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桥:拍卖有烂货,画廊有杀手,艺术家里有人渣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662   最后更新:2018/07/25 12:52:00 by 点蚊香
[楼主] 点蚊香 2018-07-25 12:52:00

来源:Hi艺术 文:李苏桥


一年没有来伦敦,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不同,全世界各个地方来的游人举着手机抓摄这座城市传递的审美与人文气息,闹市的每个角落也都是商业,伦敦不缺有钱人,也不缺穷人,不缺切尔西精妆版的妇人,不缺艺术家……满腔的物质传递着这个城市热忱的精神世界,稍稍有点不同的是来买房的中国人多了一点,Uber更加普及,坐一趟老出租车快成为怀旧了。



住在伦敦的朋友家


世界杯的比赛时间是伦敦的下午三点和晚上七点,所以中午前后可以去看个展览,让日子过起来不会觉得特单调。


今年伦敦的春季拍卖一点也没有让世界杯抢了风头,四家拍卖行的预展现场看到了不少我自己买不起也完全不知道该卖给谁的伟大作品,当然也遇到了不少半生不熟的人,Dealers之间的问候虽然假惺惺的,但打探的事情都特别直入主题,与前一段在香港艺术博览会遇到的那些喝红酒抽雪茄的艺术市场名角儿相比,拍场的这些Dealers显得特朴实无华:挣钱就是正道,是一种堕落,但假装不屑于挣钱更是令人恶心。

世界杯期间,伦敦的街头日常


苏富比拍卖行的夜场,大家都猜测卢西安·弗洛依德的《白色床罩上的裸女肖像》被中国人买了,一对和我一起来伦敦购房的中国夫妻问我:“老李,这个祼体画这么贵,我们家里的那几张在国内拍卖行买的将来是不是要升值了?我说:“没戏!你家里那些将来卖给谁啊?小时候见姑娘上衣有一个扣子没系好露出脖子就能联想到沂蒙山区大嫂哺育受伤战士的一代人,买裸体画的动机主要是补充体能的吧,下一代谁还靠这个呀!

伦敦时间6月26日晚,苏富比当代艺术晚拍举槌。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白色床罩上的裸女肖像》以2250万英镑领衔成交(RMB 1.9亿元),刷新艺术家作品在伦敦的成交价纪录(©苏富比拍卖)


我说你有钱就继续在巴塞尔香港买作品吧,西方大师作品好歹算是美元资产;当股票市场垮了,货币贬值,房产市场大泡沫越鼓越大,投资艺术品也许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但千万别惦记着套利,能对冲通货膨胀就乐死了,再说人家西方画廊不远万里来到香港也不是为了给中国人民的资产解忧排难的;在哪儿都一样,总有一种资金搬挪的勤劳,让贫穷千秋万代。


中途还去了趟阿姆斯特丹,成人产业和大麻在这里都合法


每年的拍卖季,伦敦的画廊也是费尽心机地呈现大展,有点像发情期的动物,秀力量摆姿色抖机灵,非要把可能的客户都给办了。不过我一家画廊也没去,我不喜欢那种像掉进冰箱里的冷冷的感觉。换个角度思考,进来一个一眼就可以看出没钱的主儿,人家超级或者高级画廊凭什么非要搭理你呢?

旅途中丫头拍的


去美术馆会放松一点, 上半年最大名鼎鼎的展览是TATE的主题展“Picasso 1932”,展出了毕加索创作于1932年的大量作品,除了感叹这些难得见面的原作外,也难免会唏嘘艺术家令人惊叹的高产,展览还包括大量有关艺术家在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文献,值得一看。前几天看到有不良媒体嘲笑北京的毕加索展人山人海快赶上菜市场了,圈内人还跟着起哄,我完全不理解这些同行们怎么想的,只有美术馆有了菜市场的热度,艺术市场才有可能电闪雷鸣,绘画天才的作品除了给艺术审美者鉴赏也是给普通人拍照合影用的。圈子的集体愚蠢无法产生任何高贵的力量,顶多会让愚蠢看起来更加和谐。


TATE美术馆的主题展“Picasso 1932”展览现场


我以前特别相信艺术家应该反映时代,中国的艺术家就要反映中国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复兴。最近中兴通讯让川普给搅和快破产了,就觉得这个时代在不紧锣密鼓吹牛逼的时候也没那么伟大,狂赞伟大复兴像是喝醉酒后的借酒壮胆;另外记录与发现现实社会的苦难及黑暗也挺没劲的;那不是艺术家的事,有作家记者和纪录片呢,艺术家的任务可能就是拿自己说事儿,毕加索是这样的;或者艺术家可以像彼得·多依格那样躲得远远的,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小岛上呆着,有些中国牛逼的艺术家跑云南去挺好的,可惜的是中国艺术家跑的速度太慢常被大波儿俗人撵上,他们呆的地方要不与政府拆迁办交火,要不就沦为艺术市场的重镇或者成为艺术地产的示范基地。伦敦其实也有一堆艺术家呆在那里,这是伦敦最性感的部位,它们和巨无霸画廊超级艺术经纪人牛逼展览大拍卖行等等一起几乎主宰着半个西方艺术市场。


TATE美术馆的主题展“Picasso 1932”展览现场


萨奇画廊是我个人乐意去的地方,夏季的收藏特展“Known unknown”,展出了包括“90后”女艺术家Mona Osman等在内的几位年轻艺术家的架上绘画作品,在装置流行的艺术环境中,艺术市场的大玩家们仍在坚持打绘画的牌,收藏展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广告商喜欢的巨幅萨奇尺寸,处处充满着未来赢利的正能量;适合普通人收藏的小幅作品寥寥无几,但很诱人。



萨奇画廊夏季收藏特展“Known unknown”


今年夏季伦敦的热闹展览前三名一定有皇家艺术学院250年展(RCA250),本来要去凑个热闹,被偶像劝住了,她说:“不要去看summer exhibition,在二楼展览的对面,是一个关于250年来summer exhibition的历史,那个挺好的。”我干脆没有去RCA250,而是去看了在Battersea桥附近的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生展,Battersea park一带愈来愈有迎头追上上海浦东的赶脚,不同的是浦东的过去是个身份纯粹的农村,而Battersea Park可不是,虽然贱为泰晤士河南岸,现在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重孙读书的地方,以前是Pink Floyd的专辑《Animals》唱片封面。


皇家艺术学院250年展现场


毕业生展作品没什么感动人的,许多作品都有抄袭的痕迹,不过也没什么不可原谅的,张爱玲有句名言说: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展览里有趣的一幕是参展的艺术学院学生都毕恭毕敬地在作品旁留下联系方式,而且作品几乎销售一空;我多少被他们的务实感动,不像有些地方的青年艺术家非要说一些特别高尚的话,例如:艺术并非谋生,而是人生信仰。让人家觉得刚离开校园的中国当代艺术才俊对文字的锤炼炉火纯青。


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生展展览现场


我一直迷恋年轻人作品的原因是我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统计分析,这是学理科把我给学脑残了,因为最在市场上叫好的东西很多都是中国大红大紫艺术家创作的早期甚至学生时代。我也因此买了不少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一心一意地想和他们成为利益共同体……有时候静一静想一想,其实不管是老炮的早期还是新锐的的早期,不少就是从西方直接学了回来卖弄的,艺术家这么年轻,自己都觉得自己不成熟,市场为什么就狂捧不止?年轻艺术家的虚张声势和单纯无辜其实都不重要,短期市场重要的是好时机、好运气,其次才是好作品。


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生展展览现场


伦敦的另一个有趣的展览是30岁的女艺术家Marianna Simnett在伦敦大名鼎鼎的Zabludowicz Collection的个展,展出的作品中有三件是影像,一件是声光装置。走进那件声光作品的现场,只能听到一个人惊恐的喘气,然后黑暗中双眼会被伴随着喘气声而增强的光栅照明闪瞎.....我坚持呆了几分钟就撤了,在院子里愣了半天,直到确定自己没有染上神经病才离开……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从不试图怀疑医学,却永远质疑艺术。读不懂下一代的艺术还瞎逼逼是艺术圈老人们的一种自我焦虑,这种态度本身更像是一种倚老卖老的撒娇,可是哪个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是傻逼呀。

Zabludowicz Collection的Marianna Simnett个展现场


Marianna Simnett受到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她拒绝和画廊合作,我不确定她的做法是不是很天真或者很高尚,但我很确定中国当代艺术圈里那些通过效忠策展人来为市场提供服务的思想,一点儿也不崇高甚至有骗粉的嫌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