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专用展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1   浏览数:1381   最后更新:2018/07/21 00:26:37 by guest
[楼主] clclcl 2018-07-20 15:37:06

来源:画廊杂志  文:王娅蕾


2018年我看的第一个展览是1月6日在千高原艺术空间举办的“暴食”,来自aaajiao为千高原“1000+项目”进行的新创作,该创作的思路和解释在网上很容易找到,在此并不赘述,令我关注的是该作品的视觉效果——镀了蓝紫色膜并有褶皱和烧毁痕迹的PVC板在灯光和自然光的交汇之下,呈现出一种漂亮的舞台布景效果。我当时就和朋友开玩笑:“如果这些作品不是铺在地板而是挂在墙上,传播率会非常高,因为太适合自拍了。”

“暴食”展览现场

Gabriel Dawe 的作品 “Plexus A1”在展览现场


这句话并不是偶然的感慨,过去的两年里,网络上的视觉传播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爆发期,而艺术展和艺术品是其中主要的爆发点之一——你还记得曾经在各个社交网络刷屏的“彩虹光谱”吗?恐怕不会有太多人去关心这件作品的展示地: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的伦威克美术馆(renwick gallery);不知道展览的名字:“奇观(wonder)”;更不知道这件作品来自一位墨西哥艺术家Gabriel Dawe;甚至作品的名字:“Plexus A1”。对于一件艺术品必不可少的信息在公众传播时根本无人关心,大家只记得这件作品“非常好看”。


日本TeamLab团队的作品在展览现场


一件作品在艺术史和艺术行业内的知名度,比起更广泛的公众传播,一向要差上好几个量级——这里我们只讨论传播度,不论其他。以我国的新浪微博为例,“大V”也就是微博红人一张图片在24小时之内的阅读量能轻松突破千万级,而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被翻译成30种语言一共销售500万册,已是世界销量最高的艺术史书之一。换句话说,微博上一位演艺明星,或者美妆达人(教女孩子们怎么化妆和搭配的博主)一张自拍照的阅读量,可能要比拉斐尔圣母像几百年来的阅读量总和还要高。

观众参观木木美术馆展览“安迪·沃霍尔:接触”后

发布在微博上的照片


当然,拉斐尔不会在乎这样的比较,美妆达人很快会过气,阅读量千万级的照片可能要不了24小时就被永远湮没在信息的洪流里,而拉斐尔是永恒的。但对于当下的艺术家来说,这样的对比可能不太美妙。无论观念、语言还是视觉图片,传播度意味着承认、理解和赞同,对这些东西的追求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所谓的“操作”和“营销”都是在发现和制造公众的爆点。我们可以看不懂博伊斯,但不妨碍我们知道他,我们可以不喜欢草间弥生,但每个看到波点南瓜的艺术爱好者都忍不住要拍张照。

洛杉矶The Board Museum

“草间弥生:无限之境”展览现场


一件“想让每个看到它的人都停下来拍照”的作品,就赢得了今天的传播媒介。而一件“特别适合自拍”的作品,会让它的视觉形象最大限度地出现在社交网络上。最近已经有策展人和艺术家试着迎合这样的思路,只是大概因为中国人的天性使然,还不大愿意赤裸裸地暴露这样的念头,总要拗出个学术名头。其实,你在展览中布置出一个拍照特别好看,灯光特别“美颜”的角落,可能就赢了同时代大部分同类型的艺术家。

广州K11开幕首展“你今晚去边”现场


至于艺术怎么样,谁关心呢?


几十年前画家们批判摄影术的出现给艺术行业带来灭顶之灾的时候,可能没想到未来有一天,艺术展需要靠摄影——主要是自拍——来拯救。当然,这也可以说是摄影又一次给艺术带来了灭顶之灾。而这一次,艺术还能扛过去吗?

[沙发:1楼] guest 2018-07-21 00:26:37
艺术的灭顶之灾,不存在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