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1   浏览数:2156   最后更新:2018/07/11 11:42:03 by guest
[楼主] 叮当猫 2018-07-11 10:40:06

来源:McaM 上海明当代美术馆


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

Ho Tzu Nyen:

One or Several Works

2018.7.6-2018.9.9


7月6日下午,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个展:《一件或几件作品》展览于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开幕。这是何子彦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媒体、嘉宾与现场观众们和我们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展厅及作品


展览从艺术家编织的时间线开始徐徐展开,借由引自艺术家从2011年至今进行的项目《东南亚关键词典》中的文本,打开这幅从公元前100万年到公元2045年之间的图景,艺术家在这里模糊历史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召唤徘徊在东南亚及暧昧不清的地域之中的幽灵:老虎、人虎、云、幽灵作家、多面间谍、末世景观……

“一件或几件作品”展厅图


艺术家在展厅入口处设置了6个双重图像的光栅灯箱,提示作品时间、人物等线索。

“一件或几件作品”展厅图

艺术家在美术馆的对称空间中通过四组装置呈现其近年来创作的六件作品和一个正在进行的项目,每个装置本身即是表演者,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

一楼中厅的一组自动化剧场装置呈现何子彦的两件作品:《一只或几只老虎》以及《无知之云》。

作品《一只或几只老虎》


《一只或几只老虎》是一件表演性剧场装置作品,主要由两块面对面的屏幕构成,主角分别是计算机生成的老虎和人。他们以二重唱的形式讲述了马来半岛一百万年来虎 - 人之间的故事。随着二重唱的展开,老虎和人逐渐融入了对方的样子,而呈现作品的媒介也逐步拓展到“真人实景”、3D扫描和皮影戏。


作品《一只或几只老虎》


在作品的尾声部分,屏幕卷起,露出由水牛皮切割制成的哇扬木偶戏(皮影戏)。伴随着不同媒介的叠置,历史也在叙述中更替着。





作品《一只或几只老虎》


《无知之云》的情景设定在新加坡,在一座荒废的低收入者公屋大厦内,影片围绕住在8个公寓中的8个人物展开,每个人都在一次日常活动中与云不期而遇,云时而化身为一个具体的形象,时而又是一团迷雾。

作品《无知之云》


明当代美术馆所展出的《无知之云III》是艺术家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双屏幕版本,也是该作品第一次以双屏影像装置的形式呈现。

作品《无知之云》


在影片的结尾,观众在展厅中与真实的“云”相遇和连接。

作品《无知之云》


二楼中展厅展出艺术家从2011年至今仍在进行的项目《东南亚关键词典》。《东南亚关键词典》(CDOSEA)由一个问题出发:什么构成了东南亚这个概念?作品以何子彦提出的26个词条展开——每个词条分别与26个英文字母一一对应。这些词条可以是一个观念、主题、或者一段人物传记。

作品《东南亚关键词典》


为求突出《东南亚关键词典》的整体性,何子彦自2016年开始与一班合作者共同创作。他与常驻柏林的两名程序员JanGerber和SebastianLütgert(0x2620)一起组建了收集线上素材并加以注释的平台。该平台依据“词典”的26个词条,为一个不断创造影音素材之间全新组合的编辑系统提供内容。在这个平台上,观众在每次都能看到不同的素材组合。

《东南亚关键词典》(截帧),2012至今,算法合成录像,无限循环

图片致谢艺术家

二楼右侧展厅通过一组影像装置展出《无名》和《名字》两件关于马来亚G。C。D历史的作品。

《无名》根据香港演员梁朝伟20多年来的多部影片的现成影相重置而成,讲述多面间谍“莱特”的故事。作品通过两个背靠背的屏幕呈现,中间用纱幕分隔,在某个时刻,观众可以通过展厅中光的变化透视纱幕后的空间。

作品《无名》


《名字》是关于根茨·Z·汉拉恩这位第一个为马来西亚G。C。D撰写完整历史的作者的影片。影片挪用了大量西方电影里演员写作的镜头,口述文本节选自汉拉恩撰写的多本著作。

作品《名字》


在展览现场,这件作品与根茨·Z·汉拉恩所编写的多本书籍以及何子彦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的关于《名字》的16个双重影像灯箱一同呈现。这些书籍由何子彦从2014年开始收藏,其中很多都是绝版孤本;而双重影像的光栅灯箱则暗示着历史中那些幽灵般的人物:多面间谍、影子写手……

书籍展台

双重影像的光栅灯箱


两件作品在同一空间交替出现,并由系统编程控制书籍展台和灯箱的明暗闪烁。

二楼左侧展厅展出的作品是《此地》的两个不同配乐版本。《此地》集结了卡拉瓦乔、德拉克罗瓦、吉罗代、杰利柯等古典欧洲画家著作的场面,继而组成后启示录式的录像作品。该作品对于这些画作的重组方式与画作对人物身体的构成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此地》(截帧),2009,单频高清录像,立体声

图片致谢艺术家


《此地》采用多声道的形式,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实验音乐人和声音艺术家共同创作。本次展览展出的是来自德国音乐人Black to Comm和日本音乐人森永泰弘的配乐版本。Black to Comm的配乐版本是通过对各种现有音源进行采样和处理而成,而森永泰弘的配乐版本则采样了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电影原声混合而成。

《此地》(截帧),2009 – 2012,单频高清录像,5.1环绕声道

图片致谢艺术家


明当代美术馆馆长邱志杰

艺术家何子彦

策展人付了了


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

Ho Tzu Nyen:

One or Several Works


2018.7.6-2018.9.9

上海市永和东路436号明当代美术馆


总策划:邱志杰

策展人:付了了

助理策展人:陈冬昊、钱诗怡


主办:明当代美术馆、明园集团

出品人:李松坚、凌菲菲

支持:马凌画廊(香港/上海)

[沙发:1楼] guest 2018-07-11 11:42:03

来源:崇真艺客


何子彦《一件或几件作品》|探索剧场作为媒介的多种可能


7月6日,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一件或几件作品》在明当代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四组装置呈现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六件作品和一个正在进行的项目。

何子彦《一只或几只老虎》截帧,2017 图片:明当代美术馆

展览现场


何子彦的艺术实践跨越电影、录像、装置、剧场表演和写作,从东南亚历史与地域政治出发,探讨更为广泛的议题,并在其关于图像、声音、文本、现场及空间的不断实验中, 尝试拓展媒介本身的定义。

何子彦《一只或几只老虎》展览现场

何子彦《一只或几只老虎》展览现场

何子彦《一只或几只老虎》截帧,2017 图片:明当代美术馆

何子彦《一只或几只老虎》截帧,2017 图片:明当代美术馆

何子彦《一只或几只老虎》截帧,2017 图片:明当代美术馆

何子彦《一只或几只老虎》展览现场

何子彦《一只或几只老虎》展览现场

何子彦《一只或几只老虎》展览现场

《一只或几只老虎》是一件行为剧场装置作品,两块屏幕被面对面的安置在展览空间内,主角分别是计算机生成的老虎和人,以二重唱对话的形式讲述马来半岛一百万年来虎- 人之间的故事精髓,期间,神话传说、社会生态和殖民历史巧妙地贯穿其中。作品的尾声部分,屏幕回撤,露出由水牛皮切割制成的哇扬木偶戏(皮影戏)。伴随着不同媒介的叠置,历史也在叙述中更替。

“一件或几件作品”是何子彦为明当代美术馆特别构思。每件装置既是一个不同作品轮番上演的剧场,也是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表演者,艺术家借此探索剧场作为媒介的多种可能。

何子彦表示“在构思作品的时候,我没有考虑太多“表演”或“表演性”,“剧场性”是我比较关注的。或许我对“剧场性”有一个特定的理解,我觉得这是一种存在于作品和观者之间能量传递的图谱。在这种“动能学”的形式之下,真人演员并非是一个先决条件。我的“剧场”作品虽然有演员在场,但他/她更多的是作为承载的容器、或是一种媒介,传递着言语、方向和力量。或许正因如此,在《一只或几只老虎》里用数字动画的形象来工作让我觉得很自在。万物有灵论——相信所有东西,不论动物、植物还是岩石都承载着灵魂,可以被理解为某种媒介的流动性。”

《东南亚关键词典》截帧,算法合成录像,2012 - 至今

图片:明当代美术馆

《东南亚关键词典》截帧,算法合成录像,2012 - 至今

展览现场


算法合成录像《东南亚关键词典》(CDOSEA)由一个问题出发:什么构成了东南亚这个概念?毕竟,这一区域从未被统一的语言、宗教或政体所主宰。“词典”以2012年何子彦开始创建的26个词条展开——每个词条分别与26个英文字母一一对应。这些词条可以是一个观念、主题、或者一段人物传记。它们交织在一起,成为了串联起东南亚这块被撕毁已久的巨型挂毯的线索。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电影、剧场和装置作品,如,“T” - 老虎(Tiger) 和“W” -人虎(Weretiger) ,等。

何子彦《无名》截帧,2015 图片:明当代美术馆

何子彦《无名》截帧,2015 图片:明当代美术馆

展览现场

《无名》讲述的是多面间谍‘莱特’的故事,他在1939至1947年间曾担任马来亚G。C。D总书记,莱特是他的50多个别名中的一个。先后效力于英、法情报组织,后服务于日本宪兵队,间谍身份暴露后,于泰国被杀。影片取材于一系列现成影像并加以重制,以多种不同的语言来讲述,主角为一位身处多重效忠关系之中的演员。

展览从艺术家编织的时间线开始徐徐展开,借由《东南亚关键词典》这个从2011年至今进行的项目,同时也是由算法实时编辑构成的电影,打开这幅从公元前100万年到公元2045年之间的图景。艺术家在这里模糊历史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召唤徘徊在东南亚及暧昧不清的地域之中的幽灵:老虎、人虎、云、幽灵作家、多面间谍、末世景观……彼此之间互为注解,互相召唤,构成彼此呼应却充满悖论的叙述。

展览现场

何子彦《名字》截帧,2015 图片:明当代美术馆

展览现场

角色、文本、图像、声音、荧幕在艺术家的调动下交织与震颤,观者亦可自由编织自己在美术馆空间内的观看路径,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与作品发生精神和身体的双重遭遇。

据悉, 展览将持续至9月9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