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介鸣:技术有新与旧,观念在本质上不存在新与旧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2481   最后更新:2018/06/11 21:48:33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18-06-11 21:48:33

来源:绝对艺术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艺术早已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而近两年来,科技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艺术领域中,以及VR虚拟技术、大数据、共享经济,乃至人工智能等时下讨论最多的热点话题,都在与艺术发生着千丝万缕和密不可分的关系,科技的介入衍生出新的艺术形式,在科技的推动下,艺术领域也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带着诸多问题,本期“特别策划”栏目聚焦“当艺术遇到科技,未来的可能性”,力邀行业内的八位专家学者(徐冰、胡介鸣、谭力勤、李振华、高鹏、吴珏辉、蓝庆伟、张文超),从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专业方向研究等角度来探讨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胡介鸣:技术有新与旧,观念在本质上不存在新与旧


胡介鸣作为中国最早探索新媒体、影像和装置艺术的先驱艺术家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进行相关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他的作品经常以时间、时空、历史、记忆等为主题,在不断地研究与使用高新技术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观念与思想性的表达。


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他经历了中国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变革,也在推动新媒体艺术教学。在此过程中他不断地思考与反思,因此他对于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技术与观念之间的关系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本期《绝对艺术》借“特别策划”之际,特邀他一同探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与科技,以及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和未来的可能性。

(本文刊载于《绝对艺术》杂志第八期,【特别策划】栏目)


ART ABSOLUTE与胡介鸣的对话


ART ABSOLUTE: 您作为中国最早用艺术观念与高新技术结合创作作品的艺术家,我们了解到,在2008年前后您就已经涉及和探讨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时隔多年后,它们都经历了哪些变革?

胡介鸣:2008年是我对新媒体艺术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时期,经过一些年的创作实践,我对新媒体艺术的基本元素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也知道其发展的瓶颈在哪里,我们面临何种选择的问题。新媒体作为媒介是一个传播学领域的问题,这不是在艺术探讨的范畴之内。作为新媒体艺术,只是在艺术表现上使用了“新媒体”这一传达方式,就我所谈的范畴来看,这个“艺术”的范围也是有局限的。因此这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来谈使用“新媒体”的话题。从这个范围看,新媒体艺术在短短的几十年经历了尝试、发展、高峰、平缓和低谷的曲线。

ART ABSOLUTE: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您如何看待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胡介鸣:艺术与科技的关系的确越来越密切了,数字信息时代,大众的接受度已经不是以前任何时候所能比拟的。在这个历史进程的前提下,艺术和技术的外延不断拓展,我感到已经到了相互包含溶解的地步了。技术的发展对“完美”的程度已远远超出使用功能层面,进而在视觉上、体验上等精神层面的要求日趋增高,这些要求已经是艺术层面的事了。反过来从艺术方面看,观众对呈现方式、现场性等要求也早已从“手工美感”出走,对电子信息带来的虚拟性的感官印象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在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中建立价值体系。

《时光》,装置

衣服1 套、DVD碟片(若干)、酒与饮料(若干)、

紫外灯与日光灯3 组、

有机玻璃、木板、光敏剂、二氯甲烷等化学物品

360×240×90cm

2007


ART ABSOLUTE: 您亲历了从传统艺术(油画等)到装置、新媒体艺术的转变过程,在时代或者科技的影响下,您认为传统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在未来各自的走向将如何?

胡介鸣:我感觉艺术的表现类别不会因为新兴的技术而消亡,相反新兴的技术可能会更新原有的方式,使其不断发展。如油画的方式经历了古典时期和后来的不断革新,创造了丰富的表现技术和样式。任何新技术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成为传统,然后又被更新的技术所延续发展。


ART ABSOLUTE: 有很多人都认为新媒体艺术只是形式上利用声、光、电等吸引和刺激人感官的感受,很难完成对观念和思想上的启发,您认为新媒体艺术应该如何在剥去华丽的外衣后,充分展现其观念的价值和意义?

胡介鸣:最早的新媒体是电视,电视从它诞生起就决定了它的大众属性,之后的网络和手机也是如此。可以说新媒体是大众媒体。因为新媒体的大众属性决定了新媒体的绚丽多彩的感官体验,在感觉层面的满负荷的刺激带来的身体浅表层的体验,所以造成了新媒体的形式主义外表。观念和思想层面的内容是另一个层面的创造活动,如果没有植入这个层面的创造活动,不管是何种艺术样式都是一些躯壳,油画何尝不是这样,没有了观念和思想的创造,那就是一幅装饰性的“行画”。不存在一种媒介是没有观念和思想的,只是看是否植入了观念和思想。

ART ABSOLUTE: 从收藏角度来说,十年前就存在不易收藏和保存的问题,同时面临很难被市场接受的问题,现在是否有较大改善,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胡介鸣:新媒体这一媒介的特性和其它传统媒介确有不同,主要特征是它的不稳定性。从创造的角度看这种不稳定可以提供更大的变化空间,就像一个“年轻人”,从而更具生命力。反过来从收藏角度看这就成了问题,收藏需要“稳定的”、“恒久的”价值保值,像一个“中老年人”的持重和沉稳属性。这确实是一个很难调和的难题。如果把新媒体搞成“稳重的”保守状态,那怎么去面对日益更新的技术发展呢,这还能称为新媒体吗?从发展的前景看,这个问题迟早会解决,解决的前提是当我们社会体系乃至日常生活都全面进入数字信息系统,当我们认知被这个系统改变的时候,收藏市场体系和方式也将被改变。

向上 向上

互动影像装置

计算机及电视机若干台,红色金属支架,外置拾音器,VGA及连网线若干根,透明防水罩若干只

2004


ART ABSOLUTE: 今年年初,昊美术馆举办的“白南准与博伊斯”的展览中,白南准的作品是首次集中和全面地在国内亮相,白南准作为“录像艺术之父”,在上世纪60年代就在用这些新媒介,时隔多年,现今科技如此发达,电视机等媒介早已无数次地更新换代,但我们现在看他的作品,无论从观念,还是视觉都不会觉得过时,在现在的艺术语境中,您如何看待白南准的作品?

胡介鸣:在昊美术馆的展览中位于一楼白南准的部分展出了不少他不同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也是我在课堂上是必讲的内容之一,我面对这些作品基本是重温一下,对现场的体量、尺度再作一番感受。白南准对电视这一媒介的切入点很显著,即将媒介植入到当代艺术语境中,不断地重复使用,成为一种语言方式,他对银屏上的内容是持摒弃态度的,大部分作品以显像管语汇来呈现一种特有的形式感,将形式和内容合为一体。在时隔多日的不断重温中,我越发感到“这就够了”,从而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内容”的问题上考虑得多了。


ART ABSOLUTE: 您的作品多以时间、时空、历史、记忆为主题,呈现形式有很多互动性的装置,您认为这种互动性与时间、时空、历史或者记忆之间有哪些关系?

胡介鸣:时空和记忆是一个整体,我们之所以有存在感皆于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分彼此。历史是逝去了的现在,我们通过阅读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在,推测将来,这样的话我们会拥有完整的时空关系。

风中的城市

影像装置  

5’20”,彩色,有声

2001


ART ABSOLUTE: 人们一直在围绕观念与媒介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有些作品运用了新媒介或者高科技,但观念和思想却让人觉得陈旧,有些作品虽然采用了陈旧的媒介,可表达的观念却并不陈旧,因此,您如何看待艺术作品(新媒体艺术或数字艺术)的时效性或时代性?

胡介鸣:新与旧只存在于技术层面,从本质来看,观念是不存在新与旧的。观念只会有“有没有启示作用”之分。在历史进程的不同时期对观念需求不同,所谓的新观念是指和历史进程有某种对应性,给予了认知上的启发而产生认同甚至依赖。运用了新的媒介并不等于给出观念上启示,反之,使用老媒介的作品可能会有“新观念”产生。说到时效性这个词就有一丝伤感的意味,时效性意味着保鲜期,好像观念犹如食品,在空气的腐蚀下很容易变质,产生毒素,这个听起来有点荒唐。本质上观念是不会变的,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不同的“观念”只是外表的不同,或者“换了个说法”而已。看看古希腊的许多观念至今仍然有效的,仍然在保鲜期内。


ART ABSOLUTE: 您的很多作品都运用到数字技术或者新媒体技术,在您的创作实践中,观念是否会受限于技术?如何运用技术能更好地表达观念呢?

胡介鸣:在我的工作实践中如何合理运用高新技术来表现最本质的观念是我一贯努力的目标,这个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这种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我要不断的磨练自己的认知能力,努力去探究“什么是最本质的观念”,也就是说要在形形色色的观念中去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另一点是要尽可能的了解技术层面的发展趋势,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可能作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光这两点就够我消费一辈子的时光和精力了。

《1999-2000传奇》装置  

2001年3月-7月展于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胶片,铁架,尼龙线,蓝色射灯,扬声器,CD播放机

7.2×6.3×5.4m

1999-2000


ART ABSOLUTE: 在您从事新媒体艺术教学实践中,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呢?

胡介鸣:在新媒体艺术教学实践中我还是本着观念和技术两条线进行教学,在观念上要让学生如何认知这一精神层面的存在,主要途径是学习如何从作品中提取观念,了解该作品之所以立足的基点。另一条线是技术层面的认知,这相对好操作一些,技术层面更多的是物质性的,看得见摸得着。有了这些基础,就具备条件进行创作了,这当然也是最难的环节了,不是人人可以胜任的,却是人人可以尝试的。

ART ABSOLUTE: 您的学生大部分应该是80或者90后,您的儿子也是90后,您如何看待80、90后这一代从事新媒体艺术的艺术家?

胡介鸣:年轻人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是发自年轻的生命体内,是最为珍贵的财富。在教学中要有特殊的办法加以保护和利用。首先要让年轻人自己认识到这种敏感性的可贵,通常年轻人是不会把这种敏感性当回事的。鼓励是最好的手段,我对年轻人的态度就是鼓励。年轻人不缺少冲动、勇气和热情,最缺乏的是信心。毫无疑问,年轻人的作品和我这个年龄的人肯定不一样,我从中看到的是那种“最为可贵的敏感”,这是我这个年龄的人所缺乏的。

“时间之光” "Lights of Time"  个展  2016年11月 上海


ART ABSOLUTE: 您如何看待目前时下热议的“大数据”、“云”概念、共享经济,乃至人工智能对于艺术领域的影响,以及它们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胡介鸣: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什么,时下有很多讨论,讨论归讨论,现实不是被讨论出来的,现实怎么形成的,有说法是超自然的力量所安排的,说来也奇怪,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的间隔时间为什么那么漫长,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的时间如此之短……在超自然的剧本里是怎么写的?从信息革命到下一个什么革命之间的时间有多长是无法预料的,我们无法看到“剧本”,因为我们不是导演。如果剧本被剧透了,我们的日子将怎么过啊!我相信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会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不会改变生命的本质,被改变的一定是表面的东西,艺术也不例外。不管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甚至灾难,人性深处的本质是不会被改变的。

ART ABSOLUTE: 2018 年您有哪些创作计划和展览计划?

胡介鸣:2018 年是我积累的年份,我会在图形方面下功夫,争取突破一些表现的瓶颈。如数字化性质的图形通常是缤纷斑斓的,色彩的饱和度高得让现有的美学无法容忍,这个问题在我的创作中一直是个难题。要降低饱和度很容易,可是降低了饱和度还能保持数字化特征吗?尤其是在以程序为先导的表现方式进行的创作,这就是图形样式方面的表现瓶颈之一,我打算在今年的创作中好好面对这类问题,争取有一些突破吧。

返回页首