后规划时代的公共艺术”(2003-2005)而创作。艺术家以艺术系统作为斡旋的象征 语汇,将主办方华侨城地产境内以蓝色围栏暂时圈住,并要求这一块属于作品的空间在两年内不可被开发。他在这个项目中将艺术转化成一股与资本对话但不无吊诡的力量:在高速发展的深圳城中, 这一次的艺术性介入看似将资本活动暂停,但同时也指涉艺术转化为带有更高象征资本的过程。该作品曾参展于“长征计划——延安” 项目(2006-2007)回顾展(长征空间,2007)。艺术家注意到延  安及深圳两个城市在开发和发展速度上的对比,并以此作品铺满一块 250 平米的空间,象征性地划出一块指涉两个分别作为政治特区和经济特区的城市空间。

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从最好的方面展现中国’95》 复印纸上彩色铅笔、红色圆珠笔 29.7x21cmx12 1998年

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致全国产品制造者书》 纸上墨水 29.7x21cmx2 1994年


吴山专 & 英格 - 斯瓦拉·托斯朵蒂尔自 1991 年开始至今的艺术合作累积了数量惊人的观念实践。在其核心处是以物为导向的思辨旅程。通往这种物件本体论论调的一条早期线索是他们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观察。其中,艺术家将市场动能视为是一种能够导向“民主的物  理速度”(1995)。

《致全国产品制造者书》(1994)以及《从最好的方面展现中国 '95》(1998)是吴山专与英格 - 斯瓦拉·托斯朵蒂尔为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展览所提出的方案。其中,他们将自己转变成小商品的中间商,并将艺术空间转化为商品博览会一般的平台,展出他们在舟山对各个小工厂主的调研以及其联系方式。这一系列的实践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少数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视觉化的观念性尝试。在此,他们深入地探索长三角的小商品市场情况,同时将这些自由市场的语汇创造性地转用为一股解构既有的艺术品/商品/物件等规范的力量。

在约翰·杰勒德(John Gerrard)的创作线索中,技术和自然两者之间的文化总是相互牵扯在一起,并且引发一系列重新定义的交涉过程。《河(四川)2018》是艺术家基于调研所制作的两组三维模拟的场景。   艺术家注意到的是生产密码货币的供电需求与价值投机这两种动态的对应关系。作品《河(四川)2018》进入了这个产业的生产内部,  并以拟像为这些易受政策规章冲击,随时可能消失的投机场景搭建出一个永久的虚拟三维空间。其中 , 这个漂浮在矿场走道间的镜头, 其速度与驱动电力的河川流速形成有节奏感的对应,视觉化了这股密码货币的物质生产及基建热潮。

2018年初,约翰·杰勒德(John Gerrard)在中国四川展开了对比特币采矿基地的调研。所谓的加密货币的出现和大规模的扩张,是最近一次来自非常规经济策略对人们如何定义价值的大范围冲击。历史上,贵金属因其稀缺的特质,被用作价值的媒介;纸币则依靠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支持来维系价值。加密货币则基于复杂的加密方式来为交换提供安全性,并以此定义价值。“挖矿”是加密货币为其投机行为所创造的黑话:并非每个加密过程都会产生比特币,并且每个硬币数字化时,生成新比特币的公式都会发生变化。

刘窗 《经济特区》 电影 25分56秒 2018年


刘窗的作品多以现成品、装置、录像或者表演,介入日常生活的情境, 并从中勾勒出当代生命形式的演化过程。本件录像散文采用大量的历史照片以及声音档案,这些纪录深圳城市发展历史的照片更像是一种摆拍,艺术家使用这些文献,探索深圳的经济增速如何被样板化为一种视觉语汇。这件作品也是对艺术家先前的系列作品“收购你身上的所有东西”(2005-)的回忆。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在深圳 最大的人才市场与来找工作的人交谈,提出收购身上所有东西的想法,并告知这些物品会在美术馆展出。同意被收购的人有些是刚来深圳的大学生,有些人刚失业,大部分都非常年轻,来自各地的中小城镇和农村。“收购你身上的所有东西”以实验性的档案手法回应了官方美术馆展览物件的方式,并表演性地记录了城市中各种差异化极大的工业化模式。对艺术家而言,深圳是一个持续突变中的人类现代遗址。而《经济特区》以及录像中涉及的“收购你身上的所有东西”系列则是人类活动遗迹的取样,只是人还活着。


王梓以表演及装置为主的创作倾向于写实地描绘出非现实的瞻妄。延伸自其首次个展“寒宫移步”,王梓本次的新作是一次对其展览的 全景式反思。他在镜面上绘制出一幅山西地图,将地质测绘、个人回顾式的书写、纪录式的生态现实拼贴在一起。他认为,在阅读这种现实中的灾难,和好莱坞式的电影灾难逻辑其实已经没有一种泾渭分明的分别了。对他而言,其家乡山西的煤矿产业没落后的生态现实是一个难以言说的生态空间。当代的论述甚少着墨于这一片广袤土地,但其戾气的地质状态“浮现出变态和亵渎的日常表征”。另一方面,游牧的观察者“独行在夏日的中原沟垄地,在某些时刻似乎拥有万神之力”—— 如此艺术家形容。他在这件作品中,用怪兽(灾难)电影的角度来观看现实,其好处在于它提供了归零的可能性,并让我们重新用一种“地球视野”的角度:山西的后煤矿情景实际上是地球整体的缩影。艺术家将人们带到这块地方,从这个视角来体会我们作为物种共同体的时刻。

王梓 《地球时刻》 装置 尺寸可变 2018年

文:李旭辉

图:长征计划

摄影:ARTEXB

长征计划是发起于1999 年,自 2002 年开始的艺术及策展项目。中国革命史上的红军“长征”(1934至 1936 年)为长征计划一系列不同的国内和国际艺术项目提供了一个隐喻性的框架和讨论语境。长征计划探讨各种革命记忆和当下语境的关系,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合作,去重新诠释历史意识和发展出一条感知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现实的全新方法。长征计划的实践包括:“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2002)、“长征计划——延川剪纸大普查”(2004-2009)、“长征计划——唐人街”(2005-2007)、“长征计划——胡志明小道”(2008-2010)、“圣天作业”(2015-)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