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观 | Para Site艺术空间:言灵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0   浏览数:1356   最后更新:2018/07/11 17:32:18 by 橡皮擦
[楼主] 橡皮擦 2018-07-11 17:32:18

来源:艺术界LEAP 刘曼堃


言灵

Kotodama

地点:Para Site艺术空间,香港

时间:2018年6月16日至8月26日

“言灵”展览现场

Para Site艺术空间,2018年


继展览“如果只有城籍而没有国籍”(2015)、“世变”(2016)和“寻求无情小姐”(2017)后,Para Site今年的新晋策展人项目呈现了由陈子澂策划的“言灵”(Kotodama)。展览讨论了语言在政策压迫下和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渐式微的处境,并延续了空间一直以来对亚太,尤其是华语地区的关注。

周盈贞

《Chinese Whisper:<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2018年

双频录像

4分51秒

由艺术家提供

在“语言”这一主题的心理暗示下,展览空间似乎被各种喃喃声所笼罩——带有人文关怀和温情色彩的方言(在论及展览主题时,策展人并未使用“方言”这一与“官话”共生的概念,似乎否定了为语言赋权的政治手段)为大部分录像作品奠定了基调。这些作品大多兼具纪实性和表演性,并展现了依循语言线索重构历史或溯源身份的过程。祖籍潮汕的马来西亚艺术家周盈贞在《Chinese Whisper:<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中以父亲为中介人,向祖母学习了一首潮汕民歌;金佑珍的《记忆》以访谈方式探讨了客家话和闽南语在台湾受压迫的历史;许家维展现马祖地区“铁甲元帅”信仰的项目将牌九、福州方言的吟唱和抗乩仪式等神灵的语言带入摄影棚,借数字技术为不可视的当代民间信仰重修了早已湮灭的庙宇。在近年来关于亚洲地方性叙事的展览中,此类作品都不鲜见。

许家维

《神灵的书写》,2016年

双频录像装置,9分45秒

由艺术家提供

由Le Fresnoy和尊彩艺术中心共同制作

庄伟

《香港与香港》,2017年

水晶树脂、旗、纸、声音

2分49秒

由艺术家及香港Burger Collection提供


针对围绕着语言展开的,前殖民地与前宗主国或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对抗,展览中的部分装置作品做出了更加直接的回应(且不论媒介语言和作品气质间的关系)。黄海昌的《治国ABC定本》和《民族志ABC定本》将关于民族主义的权威性文本搅碎后制成手工书,其中收录了描述不同独裁政权和民族习性的词条。杨诘苍的《我们什么都会,只是不会讲好普通话》截取自他展于2005年广州三年展的装置《珠江》。后者面对广东地区的普通话普及政策,如三年展策展人之一侯瀚如所指出的,表达了“文化自治”的诉求【1】而对于香港本土艺术家来说,纯粹探讨粤语及粤语文化无异于隔靴搔痒。就出生在85至90年前后的一代人而言,身份政治更是避无可避的议题。庄伟的《香港与香港》将区旗封存在透明的深红色树脂方块里,其中紫荆花的图案仍隐约可见;装置背后的录音中,他哼唱国歌的声音几不可闻——一种红色被另一种红色覆盖,一种语言被一种语言(音乐)吸收。邓国骞在《孩子》中用宣讲台和座椅指代权利的施受对象,讲台背后是贴着“以民为本,务实进取“等执政宣言的镜匾;讲台上的双声道录音中分别传出《新世界交响曲》以及他和侄女关于政府或媒体报道中特定词汇含义的讨论。这类作品更多地指向具体的政治话语,而“语言”之问只是打了个擦边球。


“言灵”展览现场

Para Site艺术空间,2018年

如果说上述作品所反映的语言在当地社会仍算主流,展览中另一部分创作则聚焦了更为边缘化的语言。这些异质语言无疑为艺术表达增添了诗意。王思遨的《殒灭、谎言及絮语学会》利用手语和日常语言之间的不对应关系为特定词汇创造了更为丰富的意象;姚少龙的《姗杜之歌》和苏珊·希勒(Susan Hiller)的《失去与寻回》则为即将或业已消失的语言留下了记录。但濒危语言虽然可以被记录,却难以被活化。而我们的焦虑大概源于这样的推论——任其消失就等于承认语言的湮灭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就等于为霸权主义申辩。

王思遨

《蓝(除了蓝)》,2017年

单频录像

1分59秒

由艺术家及Rossi&Rossi画廊提供


展览作品多传达了前殖民地或移民社会对于语言政策的敏感触觉,这源于他们知道,语言乃至建立于语言之上的社会权利的转变无需等待世代更迭,只要推行一条政令即可。以香港为例,英语在成为教学语言之后,进一步成为商界、法律行业和政府部门的入场券;对应着作为“上流”的英语,本地语言自然地沦为“下流”——宗主国不曾强行推广自己的语言,只是以将语言贴上落后和先进的标签,打造成分隔精英与大众、强化社会阶级分层的工具即使在后殖民时期,曾受压迫的本地语言要得到复兴,都将经历漫长且艰难的过程,而经济全球化以及“去殖化”过程中的纷争都加剧了这一工作的难度

“言灵”展览现场

Para Site艺术空间,2018年


在展览的入口处,是策展人特别策划的影像装置《A Cypher》。这个在当下的华语社会格外应景的“嘻哈音乐空间”设计展现了针对全球范围内非英语说唱作品的田野调查和采样,并分为数个章节呈现说唱如何表达对战争和压迫的反抗,呈现“去中心化”的叙事它证明了语言(以及方言)的灵活度,或在另一个角度看来,证明了网络和亚文化空间强大的包容力。在这些空间尚未被审查或资本收编之前,那些权力边缘的语言或许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1】侯瀚如,《走向诗人的世界——杨诘苍作品》,2008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